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后“雙航母時代”,我們該想點不敢想的了
想不敢想之事,不僅是建造第4艘、第5艘、第6艘航母,也包括敢于在一場大戰中,甘于為了全局勝利,冒著損失不止一艘航母的風險行事。[全文]
-
一周軍評:封鎖臺灣是不是一個可選項?
“登陸”不代表徹底解決問題,“封鎖”也不代表軍事沖突會必然滑坡到新一次橫跨太平洋的熱核武沖突當中,而極有可能是一種推進我方優勢的手段。我們目前做的一切準備,無論是軍事還是別的方面,都是為避免重蹈俄烏沖突式的“意料之外”的戰爭。[全文]
-
一周軍評:“增量”和“存量”決定了俄烏及中東戰場的前景
不僅是美國人,還有一些仍停留在冷戰的老學究們,依然認為美國存量優勢明顯,中國還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優勢;而他們又一廂情愿地高估了美國在新技術領域的進步能力。這就形成了一個雙方的戰略誤判危險期,時間可能并不長,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險期內經常會發生意外。[全文]
-
一周軍評:面對眼下的以色列,“維和部隊”還能堅持多久?
相比當年還在意“表面上國際觀瞻”的以色列,眼下的以色列明顯已經進入“殺瘋了”的節奏,對聯黎部隊陣地進行進一步的攻擊或直接出兵占領也并非難以想象的情況。[全文]
-
一周軍評:穿過蘇拉威西海,遼寧艦“甩掉”的不只是054A
首次“只帶驅逐艦”馳騁西太平洋的遼寧艦編隊,突破的不僅是過去的航速限制,更是過去的十多年來,我國作為航母后發國家形成的一些固有觀念。[全文]
-
一周軍評:透明度是核大國的特權
根據現行世界秩序的“慣例”,美俄英法的核載具發射都要互相通報,畢竟核透明是核大國的特權。無論不懷好意的外媒如何逼問白宮發言人“中方此次試驗是否針對美國”,美方只是“贊揚”中國“通報了”洲際彈道導彈發射這一事實,仿佛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和美國分庭抗禮的核大國一樣。[全文]
-
一周軍評:供應鏈安全沒有絕對性,讓對手有所忌憚是目前最有效手段
以色列利用供應鏈搞襲擊并不是什么特別“高科技”的行動,更多的還是傳統的情報破壞行動,類似于美國人往胡志明小道上發現的越南彈藥箱里“加料”。時過境遷,在這個全球供應鏈、微機電設備普及的時代,他們的手段比以前更花哨了。[全文]
-
一周軍評:當美國打不贏“核實戰”……
如果美軍戰略部隊資源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目前三大核項目的進度,到2030年代,其核載具規模幾乎等同于今天的美國。這是美國當下資源能做到的上限,如果在2010年,美國的可部署戰略武器儲量還勉強等于中俄之和;到2027年,最不樂觀的情況下美軍的核力量幾乎只有中俄之和的60%。[全文]
-
一周軍評:機動戰打成陣地戰,因為西爾斯基難稱“名將”?
西爾斯基在拆東墻補西墻維持戰線的戰術能力,也許確實可圈可點,但這本身就是在烏克蘭最高決策層昏了頭的大前提下進行的。終究還是因為種種限制,最終的實際意義也就那么回事了。[全文]
-
一周軍評:115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致勝砝碼還是無用負擔?
一次牽扯規模上萬人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果全部目的僅僅像當年國府派八百壯士守四行一樣“為國際觀瞻”,那肯定是用力過猛,但以烏軍目前強力渲染攻占蘇賈意義的心態,與其說是“指到哪里打哪里”,不如說是更現實的“打到哪里夸哪里”。[全文]
-
一周軍評:烏軍的庫爾斯克反攻,給了我們什么警示?
在這樣的反復拉扯之中,雙方對軍事挫折的忍受能力都達到了一個別人“羨慕不來”的地步。[全文]
-
一周軍評:白頭火鳥耀東烏
當“正道世界”連用以換取寶貴的化肥與糧食的鴕鳥蛋都不讓人出口的時候,那主體人能做的,就是出口這些來自東方的釘子,在你搖搖欲墜的舊世界地基里頭砸出一個又一個坑洼。[全文]
-
一周軍評:轟-6K參加中俄聯合巡航,有幾重暗示?
未來某個關鍵時間點,如果中美俄之間的緊張態勢發展到某種程度,北極上空開始頻繁出現中國戰略轟炸機,那對于美國的壓力自然也會比我們的戰略轟炸機在本土上空盤旋給到的壓力更大[全文]
-
一周軍評:殲-35都要上艦了,美國海軍為何“自毀長城”?
正在第三次試航中的福建艦被觀測到“疑似”進行艦機匹配科目的同時,美海軍下一代艦載機F/A-XX的預算卻遭到大幅縮減,大洋彼岸的這一動態,是“想明白了”的體現嗎?[全文]
-
一周軍評:烏軍的F16,結局會是“豹2”還是“海馬斯”?
即便F-16是一款俄軍不容易對付的武器,但它首先是一種兵器。如果F-16被賦予了過高的、超越其軍事意義的期望和宣傳,那么“站得越高摔得越狠”這個道理依然適用于所有德不配位的兵器和軍隊。[全文]
-
一周軍評:上合來了白俄羅斯,何時趕走“巴拉特”?
白俄羅斯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第10個成員國,讓中白兩國安全領域合作之路更加寬廣的同時,也開啟了上合組織的又一個新階段。在這個成員國多邊關系全面發展的新階段里,還有“巴拉特”的戲份么?[全文]
-
一周軍評:幾年后美國人會不會抱怨“都怪俄烏戰爭”?
美軍不知道小型無人機未來戰場上必須靠茫茫多的數量嗎?美軍不知道陸基洲際導彈需要更新嗎?美軍不知道他們的F-35打不過殲-20嗎?那恐怕你太小看美軍了。問題是你大頭兵的命重要,還是壟斷資本家賺錢重要?[全文]
-
一周軍評:菲律賓“后繼乏力”,我們的考驗又在哪里?
圍繞菲律賓海軍非法擱淺在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中菲兩國當面發生的只是一場類似“械斗”的小沖突,但背后的大邏輯,則在于中國與美國圍繞整個西太平洋的博弈。[全文]
-
一周軍評:美軍吹噓的臺海“無人地獄”,我們該如何應對
所謂的“地獄景象”,是說如果解放軍武力收復臺灣,美國將部署數千艘無人潛艇和無人機,騷擾和反制越過臺灣海峽的解放軍戰機、戰艦,拖延解放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為“全球動員”打下基礎,然后美國在“全球盟友”的支援下對中國展開全面反攻,并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
-
一周軍評:俄羅斯飛機比烏克蘭導彈好使,然后呢?
烏克蘭參戰各方都明白,以西方現在援助給烏克蘭的導彈數量,哪怕是以西方直接參戰、能夠發起的導彈打擊力度來看,也很難壓制住俄軍龐大的戰爭能力。以西方這幾十年來的建軍思路,要想做到這件事,唯一可行的是讓西方國家空軍——準確來說就是美國空軍,全力參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