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臺灣時事觀察者
-
賴清德忘了自己的姓是怎么來的
“臺獨”政治真正在意的并不是物質(zhì)上的臺灣,而是精神上的中國。中國成為他們精神痛苦的來源:中國越強大,他們的痛苦也就越巨大。[全文]
-
臺灣政界最新問候語,“你犯了哪一條?”
“22條”不愧是有效的“統(tǒng)/獨”試紙。[全文]
-
選修日本史,不知噍吧哖:臺灣需要補什么課?
#臺灣高中生問中國史是什么#成為熱搜。臺灣教改30年多后,數(shù)代人的歷史觀已被解構(gòu),此時,賴清德有意將臺灣問題異化為科技對決,依仗的是美國霸權(quán)對華科技遏制。當年民族弱亂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科技落后,而終結(jié)弱亂處境的手段又必然是科技突破。[全文]
-
郭臺銘需要一個強大的律師團、貼身保鏢或者解放軍
“資本無祖國”,美國為遏制中國不惜以自傷八千的方式一手終結(jié)全球化,并劫殺全球高端資產(chǎn),臺積電的遭遇,鴻海能不兔死狐悲?[全文]
-
臺灣強推“雙語”與國際接軌?這是文化自我殖民
作為培育臺灣中等學校教師的搖籃,臺師大中文系喂的卻是“國際”奶水,難道漢語中文將異化為“漢學”般的他者?那時的自己又是誰? 無論他們自以為南島語、本土語、新住民語、母語、多語或英語能接軌國際和強化競爭力,都無法超越“語言政治”的宰制。[全文]
-
“我們都是烏克蘭人!”臺灣賣傻給美國,能討好嗎?
島上布滿的“烏克蘭是臺灣”與“烏克蘭不是臺灣”兩種論述,看似立場相反,其實代表同一種心態(tài),只是由同一群人在不同情境對民眾施法:有時強披“抗中保臺”的思想甲冑;有時又可以強灌“美臺友好”的心靈雞湯。[全文]
-
民進黨在冬奧會“無下限操作”,多少運動員會成替罪羊?
其實黃郁婷答辯仇中網(wǎng)軍的話,正如谷愛凌回應(yīng)外媒關(guān)于國籍問題,都符合奧林匹克憲章中“體育與政治分別”的精神。只不過,那是對照于現(xiàn)實的理想。現(xiàn)實是,國際政治從未在奧運會中缺席,這次以美國為首的“不派官員參加冬奧會”行為,就是現(xiàn)成的例子。[全文]
-
“臺灣真正自由還得等到祖國統(tǒng)一”,習慣投票撒氣的臺灣人要深思
揚棄威權(quán)基因、伸張民主智能,需要超越美國價值以及從屬于它的“抗中保臺”。這樣才能讓民主為民生服務(wù),才能讓臺灣人的生產(chǎn)成果免于花銷在軍火和外事黑洞。由此,可以理解臺灣統(tǒng)左派前輩許金玉生前所說“臺灣真正得到自由還是要等到祖國統(tǒng)一”的深意。[全文]
-
臺灣青少年開始在《長津湖》里找共鳴了?
為數(shù)不少的臺灣青少年看過《長津湖》,面對不需要翻譯字幕的語言符號和全新的情節(jié),他們表示心里相當感動。關(guān)于課本上的“韓戰(zhàn)”,臺灣的教育從來是灌輸貶義或他者的概念,許多成年的臺灣人甚至只有紋身“殺朱拔毛”的反共記憶。[全文]
-
辛亥正統(tǒng)在臺灣?還有誰記得孫先生遺愿
辛亥革命的主要精神,首先是解放中國的“次殖民地”困境、解放中國人的被奴役地位,也就是振興中華,也就是孫中山“和平、奮斗、救中國”的遺愿。當今臺灣是否傳承了這樣的“正統(tǒng)”?是否傳承了進步臺灣人的故事?[全文]
-
“武統(tǒng)”還是“和統(tǒng)”?摳字眼的“臺獨”格局小了
大陸“武統(tǒng)”的高度民意,既牽制了臺灣的政治動向,也牽制了美國的政治盤算,從而給中共鋪墊和平統(tǒng)一進程創(chuàng)造條件。畢竟,只要統(tǒng)一的目標沒變,而社會主義建設(shè)又能讓民生蒸蒸日上,收拾千分之三版圖的任務(wù)就能先后有序地進入戰(zhàn)略安排,不論“武統(tǒng)”還是“和統(tǒng)”。[全文]
-
連新加坡都嘲臺灣:“500人命不如1狗”
幾個月后,臺灣“立法部門”負責人在一場中醫(yī)藥的學術(shù)論壇上致詞,說“中醫(yī)”、“中藥”宜改稱“臺醫(yī)”、“臺藥”。今年,臺灣本土疫情爆發(fā),確診重癥與死亡數(shù)目攀升,“臺醫(yī)”、“臺藥”依然無聲無息。[全文]
-
臺灣沒有疫苗,但有“精神勝利法”
在一個宣稱民主人權(quán)的地方,卻已失守自主判斷的精神陣地,而難求一劑合格疫苗和一口安心豬肉的自由,還被迫呼吸不開放、不誠實、不新鮮的空氣,這不是臺灣深層的冷戰(zhàn)疫情使然?[全文]
-
郝柏村離世:國民黨抗日敘事在臺灣的終結(jié)
正如他自己所說:“沒有反共戒嚴,哪來臺灣民主?”抗日敘事固為島上中華民族意識的體現(xiàn),但反共戒嚴卻是分化、弱化中華民族力量整合的法器,并衍生出以反共民主為包裝的“臺獨”勢力和思維,《反滲透法》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全文]
-
臺灣有些人就是不明白,病毒不論政治身份也不分文化水平
大部分人是沒說什么話,就全身心投入這場戰(zhàn)疫,只是“騙子特多”的臺灣社會未必知道或不關(guān)心而已。從港臺看大陸,未必能準確辨明人云亦云的是非。在悼念戰(zhàn)疫犧牲者的同時,理解尊重大陸的決策究責機制,比高談無限度的“言論自由”要實際得多。何況臺灣的蘇啟誠案已經(jīng)讓“言論自由”顏面掃地。[全文]
-
臺灣教改2.0,“核心素質(zhì)”的畫皮下是朝圣美國
臺灣新課綱繼眾所周知的“去中國化”教改之后,更進一步以跨學科、跨領(lǐng)域等“素養(yǎng)導(dǎo)向”之名,施行“去脈絡(luò)化”教學與命題的教改2.0。在政治、社會、經(jīng)濟沒有更公平與進步的當前條件下,臺灣教育的階級分化與美國附庸性,將是教改2.0的必然延續(x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