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
-
“中國是超級大國嗎?”不要“棒殺”也不要“捧殺”
讓一些常來中國的外國友人,多到中西部縣城看看,或許歐美人就會少了一些“中國威脅”的恐懼,亞非拉朋友會少一些“盲目崇拜”。[全文]
-
特朗普1.0讓中國敢于斗爭,2.0時代我們要善于斗爭
應對特朗普1.0時代,恰恰是中國真正全球布局、對美“掰手腕”、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開始。[全文]
-
美國民眾反華情緒高漲,是誰的問題?
對于西方而言,是時候清醒地認識到,它們將不再獨自主導全球力量格局。未來的全球格局將由多國共同塑造,形成多元文化、多國并存的新局面,類似于聯合國,這將會是一個更加平等的游戲規則和體系。[全文]
-
國際論壇上經常被“問住”,中國學者怎么了?
從感知上看,中國學者對外講述的多是官方話語框架下的詮釋,既沒有政治話語學術化,也暴露出了近年來中國學術理論的貧瘠。[全文]
-
中國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
有些歐洲公司初入中國市場時,并未充分預估到這里的競爭強度,因此當遭遇挑戰時,他們往往會歸咎于中國。所以是中國帶來了威脅,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公司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全文]
-
“如果說中國是威脅,請說清楚中國威脅誰了?殖民其他國家了嗎?”
盡管西方國家不愿意接受中國的崛起,但我們需要通過媒體,通過技術來讓他們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這些人需要來看一下真實的中國,才能真正理解中國人,因為中國早已不是過去在西方主流媒體上描述的形象了。[全文]
-
中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或來自這方面的改革
盡管中國在勞動市場的改革空間有限,但在產品市場方面,改革的空間仍然較大。[全文]
-
美國大眾比過去更關心中國,卻被“指引”到了歧途……
很多中國學者看到美國可能會覺得“你們是不是瘋了”?有時候貌似我們已經到了邊緣,但實際上并沒有像外部人們所想得那么糟糕。對于東亞秩序,可能美國人看到日本、中國時,會覺得你們就像是“仆人”一樣,實際上這并不是在中國和日本發生的真實情況。[全文]
-
下一代美國年輕人如何真正客觀地認識中國?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年輕人可能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他們已經從不同信息來源那里有自己的理解框架了。[全文]
-
中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等了七十多年,已經非常耐心了
美國會繼續在經濟上給中國制造一些挑戰。中國對此的回應非常直接,就是中國一定能夠找到一個解決方案,而中國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全文]
-
歐美低估了中國對全球的貢獻,這讓中國人很憤怒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每個國家都更加注重自己的主權和自己的國家利益的時代,這是我們時代所面對的挑戰。記憶會消退,所以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從歷史中學習,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全文]
-
美國內戰,會以何種方式呈現?
“熱內戰”中短期內在美國幾乎沒有爆發的可能性,而“冷內戰”將作為美國社會政治文化基本狀態繼續存在,并波浪式起伏演進。[全文]
-
現在真的是“歷史的垃圾時間”嗎?
“歷史的垃圾時間”這一假冒偽劣的學術用詞,試圖誘導民眾進入歷史進程無法改變的“敘事陷阱”中。但這恰恰提醒著我們在這個“歷史的關隘時刻”要再接再勵、砥礪前行。“中國改革,決不應有垃圾時間”![全文]
-
俄烏沖突進入轉段期,日益呈現“克什米爾化”
俄烏沖突正轉入新的階段,大規模的軍事對抗正在接近尾聲。在俄羅斯試圖重建沖突常態化下的對外關系、國際秩序以及國內政治經濟發展之際,中國亦須重新評估俄羅斯崛起對話影響與中俄關系,推動雙方合作更進一步。[全文]
-
歐洲在反思:失去俄羅斯之后,不能再失去中國
“我是本場唯一一位去過俄烏戰場的學者,經過70多天21個俄羅斯城市6次實地調研,我必須告訴法國朋友真話,歐美國家不要幻想,靠給烏克蘭一些軍事武器就能打敗俄羅斯。”[全文]
-
未來20年,很可能是兩類全球化同時進行
作為一名學者,我對未來有許多擔憂,戰爭、饑荒、氣候災難、病毒、經濟衰弱等等,然而,我仍然希望20年后的世界會更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