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 歐洲在反思:失去俄羅斯之后,不能再失去中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文】
在習近平主席到訪法國前五天,我趁著午間沿著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協和廣場、盧浮宮、巴黎圣母院“黃金三角線路”慢跑,沿途看到熙熙攘攘、借五一假期來旅游的中國人,整個巴黎在漸漸恢復了疫情前“到處都是中國人”的盛況,塞納河左岸的舊書商販們還友好地向我打招呼,連日陰雨后的陽光讓“巴黎藍”變得更美。
這份較為輕松的心情,也貫穿在巴黎參加八場人文交流、論壇活動、智庫對話的始終。與過去半年兩次訪法經歷相比,類似情緒放松、平等交流、相互傾聽的氛圍是相當難得的。
“法國主流人群遲早會懂你的良苦用意”
2023年9月,我在疫情后第一次訪問法國多家智庫與相關機構。當時巴黎街頭的中國游客還很少,來巴黎的中國學者更是稀缺。四年未見,令彼此交流顯得生疏和緊張,加之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各國通脹,法國人一股腦地把怨氣都撒在我身上,抱怨中國偏袒俄羅斯,批判中國人權、新疆、西藏,接待有時連杯水都沒有,有的法國學者聽我平和回應后、反告我不謙遜。
12月再次訪問法國,參加第五屆中法二軌高級別對話,情況有所好轉。此時,雙方唇槍舌戰,互有攻防,來參加對話的20多位法國代表對于中方講述中國營商環境提升、低碳發展、勸和促談時,不再反應激烈,而是開始冷靜下來傾聽中方對形勢的剖析與真誠的建議,不少還會表示收獲很大。
這一次,則完全不同。最有趣的場景是,在第二屆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上,我很直率地講了幾個在法國一般會被視為“政治極度不正確”的觀點:
“我是本場唯一一位去過俄烏戰場的學者,經過70多天21個俄羅斯城市6次實地調研,我必須告訴法國朋友真話,歐美國家不要幻想,靠給烏克蘭一些軍事武器就能打敗俄羅斯。”
“現在最關鍵是停戰。中國已經為此做過很多,除了官方斡旋外,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還有許多中國商人在做貿易,滿足烏克蘭人的日用商品消費。中國也沒有像美國給烏克蘭武器那樣給俄羅斯武器。全球70%左右的無人機都是中國造,但中國對俄羅斯的無人機出口管制是非常嚴的。”
“中國與俄羅斯做的只是普通貿易。如果真是給俄羅斯軍備支持,可能戰場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從這個角度看,只有中國,才是真正在勸和促談。”
此時,場下一些法國參會者頻頻點頭。我坐回位置后,身邊的一位法國媒體嘉賓悄悄地對我耳話:“你說得很對,法國主流群體遲早會懂你的良苦用意的。”這位法國嘉賓接著幫我做的法國社會近半年來心理變化的分析,應和了在法國5天接觸到30多位法國學者與專家的共同感受:歐洲在反思。
美國“拉歐遏華”的策略不會成功
烏克蘭危機25個月之后的歐洲,顯然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盡管“政治正確”和“貴族姿態”讓法國、德國等歐盟領銜國家的社會主流仍保持著對烏克蘭無限支持的姿態,但在公開媒體與私下交流中,會時常聽到越來越多智庫與媒體的反思。
有的歐洲媒體在批評美國對歐洲事務插手以及北約五次東擴釀成的惡果;有的在反思制裁俄羅斯的無效以及俄羅斯終究不可能被打敗;更多人在反思,危機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上漲與嚴重通脹危機,加重了民生負擔。法國調查機構益普索集團的研究顯示,70%的法國受訪者不再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原因是“太貴了”。《費加羅報》調查顯示,部分法國消費者不再購買奢侈品品牌服裝,轉而選擇價格低廉的超市自有品牌。
2022年俄烏沖突前,歐洲天然氣進口高度依賴俄羅斯
經濟!經濟!經濟!歐洲比任何時候都渴盼著經濟的復蘇,這正是越來越多中國游客重回巴黎、柏林、羅馬會令歐洲文旅界興奮的重要原因。歐盟成員2024年經濟增長不會超過1.5%的事實,更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意識到,回歸經濟增長與民生福祉,才是當下歐洲的當務之急。
5月第一周,我在法國、德國、比利時參加了十多場活動。感到欣慰的是,我幾乎沒有聽到任何歐洲人講“與中國脫鉤”,“去風險”這個替代詞也幾乎很少被提及。法國、德國頻繁提到的是中國“產能過剩”。
中國不喜歡這個詞,它與基本事實不符,也不利于中歐未來的合作。不過,在我看來,“產能過剩”對“脫鉤”和“去風險”的話語替代,暴露了歐洲人內心的焦慮與妥協。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的迅猛崛起,讓一向以低碳自居的歐洲人自慚形穢。
歐洲不得不承認,在氣候變化應對上,中國正成為全球領銜者。中國清潔電力(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已超過全球40%,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已超過世界的60%,中國產的太陽能電池板超過全球總產量的80%,中國還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綠色融資體系。
盡管中歐貿易與投資面臨著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的沖擊,但與歐洲朋友的交談中,我聽到更多的不是對中國無底線的批判,而是對中國無上限的需求。
歐洲希望有更多中國游客來到歐洲,希望中國參與烏克蘭危機的調停,希望與中國一起推動低碳發展與氣候變化的應對,還有包括在非洲的第三方合作、中歐投資協定的盡快落地、新能源車與光伏的合作等等。
盡管時常有歐洲政客公開高調地揮舞著自己對中國的拳頭,但他們內心很清楚,歐洲離不開與中國經濟合作的貢獻。
越來越歐洲人變得清醒,失去了俄羅斯之后,不能再失去中國。
這些反思正在促使歐洲加速“右轉”。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表現越來越突出。在荷蘭、瑞典、意大利,一貫被視為極右翼民粹主義代表的人物或政黨已上臺執政或者參與執政。在法國、德國、芬蘭、葡萄牙、丹麥,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率都在持續走高。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看不懂歐洲左轉或右轉到底意味著什么,更不愿干預歐洲的政治選舉。但歐洲右翼們極力想回歸自身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意愿,卻是值得肯定的。
更令多數歐洲人感到不安的是,如果2024年特朗普重回白宮,那將是巨大的沖擊。但另一方面,那也意味著歐洲將繼續走在戰略自主的道路上,更宣告著拜登政府試圖拉攏歐洲共同遏制中國的失敗。
在OECD(經合組織)巴黎總部和德國阿登納基金會,我都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真相信所謂“中國經濟見頂論”以至中國經濟總量未來不會超過美國嗎?歐洲投資難道真的想離開中國嗎?得到的答案都是否認的。
由此更讓我確信,越來越頻繁的人員往來,會讓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擺脫美式思維,重回務實主義的正軌。這正是我對中歐交往未來感到審慎樂觀的原因。
歐洲與美國是不同的
盡管仍有不少觀點認為,馮德萊恩領導下的歐盟是美國的附庸,但在實地調研中,無論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會對這點非常敏感,都會很堅持地說自己是戰略自主的。
客觀地講,盡管歐洲與美國同屬西方文明圈,但歐洲與美國的確是不同的國際行為主體,即便歐盟內部在國際行為上還有諸多分歧,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差異仍是相當大的。
具體地講,如果說中美之間存在著結構性戰略競爭矛盾、許多分歧很難彌合的話,那么,中國與歐洲之間實質性的戰略沖突并不多,能夠縫合的差異則更多。比如,中歐雙方都有悠久的文明傳統,都偏好于綠色發展,都努力推動著區域和平與穩定,都追求著公正、平等、合理的國際秩序。本質上看,歐洲缺乏足夠的驅動力來構建對華全面戰略競爭關系。
中國媒體中常常把“歐洲、美國”統稱為“西方”。如果“西方”只是一種批判對象與外部力量的指涉,這個詞當然是成立;但如果將其視為政策的指向,那么“西方”的概念其實是空洞的。嚴格地講,并不存在所謂的“西方對華政策”一說。然而,如果我們沒有區分好歐洲與美國,很容易就把兩者反向倒逼到一塊,捏箍成了統一的“西方對華政策”。
由此看,中國對歐洲的研究與對策就應該更加強調變化,并相對于即時的變化進行對歐政策的引導。
比如,在這次實地調研中,我發現,法國對烏克蘭戰事的結果預期,普遍從“俄羅斯必須輸”轉變成了“烏克蘭不能輸”。
過去,許多法國人認為在北約全力支持、上萬次制裁下,俄羅斯必敗無疑,沒想到俄羅斯不僅抵御住了10多輪制裁,且防御住了自2022年9月以來的數輪烏克蘭反攻。目前,美國與北約的口惠而實不至,2023年10月以后的巴以沖突轉移了美國支援的焦點,烏克蘭防御與反攻都變成了強弩之末。盡管法國總統馬克龍宣稱要派地面部隊參戰,但法國人普遍認為,戰場上打敗俄羅斯已希望渺茫,目前的目標是“烏克蘭不能輸”。
但這個目標是不能拿到臺面上的,法國目前仍在表面上保持全力支持烏克蘭的姿態,這些姿態都只是為了保證烏克蘭不能輸得太慘而已。從這個層面上看,中國能夠做的勸和促談空間就變大了。
再比如,法國對中國在國內營商環境、人權發展和所謂“對俄支持”的埋怨、批評甚至憎恨,正在逐漸轉換為對中國推動第三方合作的訴求、對中國積極貢獻的期待。
與前兩次法國挑刺中國疫情政策、抱怨法國部分企業從中國撤資、痛恨中國對俄羅斯進行支持完全不同,這次的多場會談中,我經常聽到法國人問詢中國學者對第三方合作的看法、中國經濟2024年復蘇情況產生的溢出效應、中國綠色低碳政策的下一步走向以及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產生的全球影響。在這方面,中國與歐洲各國協調、合作的空間也非常大。
總之,5月的歐洲行,我聽到的看法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許多新轉變,需要更長時間、更細的消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第一次出訪目的地放在歐洲,肯定有長遠的戰略考量。對于中國人來講,細茗歐洲的微變,正是客觀、全面、深度了解世界新變化進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美日草案不全面、不平衡,中方無法支持”
2024-05-07 07:33 中國外交 -
“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井噴,背后藏著貓膩…
2024-05-07 07:30 -
習近平送給馬克龍的一份特殊禮物
2024-05-07 06:57 中法關系 -
習近平: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
2024-05-07 06:54 中法關系 -
習近平同馬克龍共同會見記者
2024-05-07 06:46 中法關系 -
計劃今年投票的黑人減少,“拜登麻煩了”
2024-05-06 22:53 美國大選 -
習近平同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
2024-05-06 22:34 觀察者頭條 -
騎兵護衛 習近平乘車前往愛麗舍宮
2024-05-06 22:13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小范圍會談
2024-05-06 21:54 觀察者頭條 -
馬朝旭應約會見美國副國務卿維爾馬
2024-05-06 21:38 中美關系 -
習近平檢閱法蘭西共和國衛隊和三軍儀仗隊
2024-05-06 21:18 -
習近平將出席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的歡迎儀式
2024-05-06 21:01 -
3個月后米萊終于回應:島在他們手上,不把這當挑釁
2024-05-06 20:26 -
“歐盟工具箱里沒有美國式TikTok禁令,他們有自己的方式”
2024-05-06 20:16 歐洲亂局 -
地面進攻在即?以軍疏散拉法平民,哈馬斯警告“后果”
2024-05-06 19:46 巴以恩仇錄 -
會晤結束 馬克龍和馮德萊恩將習近平主席送至上車處
2024-05-06 18:51 中國外交 -
緬北向我方移交92名涉電詐犯罪嫌疑人
2024-05-06 18:11 打擊網絡詐騙 -
“我明確一點,不建議對華保持距離,我們需要中國人”
2024-05-06 17:55 中國外交 -
辦事處遭以色列當局封鎖,半島電視臺強烈譴責
2024-05-06 17:52 巴以恩仇錄 -
德國外長炒作:對待中國,不能再犯這個錯
2024-05-06 17:29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