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銳|鍛造“政治民族”:李大釗“新中華民族主義”的理論意涵
最后更新: 2021-04-28 13:34:30導讀近日,熱播的《覺醒年代》重現了一批熱血青年與革命先驅的故事。劇中的李大釗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致力于闡述“新中華民族主義”。在他看來,“新中華民族主義”的核心要義即強調此主義之“新”,在于打破過去長期存在的文化上、風俗上、語言上的區隔,在參與新政權的過程當中形成堅實穩固、具有共同政治理想的“政治民族”。
他相信,實踐“新中華民族主義”是對全球不平等支配體系的沖擊,如果中國的革命者能和周邊地區的革命者充分合作,那么從“新中華民族主義”到“新亞細亞主義”,將提供想象一種新的世界格局的可能性。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讓李大釗以更為直接且犀利地分析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矛盾,讓他能夠從全球革命的角度思考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從“新中華民族主義”到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對中國問題的思考日趨清晰透徹。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犧牲。今天,我們回顧他的思想,緬懷他的事跡,仍能從中獲得啟發,汲取力量。
【文/ 王銳】
民族主義在近代中國具有十分巨大的影響力。近代中國的民族國家建設,首要任務在于維持秦漢以來的大一統國家政權,特別是清代形成的領土版圖,動員廣大的社會力量,抵抗帝國主義對中國領土與主權的侵蝕,進行各方面的現代化基礎建設,讓中國擺脫日益加劇的危機,走向獨立自主、國富民強。許多現代性因素在中國的展開,都與這一時代主題息息相關,也只有促進了這一過程,才能具備基本的合法性。
它“作為一種政治綱領,一種理論體系,一股社會思潮,綿延不斷而又高潮迭起,在近代中國社會大變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了異乎尋常的作用”??梢哉f,近代許多政治勢力、社會組織、文化團體、思想流派,都曾對民族主義的思想內容、表現形式、實踐方法展開分析與討論,并以此作為表達自身政治與文化主張的不證自明之基本前提。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伴隨著國內愛國者的民族屈辱感與海外留學人士的巨大改革熱情,民族主義思潮更是風行一時。盡管五四運動的思想言說中具有一面宣揚民族主義、一面憧憬世界主義的“兩歧性”,但正如論者所言,對“五四”一代知識分子而言,“民族主義仍是理解他們言行的重要概念工具”,即便曾設想世界主義的未來圖景,他們的“民族主義情感,或應說是潛藏而不是喪失”。
因此,“今天對五四思想的再認,不要太受民族主義觀點的牢籠”固然十分重要,但關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的民族主義主張,較之力圖用世界主義來稀釋其意義與影響,或許更應深入具體文本,仔細解讀其中的思想內核與理論意涵,以求更為深入地探討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意義與時代特色,分析為何民族主義在近代中國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的民族主義論述者中,李大釗無疑是一位不容忽視的代表人物。不同于陳獨秀一度質疑國家的存在有無合法性,李大釗不但強調救亡圖存的重要性,而且在1917年2月發表《新中華民族主義》一文,具體宣揚其民族主義主張。甚至有論者認為,李大釗“生活在有濃厚民族主義氣氛的環境中,并且以直率的民族主義乃至沙文主義傾向著稱”,同時認為“民族主義是促使李大釗響應布爾什維克革命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因素”。
本文即以李大釗所提倡的“新中華民族主義”為切入點,分析他的民族主義主張之思想特色與理論意涵,并且探討其民族主義思想與他的其他思想主張之間的復雜關系。
一、“新中華民族主義”的思想基調
自從參與政治論爭開始,李大釗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喚起廣大民眾的“自覺心”,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改造中國政治,讓中國走出動亂與衰敗的頹勢。1914年,陳獨秀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中宣稱“國家者,保障人民之權利,謀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務,其國也存之無所榮,亡之無所惜”。就這一點而言,“若中國之為國,外無以御侮,內無以保民,且適以殘民,朝野同科,人民絕望”,因此實難讓人心生愛戴之情。他甚至認為“以吾土地之廣,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寧自由”。針對此論,李大釗強調:
自覺之義,即在改進立國之精神,求一可愛之國家而愛之,不宜因其國家之不足愛,遂致斷念于國家而不愛。更不宜以吾民從未享有可愛之國家,遂乃自暴自棄,以儕于無國之民,自居為無建可愛之國之能力者也。夫國家之成,由人創造,宇宙之大,自我主宰,宇宙之間,而容有我,同類之人,而克造國。……是故自古無不亡之國,國茍未亡,亦無不可愛之國,必謂有國如英、法、俄、美而后可愛,則若而國者,初非與宇宙并起,純由天賜者。初哉首基,亦由人造,其所由造,又罔不憑其國民之愛國心,發揮而光大之,底于有成也。
可見,李大釗固然承認中國當時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弊病,但這并非拋棄國家觀念的理由。他強調“國家之成,由人創造”,因此每一個國民能否產生祛除弊病、建設良好國家的“自覺”,實乃能否出現“可愛之國家”的關鍵。在這里,李大釗將作為政治實體的國家之良莠建立在國民是否有“自覺心”上面,呼吁充分喚起廣大民眾對于改造國家的情感與能力,在這一參與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鍛造國民對于國家的基本政治認同。
李大釗像
晚清以降,民族主義思潮涌入中國。按照時人的理解,“凡可以為國民之資格者,則必其思想同,風俗同,語言文字同,患難同。其同也,根之于歷史,胎之于風俗,因之于地理,必有一種特別的固結不可解之精神”。此處所言的“風俗”“歷史”“語言文字”,意在強調民族主義思潮與過去延續的傳統之間具有不可或缺的關聯。也正因為如此,晚清許多歷史論著,都強調如何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培育愛國思想。而這種從公民性與政治性著眼來強調“歷史”與“傳統”的做法,也是民族主義在近代西方(包括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之所以能盛行的重要文化因素。
- 原標題:李大釗“新中華民族主義”的理論意涵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基辛格:毛主席親自指示邀請美國乒乓隊訪華
2021-04-24 15:22 中美關系 -
“中國抗戰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他是國家占人口80%的農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紙老虎女士”的六次訪華
2021-04-15 10:19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打仗總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遺憾:沒能看到臺灣解放,祖國統一
2021-04-04 08:38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這件國寶級器物,證明三星堆人是“龍的傳人”!
2021-03-24 08:49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現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2020-10-23 09:48 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8-29 11:07 -
專訪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聽他講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相關推薦 -
特朗普“點兵點將”,新班底雛形初現 評論 141“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時候,她回來了” 評論 91美國公司急瘋了,“人人都在打電話” 評論 136全程空喊口號,她威脅要讓中國“付出更大代價” 評論 420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9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