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典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
-
人工智能治理加速,必須顯露中國態度
要想讓人工智能治理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還得靠技術創新和倫理探索雙管齊下。[全文]
-
一審原告敗訴:全球最高“蘋果稅”在中國,合理嗎?
在當前蘋果的創新能力有所減緩的背景下,過度依賴App Store的市場支配地位來獲取高額利潤,是一種短視行為。[全文]
-
TikTok不是不能失去美國,但美國不能沒有TikTok
在實際操作中,TikTok可能更需要通過法律途徑爭取更多的時間,包括利用第一修正案進行法律挑戰,質疑法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尋求美國法院的緊急干預。[全文]
-
美眾院通過TikTok剝離法案,這次狼真的來了?
這已不是美國第一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對TikTok舉起鐮刀,不變的是“國家安全”這個莫須有的罪名,變化的是越來越狠的手段。[全文]
-
被“誤會”的網游新規背后:至少沒你想的那么悲觀
12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就《網絡游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引發社會和市場強烈反響。[全文]
-
走出去過程中,國家和企業要成為默契配合的雙打隊友
在美國頻繁打壓中國企業的大環境下,僅僅只靠企業自身是無法與之抗衡的,這也凸顯出一個新的趨勢:國際競爭中,國家和企業是緊密的“隊友”。[全文]
-
北約峰會前歐盟給拜登送見面禮,意在孤立中國?
中國當前數據戰略的主要側重點在于保障數據主權和數據安全。然而,全球數據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歐美間新數據框架的出現,表明他們正試圖通過建立合作機制來管理數據流動,而非僅限于自身的數據主權。[全文]
-
莫迪即將訪美,美國對華脫鉤,產業鏈未來掛到誰家?
長期以來在美國的主導下,眾多企業將產業目光從中國轉向印度、東南亞等第三方國家。產業遷移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它受到中美關系變化的牽引。在產業遷移的過程中,企業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當地經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問題。[全文]
-
為什么要參與這場競爭?“部分寶貴數據被微軟獨家占有”
在ChatGPT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搶先開始公測并收集用戶數據,OpenAI獲得了巨大的先發優勢。這些數據不僅有助于優化ChatGPT的性能和提升用戶體驗,還可以用于訓練更加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從而擴大數據優勢。[全文]
-
ChatGPT有個“鷹爸”,不會以后AI都跟它姓吧?
美國在過去一百年間正是以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建立起軍事、商業、金融和科技的全球主導權。因此美國費盡了心機阻止頂尖技術從世界的各個國家流向中國,阻止中國的科技企業和產品服務走向世界。[全文]
-
“美國一感冒,印度就高燒”
這次印度科技企業寒冬,雖然有國際經濟形勢下行的大背景,有其自身擴張過快的問題,但從根本來看,印度之所以會因為硅谷的一次感冒而患上一場高燒,還是因為在硅谷和班加羅爾之間緊密的國際產業合作模式中,印度始終不具備完全的產業獨立性。[全文]
-
當下科學技術陷入停滯了嗎?
技術創新并沒有達到生產力爆發的技術變革點,商業應用也遠不及市場預期。資本主義市場是靠著科技進步和技術變革推動著向前發展。但如今像電氣革命或者互聯網革命這種能帶動行業繼續向前的技術變革遲遲未來。[全文]
-
坐在美國監管火山口上的Tik Tok
排外和保護主義做法冠以不同的借口出現,而Tik Tok事件也成為這一趨勢的拐點標志。一張針對Tik Tok的大網,正在緩緩張開……[全文]
-
捅破美國政治窗戶紙的竟然是他?
原本作為科技商業巨頭代表的企業家,都只愿在幕后通過資本影響政治,避開大眾的目光,隱秘地操作美國政治的旋轉門。[全文]
-
面對數字權力“組合拳”,中國需未雨綢繆
在數字地緣競爭中,科技巨頭不僅僅是所謂的“士兵”或者“冠軍”,更像是拱衛帝國、擁有自主性的封建領主軍團,成為支撐強大主權國家權力擴張的關鍵性力量。應對西方國家與科技巨頭協同參與數字權力競爭的“組合拳”,中國需化被動為主動。[全文]
-
面對美元霸權危機,中國該做什么?
也有學者討論,比方說我們可以在中國建一個亞洲美元市場。也就是說,你以后借美元,你不一定到美國去借,在中國市場借也許可以有更好的匯率,更有利的條件等等。總之,我們現有的美元資產、美元儲備等等,還可以做很多文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