文刀外宣微記:細讀外媒,戲說中外,評天下可評之事
-
“女干部”讓外媒懵圈,不好翻譯!
很多時候,英文不好表述,根子在中文。“順應社會環境變化”調整文風,國際傳播工作或許更好干一些。[全文]
-
?北約給中國貼了新標簽,翻譯這個詞要當心
這兩個英文單詞都可以翻譯成“系統性”,這是中文的“包容”,但把“系統性”譯成英文就得加點小心。[全文]
-
看《紐約時報》涉疆報道:內外有別,不是空話
我們常說,內外有別。從技術層面講,“工人集體升國旗唱國歌”是否“對外”構成“美麗的風景線”,正是這個“別”的體現。同一件事,對內講與對外講,效果上可能是天壤之別。[全文]
-
外媒故意歪曲任正非的“殺出一條血路”,怎么掰正?
原話本是以形象化表達激勵員工奮進,并無“暴力”可言,奈何以“暴力”污蔑之?是不懂中文還是故意扭曲?翻譯無小事,當引起足夠重視。事到臨頭懊悔遲。[全文]
-
?“在職未就業”,統計局新詞令翻譯抓狂
照著字面直譯恐怕會陷入困境,譯者難免左右為難。然而,要知道,語言終究是現實的反映。“在職未就業”雖是“中國特色表述”,但卻不是“中國特色現象”。不論中外,在新冠疫情面前,很多人不幸地成了“在職未就業人群”。[全文]
-
羅斯福號航母上的病毒哪來的?
今天這個時代,發言其實越來越容易,可調查精神越來越稀缺。希望讀者多掌握一些信息再下結論,小心被人當猴耍!也希望收割智商者莫欺人太甚![全文]
-
CNN故意歧視武漢,咱也不能被帶了節奏
很多人急于上馬駁斥“美帝謠言”,因為罵美帝早已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可是,罵美帝也得講實事求是,講一個有理有據有節,如果連基本的英文都看不懂,還硬要拿美媒的英文說事,怎能不鬧笑話?[全文]
-
?“外籍員工”不等于“外籍專家”,謝謝!
這些年來,來華的老外越來越多,聘用老外的單位越來越多,國人越來越發現,“外來的和尚不一定真會念經”,有時候這“外來的和尚”還是個“花和尚”“假和尚”。[全文]
-
外國政要談香港,有個詞要特別警惕
從古至今,妖由人興。在香港問題上,興風作浪的除了外國人,也少不了中國人。早在1982年,鄧小平與撒切爾談話時就預言,在香港制造混亂的“不光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全文]
-
面對“臺獨”“港獨”,翻譯也不能太天真無邪
歷史告訴我們,曾經的殖民統治勢力不會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斗爭一直都在,只是你可能不曾感覺到罷了。歷史還告訴我們,有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外部勢力,而是自己的天真無邪。小到翻譯,大到國是,莫不如此。[全文]
-
外交部的調皮都藏在英文里……
耿爽談到華為與歐洲多國簽訂5G商用合同,其中不乏美國“苦口婆心”勸說的一些盟友。“至于這些國家的名字,我在這里就不點了,以免某些人聽了之后扎心。”“spare someone the heartache”經常出現在哪?在英文情詩、情歌里。[全文]
-
中文又給翻譯出了個難題,如何英譯“杠精”?
“網絡噴子(internet troll)”很普遍,你我身邊潛伏著很多,但“杠精”不如“網絡噴子”那般普遍。在英文里,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對等詞匯表達“杠精”。但英語世界里,有著“杠精”氣質的人群想必是存在的。[全文]
-
美國“外交部高翻”是怎樣的存在?
在各個國家的翻譯行業,“外交部高翻”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美國“外交部高翻”還面臨著一個獨特的挑戰:特朗普的英文。特朗普會晤普京,雖然有英俄翻譯,但美國人民可能需要一個英語翻譯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