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陳修豪、胡倩蓉:“美國內戰論”的緣起與未來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遭遇槍擊,再次展現了美國政治越來越極化、暴力化的現狀,背后是美國社會越來越難以彌合的撕裂。
事實上,早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后,美國國內就再度興起了關于“第二次內戰”可能性的公共討論。美國輿論指稱,“第二次內戰”或包含“熱內戰”與“冷內戰”兩種不同的形態。
美國社會各界之所以熱衷談論內戰,根源在于他們對自身政治極化無可逆轉的隱憂,包括對特朗普式右翼威權民粹主義領導人重新影響政治、美國種族結構變動引發社會動蕩、美國不平衡的財政狀況及經濟狀況可能導致政治不穩定的擔憂。另一方面,對“內戰論”的批評者和懷疑者則指出,關于第二次內戰的流行討論式危言聳聽、煽動恐懼。
對此,本文認為“熱內戰”中短期內在美國幾乎沒有發生的可能性,但“冷內戰”將作為美國社會政治文化基本狀態繼續存在,并波浪式起伏演進。
【文/王文、陳修豪、胡倩蓉】
“美國內戰”一直是指美國1860年代南北戰爭的歷史事件,現在已演變成了美國政治、社會、文化分裂的一種話語常態。2021年沖擊國會山事件發生后,美國暴力極端主義、政治極化態勢達到高峰,美國國內關于是否會發生“第二次內戰”(Second Civil War)的研究及討論也逐漸進入高潮。
筆者的觀察是,在美國知識界與輿論界,關于“熱內戰”和“冷內戰”的探討并駕齊驅。主流觀點認為,傳統意義上動用真刀真槍的“熱內戰”在美國爆發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政治分歧與暴力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轉化關系,但也有一部分學者勾勒美國“熱內戰”的新形式。鑒于美國在意識形態、文化、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日益為兩種截然對立的力量所撕裂,它所呈現的“冷內戰”狀態已不容忽視。
美國“內戰論”的緣起
美國或將爆發“第二次內戰”的公共輿論氛圍始于特朗普執政時期。自特朗普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后,他在種族方面的諸多言論和行動,被許多反對者定性為反移民、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一些輿論認為,這些極具爭議的施政措施容易引發暴力沖突事件,進而可能成為“第二次內戰”的導火索。就此,美國新一場內戰的猜測不脛而走。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是的,加利福尼亞”獨立運動(Yes California Independence Campaign)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與支持,使得關于美國分裂的政治討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盡管該運動從未在主流社會實現合法化,但諸多苗頭已為美國國內“內戰”辯論的集中爆發做好了鋪墊。特朗普2020年敗選后,一大批不認可大選結果的示威者在2021年1月6日沖擊、占領國會大廈,造成了令美國國內震驚的“1·6沖擊國會事件”,成為“美國內戰論”發展的新標志。
筆者通過新聞搜索趨勢對“美國內戰論”進行溯源,除去一些時段“內戰”搜索量受其它因素影響,如受漫威等影視文化作品驅動,及2023年6月受俄羅斯“瓦格納事件”影響等,真正推動美國國內對“內戰”關注度急劇升高的是2019年9月底—10月初、2020年5月底—6月初、2020年11月—2021年1月、2024年1月—2月這四個時間段。
第一階段(2019年9月底—10月初)正值第一次特朗普彈劾案的調查階段。起因是特朗普于2019年9月30日在推特上援引一位牧師的話,稱如果當時民主黨人成功將總統彈劾,將會給美國造成類似內戰般的、難以彌合的裂痕。特朗普的“內戰推文”使得“第二次內戰”在社交網站上徹底走紅,#Civilwar2成為推特話題標簽。這條推文可被視為美國近年內戰相關輿論最具標志性的起源。
第二階段(2020年5月底—6月初)正值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示威活動迅速在美國鋪開之際。在抗議引發的騷亂中,“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維權活動家及支持者、“警察的命也是命”(Blue Lives Matter)及特朗普支持者,以及反特朗普者互為沖突方。這些騷亂反映出美國持不同政見的群體在警察種族主義,以及是否擁護特朗普等諸多議題上存在錯綜復雜的分歧。
在美國,警察及其工會通常被看作是保守派堅定的支持者。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指出,美國警察傾向于相信特朗普會為其對少數族裔的粗暴行徑提供庇護。因此,持反警察、反特朗普信念的群體自然有很高的積極性參與“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這其中便包含了試圖煽動美國“第二次內戰”的亞文化群體,內戰話題再度進入美國輿論與公眾視野。
2020年5月25日,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遇害后,抗議活動席卷美國數十個城市;圖為示威者點燃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間警察局。紐約時報
第三階段(2020年11月—2021年1月)橫跨了2020年總統選舉和換屆前夕,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內,美國輿論對內戰可能性的關注度被推至頂峰。鑒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造成的實際損失,在大選日的前夕,就有美國媒體為“第二次內戰”造勢,指稱暴力活動的發生是一種必然。“1·6”沖擊國會事件爆發時,許多特朗普支持者身著“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Civil War”的運動衫,“內戰論”正式被推向美國政治主流。越來越多的政治學家、歷史學家、新聞界、情報界、軍界、投資者等開始嚴正考慮“第二次內戰”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拜登執政時期,每當美國國內出現某種政治分歧難以彌合的狀態時,都會涌現出大量內戰言論。拜登執政后曾為阻止病毒傳播采取了封鎖措施,這遭致了絕大多數右翼團體的抗議,包括武裝民兵。美國密歇根州和俄勒岡州的州議會都受到了民兵沖擊。美國《獨立報》即有記者借題發揮,聲稱反對新冠封鎖暴力已經構成“第二次內戰”,激化美國農村保守派和城市地區的分裂。
第四階段(2024年1月—2月)真正達到“內戰論”討論高潮,即得克薩斯州政府與美國聯邦政府就邊境非正規移民問題產生嚴重分歧。得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此前下令在非正規移民經常過境的一條河岸安裝鐵絲網,遭遇聯邦政府、最高法院反對。來自華盛頓的反對引發得州不滿,州長阿博特發表聲明,指責拜登政府未能保護邊境,并部署得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控制部分邊境,認為聯邦政府已經違反美國各州之間的協議,宣布得州進入“被入侵”狀態。
長期以來,美國國內關于非法移民的爭論常年持續不休,但州長部署國民警衛隊意圖與聯邦政府直接對峙的方式,在歷史上并不多見,引發對美國聯邦政府與部分州政府“兵戎相見”可能性的廣泛討論。1月25日,美國25名共和黨州長發布聲明,表達對得州州長阿博特的支持。阿博特與這些共和黨州長的行為在美國國內外掀起了新一輪有關美國“內戰”討論的新高潮。
“美國內戰論”的觀念根源與可能性的爭論
隨著“第二次內戰”討論間斷性地達到高潮,美國輿論界與學術界對“內戰”形式想象也逐漸深化。大體梳理,這種想象有“熱內戰”和“冷內戰”兩種假設。持“熱內戰”觀點的人認為,鑒于美國“第二次內戰”的國內背景和先決條件與南北戰爭時期相比有本質區別,兩支代表敵對政治地緣勢力的軍隊相互開戰的模式已不適用于當今美國,1861年南方聯盟試圖讓美國數個州脫離聯邦獨立建國的情形也很難在今日美國重現。在他們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國如爆發第二次“熱內戰”或將呈現出如下三種形態。
一是低強度沖突的“第四代戰爭”。第四代戰爭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戰爭與政治、戰斗人員與平民之間的界限已模糊化。這意味著美國潛在的國內沖突形態是不對稱、分散且異質化的,眾多動態派別可圍繞意識形態通過數字工具和人際網絡組織起來,企圖發動暴亂的團體在對敵對群體發起小規模沖突的同時,也會偶爾組織針對軟性或硬性目標的高價值恐怖襲擊。在此情境假設下,會出現更多的、零星的意外暴力事件,但致死人數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可參照的歷史案例是愛爾蘭的暴力準軍事組織對抗運動。
二是越發頻繁的國內暗殺和恐怖主義行動。例如,2020年極右翼民兵組織企圖綁架密歇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并推翻州政府,以及1995年認同白人至上主義的極端反政府恐怖分子策劃的俄克拉荷馬城爆炸案。
三是由白人民族主義民兵和反政府叛亂分子推動的無領導抵抗或游擊戰。無領導抵抗是指小型獨立團體或個人挑戰現有秩序與制度,或直接對抗政府。游擊戰則是指準軍事人員、武裝平民或非正規軍,通過利用戰術和機動性打擊傳統軍隊的對抗方式。
“冷內戰”則更傾向于指代美國各政治團體之間因立場各異而形成的一種矛盾、沖突的狀態。盡管這種對立暫時還未轉化為“熱內戰”,但仍不能排除當雙方無法通過合法方式調和各自訴求時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國內對“第二次內戰”的爭論與設想本身就是“冷內戰”最顯著的表現形式,“冷內戰”已存在于美國人民的信念中。
根據美國愛德曼公共關系公司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后展開的閃電式民意調查,超過半數的美國人認為美國已經處于“冷內戰”。喬治城大學政治與公共服務研究所2022年初開展的民意測驗則顯示,58%的選民預期“1·6”沖擊國會事件爆發后,美國國內會出現更多的暴力政治抗議。該民調還讓選民對美國的分裂程度打分,在滿分100分的前提下,受訪者給出的平均分為70.36分,意味著民眾心目中美國已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內戰”的邊緣。“內戰”已然成為解決美國內部危機的備選項之一。
- 原標題:王文:“美國內戰論”的緣起與未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拜登下令獨立審查特朗普遭槍擊集會
2024-07-15 06:37 特朗普 -
以軍確認打死哈馬斯汗尤尼斯旅指揮官
2024-07-14 23:12 巴以恩仇錄 -
俄方回應:不認為拜登是幕后黑手,但…
2024-07-14 23:06 俄羅斯之聲 -
奧利第三次出任尼泊爾總理
2024-07-14 22:39 龍象之間 -
“這波子彈,擊碎美國幻覺”
2024-07-14 22:32 美國政治 -
美官員:將重新審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安全計劃
2024-07-14 22:16 美國政治 -
北斗“繞月版”?我國科學家:全月面導航需21顆衛星
2024-07-14 21:01 航空航天 -
2024年巴黎奧運會火炬開始在巴黎傳遞
2024-07-14 20:07 巴黎奧運會 -
意大利時隔30余年擬重啟核電計劃,還踩光伏一腳?
2024-07-14 19:40 核電 -
親證河水足夠干凈 法國體育部長塞納河游泳迎奧運
2024-07-14 16:26 巴黎奧運會 -
因以色列“屠殺”,哈馬斯“叫停”加沙停火談判
2024-07-14 16:17 巴以恩仇錄 -
美議員:特勤局曾多次拒絕為特朗普加強安保
2024-07-14 15:59 特朗普 -
目擊者:一場可怕的悲劇和恥辱
2024-07-14 15:58 美國大選 -
外交部:習近平主席已向特朗普前總統表達慰問
2024-07-14 15:28 美國政治 -
“槍手登記為共和黨選民,但在拜登宣誓就職當天向親民主黨團體捐款”
2024-07-14 15:28 美國一夢 -
特朗普乘機抵達新澤西州
2024-07-14 13:59 特朗普 -
盧卡申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已分別從邊境撤軍
2024-07-14 13:07 -
“特朗普一直擔心有人要暗殺他,這是美國縱容政治暴力的結果”
2024-07-14 13:00 特朗普 -
“槍手是白人男性,襲擊前就有目擊者向警方報告”
2024-07-14 12:19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2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94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3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評論 171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評論 102最新聞 Hot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
10年了,馬來西亞稱將重啟搜尋馬航MH370
-
錢都花哪兒了?布林肯說了實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