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迦陵:巴格達騷亂背后,尷尬的選舉制度與伊朗滲透
最后更新: 2022-09-07 14:12:18【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迦陵】
2021年10月10日,伊拉克舉行議會大選,卻在結果出爐后陷入長達數月的政治癱瘓,并誘發了8月29日民眾攻占議會大樓、沖入外國使團所在地“綠區”的流血事件。
伊拉克總理府遭示威者沖擊。圖源:視覺中國
一片混亂中,政治領袖薩德爾的武裝支持群眾與親伊朗民兵爆發激烈沖突,最終導致30人死亡、700多人受傷,其中包括前來維持秩序的110名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
8月30日,薩德爾呼吁支持群眾從巴格達街頭撤離,混亂多日的局勢重歸平靜,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亦于同日下午發表聲明,宣布解除全國宵禁。然雖說騷亂暫止,伊拉克的困境卻依舊難解。
根據聯合國報告,伊拉克雖有豐富的油氣儲量,其人口卻有三分之一生活在貧困之中,青年失業率更是高達40%,經濟前景十分黯淡;與此同時,政治精英們受困于結盟博弈、境外干預的“政治游戲”,至今都無法組成新政府,即便看守政府總理卡迪米仍將繼續任職,其也只能處理伊拉克日常事務。
換言之,百姓們短期之內將被迫忍受治理無能的漫長折磨,直到忍無可忍、再度上街。而由伊拉克的視角觀之,此次沖突的爆發體現了伊拉克政治在“后薩達姆時代”的兩大困局:選制的反噬、伊朗對伊拉克的干預。
選制的反噬
首先,伊拉克有利小黨生存的選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21年10月以降的政治僵局。
去年10月10日,伊拉克舉行了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在總共329個議席中,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所領導的“薩德爾運動”獲得73個議席,成為議會最大黨派。但根據伊拉克憲法規定,籌組政府的第一步,是議會必須以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選出總統,而“薩德爾運動”顯然還未達門坎。
在此情況下,薩德爾先是與遜尼派的“庫爾德斯坦民主黨”(KDP)結盟,后者由伊拉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親土耳其的巴爾扎尼領導,在議會中擁有31個席次。然即便如此,其依舊難達三分之二多數門坎,此后薩德爾即便向庫爾德勢力其余政黨、遜尼派勢力拋出橄欖枝,亦未能如愿形成三分之二多數。
與此同時,有意組建政府的也不僅薩德爾一支勢力,由親伊朗什葉派組成的政黨聯盟“協調框架”亦然。然在此次選舉中,伊拉克政壇的親伊朗勢力受到重創,導致其同樣無法達到三分之二的推選總統門坎。以伊朗扶持的“法塔赫聯盟”為例,其在2018年的議會選舉中,還能擁有48席的成績,此次選舉卻暴跌至17席,版圖縮水了一半以上。
在此情況下,身為最大黨的“薩德爾運動”雖不能成功推選總統,卻有能力否決對手聯盟提名的總統人選。如此各方皆“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狀態,導致了伊拉克新政府的持續難產,僵局時長創下“后薩達姆時代”紀錄。而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是6月以降的一系列政治變化。
6月12日,“薩德爾運動”的73席議員集體辭職,理由是抗議“伊朗代理人”干涉伊拉克政治;但根據伊拉克法律,議會中若有任何席位出現空缺,則由該選區第二高票候選人遞補,故“協調框架”的總席次上升至122席。
親伊朗勢力遂開始嘗試繞過“薩德爾運動”推選總統與總理,例如獲伊朗支持的前總理馬利基便毛遂自薦擔任總理,但受到了薩德爾與其支持者的猛烈抨擊;“協調框架”又提名了前內政部長蘇丹尼,但薩德爾的支持者們同樣不滿意,因其認為蘇丹尼是馬利基的忠實支持者,基本上與馬利基無異。
而在發現“以退為進”成效不佳后,“薩德爾運動”自7月起開始了街頭示威,地點遍布伊拉克各省。7月27日,示威者第一次襲擊并闖入位于巴格達的伊拉克議會大樓,但僅停留了大約兩個小時,便聽從薩德爾的號召離開;7月30日,上千名“薩德爾運動”支持者再次占領議會大樓,甚至闖入外國使團所在地“綠區”。
伊拉克巴格達綠區遭火箭彈襲擊,納西里耶市政大樓關閉。圖源:視覺中國
此次沖突的暴力程度比起27日高出許多,根據伊拉克衛生部表示,約有125人在混亂中受傷,包括100名示威者與25名安全部隊成員,且發動占領的薩德爾本人并未迅速勸退群眾,而是直到31日還在社交網站上稱,靜坐是“從根本上挑戰政治制度、憲法和選舉的絕佳機會”,并呼吁所有伊拉克人加入這場“革命”。
8月29日,薩德爾忽然宣布“退出政壇”,同時關閉伊拉克各地的“薩德爾運動”辦公室。幾個小時后,薩德爾的武裝支持者沖入綠區的共和宮,并在街頭與親伊朗民兵爆發沖突。民兵甚至向綠區發射火箭,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C-RAM防空系統一度響聲大作。伊拉克安全部隊隨后將示威者逐出共和宮,并要求雙方?;鹫勁?,結果卻只是吸引了更多示威者前來“助陣”。
最終,薩德爾于8月30日呼吁支持者進行“和平革命”、離開綠區,表示自己不想成為暴力革命的一部分,也不想讓伊拉克人流血,示威者這才逐漸散去;親伊朗民兵也順勢呼吁了“進行對話”,但政府難產的僵局持續至今。
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稱將退出政壇。圖源:視覺中國
回顧上述過程,薩德爾在6月以降的一系列政治操作,雖是激化沖突的導火線,但導致政治僵局的主要根源之一,還是選制問題。
自2003年美國發動戰爭推翻薩達姆政府后,伊拉克政治經歷無數波折,終在美國強硬扶植、內部各派系勉強達成共識下,形成了如今的議會民主制。而為平衡伊拉克內部的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等多方勢力,其議會選制采取強調“弱勢也有機會發聲”的“比例代表制”,而非“多數決制”,前者容易產生小黨林立的政黨體系,后者則相對容易催生兩大黨對決制。
- 原標題:伊拉克騷亂根源,美國強加的錯誤選舉制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芬蘭智庫:俄烏沖突以來,俄能源出口收入遠超軍事開支
2022-09-07 14:10 能源戰略 -
朝鮮授予播音員李春姬“英雄”榮譽稱號
2022-09-07 14:01 朝鮮現狀 -
“加州設計、中國制造”模式不再,蘋果更依賴中國
2022-09-07 13:53 蘋果新“品” -
“獲芯片法案資助企業10年內不得在華建‘前沿’工廠”
2022-09-07 13:46 美國經濟 -
特拉斯就任英國首相當天,俄外長給她“提建議”
2022-09-07 12:39 俄羅斯之聲 -
威尼斯電影節最火的竟是這一幕…
2022-09-07 12:12 -
美海軍史上最大貪腐案主謀宣判前從家中脫逃
2022-09-07 11:46 美國一夢 -
美媒再披露:從特朗普處查獲的文件包含“外國防御核打擊”信息
2022-09-07 11:32 美國政治 -
怒懟CNN的英國搖滾老炮,這次給烏第一夫人寫了封公開信
2022-09-07 11:14 -
澤連斯基“敲響”紐交所鐘聲:來投資吧,無需等到烏克蘭取得勝利
2022-09-07 10:15 烏克蘭之殤 -
美再次重申不認定俄“支恐”,白宮發言人解釋:是擔心……
2022-09-07 10:15 俄羅斯之聲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瀘定地震向中方致慰問電
2022-09-07 09:44 中日關系 -
拉夫羅夫:西方沒有履行承諾
2022-09-07 09:22 俄羅斯之聲 -
英國新內閣出爐,“四大要職” 首次無白人男性
2022-09-07 08:39 不列顛 -
剛上臺,特拉斯馬上和拜登通電話
2022-09-07 08:22 不列顛 -
埃爾多安:歐洲能源危機是“自食其果”
2022-09-07 08:11 -
安理會審議烏克蘭核設施安全問題,中方:應從根源上消除風險
2022-09-07 07:57 -
美國新增感染110687例、死亡577例
2022-09-07 07:11 美國一夢 -
外交部:中美在網絡領域的既有共識已發生顛覆性變化
2022-09-07 07:04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評論 60“許多德國東部民眾將此視為變革機會” 評論 61“我要求美西方,允許我們用援烏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 評論 273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評論 128最新聞 Hot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
涉及中國,美國二度推遲“重大貿易決定”
-
來真的,左翼聯盟“刺頭”推出彈劾馬克龍草案
-
“柯文哲在地下候審室過夜”,法院預計今晚開庭
-
俄羅斯給朝鮮24匹馬,“他最愛的品種”
-
哈里斯下場:特朗普不尊重圣地
-
武契奇:不會對人民撒謊,不太可能在2028年前入歐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
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
全球AI換臉色情人物一半是韓國人!韓方找法方:要和“電報”談
-
委內瑞拉遭遇全國性停電,“反對派干的”?
-
柯文哲被當庭逮捕
-
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
柯文哲被帶走調查,住所遭搜查數小時,走時說“我非常坦蕩”
-
“金磚鼓舞非洲:勇于挑戰西方霸權,不要怕被制裁”
-
馬科斯聲稱:重要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