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丁案使一貫“黑”“白”逢源的奧巴馬總統無處藏身。美國是多元社會,“黑白矛盾”只是冰山一角,“色盲”是增進美國和諧的補藥,但“膚色”敏感癥最嚴重的卻是其最大受害者黑人自己。當然,這“膚色”敏感也是奧巴馬當選總統以及總統任內受到最強反彈的原因。他這次參與到“黑白矛盾”爭議中去不是好兆頭。
閱讀
-
譚中不但是“Chindia/中印大同”的象征符號,而且是有血有肉的中印文明結晶。同時,他是有“現代玄奘”美稱的已故學者譚云山的長子以及事業的繼承者,從他的活動上看到的是譚氏父子兩代人畢生為增進中印友好與了解的孤軍奮戰。
閱讀
-
評論(1)
|
2012-01-13 15:16:41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對美國國防“瘦身”和臺灣總統大選的心態,引著名理論家鄭必堅的話來形容就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和平與發展,安居兼樂業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國界之分。“化干戈為玉帛”成理,大家向往,卻沒聽說過“化玉帛為干戈”的。此時此刻,怎能不令人樂觀呢?!
閱讀
-
評論(4)
|
2011-12-14 16:10:38
從中國本身來看,“大一統”與“全國一盤棋”是中國2000多年來持續發展的靈魂,如果把這一“國魂”丟失,中國也就不成其為中國了。
閱讀
-
評論(1)
|
2011-12-03 14:25:00
太平洋今后的“太平”決定于星條旗和五星紅旗能否在海上共同飄揚、互不排斥,其他的國際力量與因素都占次要地位。
閱讀
-
評論(0)
|
2011-08-04 11:09:22
“地緣政治范式”的最大毒素是“民族利益”至上,又認為所有的人都受人種、血統背景束縛。提倡“世界大同”的“地緣文明范式”卻認為人的天良可以走出狹隘的民族主義范疇,把國際秩序建筑在同舟共濟、雙贏共榮之上。“中國的兒子”當美國大使,就像“非洲的兒子”當美國總統那樣意義非凡,值得慶幸。
閱讀
-
評論(0)
|
2011-07-13 14:06:12
奧巴馬把帕內塔從中央情報局調出來主掌國防部,又把彼得雷烏斯從“阿富巴戰爭”前線調走去當中央情報局長,這樣的對調也說明:今后兩年美國國際打恐戰略會和加強情報收集及隱蔽軍事行動密切配合,這是奧巴馬使用“巧強力”的打算。
閱讀
-
評論(0)
|
2011-05-30 14:48:58
西方害怕中國崛起的許多人都承認,如果中國成為貨真價實的“超級大國”(現在還遠遠不是)也不會向外軍事擴張、步殖民主義后塵,因為中國文化氣質中根本沒有這種傳統。
閱讀
-
評論(5)
|
2011-05-26 13:08:17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許多歐洲哲學家都曾經向往世界上能出現一個普世性、同一性政治體系而使歷史進化過程終結。1917年蘇聯的出現一度鼓舞這種期待。然而,蘇聯的命運卻是以政治奇跡出現,以政治悲劇告終。
閱讀
-
評論(0)
|
2011-04-07 15:31:23
倫敦《經濟學家》雜志掀起一陣關于諾貝爾和平獎金獲得者奧巴馬向利比亞動武,以及所謂“奧巴馬主義”的討論。但時下美國左派反戰者眾多,右派贊成動武者無意為奧巴馬鍍金、還專找他的漏洞,關于“奧巴馬主義”的討論在美國成不了氣候。
閱讀
-
評論(1)
|
2011-02-24 16:57:19
長期看,總的趨勢將會是,一方面美軍從所有伊斯蘭國家撤出,美國重新回到“門羅主義”的全球戰略框架;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整個伊斯蘭世界必然會擺脫西方的控制而登上國際舞臺。
閱讀
-
評論(0)
|
2011-01-19 13:17:19
中美兩國同在一條船上(兩國利益與共),這話在中國好像是聽不到的,它和《紐約時報》著名作家弗里德曼把中美形容為“Siamesetwins”(連體孿生)相似。我想如果中國能在這一認識上跨越(不把中國的分割獨立性突出),許多中美之間的緊張與疙瘩都會迎刃而解。
閱讀
-
評論(0)
|
2011-01-13 13:34:32
美國這一慘案又一次證明泰戈爾與許多明智人士所指出的,如果沒有相應的精神文明的發展,科學、機器、物質文明越發達就越使人擔憂。如果沒有“愛心”、沒有“人性”,人們從小就玩槍殺游戲,人類的前途總有一天會被葬送。
閱讀
-
評論(1)
|
2010-12-03 11:40:55
兩國關系走不出“民族國”的地緣政治怪圈,這邊界問題就像光著腳要跨越喜馬拉雅山那樣難;如果雙方能以“文明大國”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就會像坐在噴氣飛機或太空飛船上,喜馬拉雅的障礙再高,也能輕盈飛過。邊界劃定,中印簽訂萬年和平友好條約,其他疙瘩都會迎刃而解。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