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迦陵:巴格達騷亂背后,尷尬的選舉制度與伊朗滲透
最后更新: 2022-09-07 14:12:18由政治學視角觀之,實行“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因為極難產生議會席次穩定過半的大黨,故往往都要組成政黨聯盟,拿下議會過半席次,才有執政可能。換言之,倘若有關鍵小黨退出執政聯盟,政權將被迫垮臺重新大選;若遲遲無法形成席次過半的執政聯盟,國家將在僵局中原地打轉。
以色列之所以在近期上演了3年即將5次大選的政治荒誕劇,便是因為不同的關鍵小黨議員先后退出執政聯盟,導致政權瓦解,只能被迫深陷大選怪圈;德國則曾在2013年聯邦大選后進行了85天的政府組成談判,比利時更曾在2010年至2011年發生長達541天的政府難產危機。
但即便“比例代表制”容易導致小黨林立,倘若伊拉克議會能產生席次過半的執政聯盟,也不至于導致僵局。但在比例代表制外,伊拉克又為追求領導人的代表性,采取了類似黎巴嫩的宗派分配制(Muhasasa Ta'ifia),規定總統須由庫爾德人擔任、總理須為什葉派、國會議長為遜尼派,而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后,須經三分之二同意門坎選出總統,總統再任命總理,并經議會表決批準后就職,如此方能形成政府。
換言之,伊拉克的政黨聯盟存在兩層執政門坎,除了與多數比例代表制國家相同的二分之一議會席次外,還有一道與推選總統相綁訂的三分之二多數門坎。如此設計放諸多數西方國家,都是過于嚴格的標準。
而比例代表制在伊拉克實踐多年,即便2021年的伊拉克議會選制有所調整,由純粹的比例代表制改為不可轉移單票制(SNTV),但其目的同樣是增加地方的代表性,對小黨存續有利。故短期之內,伊拉克政治型態都不可能發展出美國這般典型的共和兩黨對決制,而是會持續多黨林立的態勢。
如此結構,一旦遇上撕裂共識的政治氛圍,便容易觸發政治僵局。而這便是導致此次沖突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后薩達姆時代”的第二個政治困局:伊朗對伊拉克的干預。
伊朗對伊拉克的干預
簡言之,伊朗支持的政治勢力曾在伊拉克呼風喚雨,如今卻漸遭伊拉克民意排斥,原本團結的什葉派陣營亦為此分裂,間接導致了此次長達數月的政治僵局,以及后續失控的流血沖突。
回顧伊朗對伊拉克的介入,可追溯至2003年的美軍入侵。伊拉克戰爭爆發后,伊朗憂喜參半:一來,薩達姆政權與伊朗有過8年的兩伊戰爭血仇,如今一朝倒臺,伊朗自然歡欣鼓舞;二來,伊朗亦會擔憂,繼阿富汗與伊拉克之后,自己可能成為美國下一個軍事干預目標。
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意圖推翻薩達姆政權。圖源:視覺中國
幾經考慮后,擔憂最終壓倒了雀躍,伊朗決定先下手為強。故自2004年起,德黑蘭開始支持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包括最初期的“馬赫迪軍”(Jaysh al-Mahdi),以及2006年以后崛起的“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正義聯盟”(Asa'ib Ahl al-Haq)等。2011年美國正式宣布將從伊拉克撤軍時,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已創下近代以來新高。
伊朗總統萊希會見伊拉克外長侯賽因。圖源:視覺中國
2014年后,“伊斯蘭國”開始在敘利亞、伊拉克之交肆虐,伊朗更是把握了這一戰略機遇,積極擴張軍事影響力。第一,伊朗統合了自己于伊拉克境內支持、培訓的武裝團體,使其組成“人民動員部隊”(Popular Mobilization Forces,簡稱PMF),與伊拉克軍隊共同執行反恐任務。第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圣城旅部隊在伊拉克政府要求下,入境伊拉克協助伊軍與“伊斯蘭國”作戰。
2017 年底,“伊斯蘭國”政權在各方圍剿下垮臺,但伊朗的軍事存在已然扎入伊拉克,部分武裝團體更在2018年共組“法塔赫聯盟”,參與全國大選,并如前所述獲得48席的好成績,是當年的議會第二大派別。
但也就在2018年5月,特朗普對伊朗發動了“極限施壓”,不僅單邊退出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協議,更對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領導人實施制裁。
2019 年起,駐伊美軍與親伊朗民兵對峙加劇,前者開始對后者的陣地發動襲擊,后者亦會回以顏色,雙方沖突在2020年1月3日白熱化:美軍無人機于巴格達機場發動空襲,成功擊殺革命衛隊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以及副指揮官穆罕迪斯。
伊朗此后雖對美軍基地展開回擊,但無奈形勢比人強,德黑蘭只能咬牙切齒,誓言“要將美軍逐出伊拉克”,實際上是一邊與美軍進行互射火箭的騷擾戰,一邊暗自期待美軍能像撤出阿富汗般,幾乎全數撤出伊拉克。
但由結果來看,駐伊美軍人數雖持續減少,卻始終沒有完全撤出,根據2021年1月數據,駐伊美軍人數由5000多人減少到2500人左右,但與此同時,北約卻應伊拉克政府要求,將駐伊兵力由500人提升到4000人。短期之內,伊朗要完全排除伊拉克境內的其他武裝勢力,應是相當困難。
此外,伊朗也面臨伊拉克內部的洶涌民意沖擊。2003年以降,伊朗之所以被不少伊拉克民眾視為正義使者,是因發動戰爭的美軍承擔了“入侵者”的邪惡形象,“伊斯蘭國”的惡名昭彰更讓參與反恐行動的伊朗身披道德光環。然在美軍逐步撤出伊拉克、“伊斯蘭國”倒臺的時空下,伊朗逐漸淪為占據伊拉克的“新入侵者”,關鍵原因有二。
第一,部分伊朗支持的民兵自視戰功卓著,便自認能不受伊拉克法律管束、不受伊拉克政府控制,開始在政治、經濟、安全領域橫行霸道,不僅參與不透明或非法經濟活動,更自設檢查站征稅、開設建筑公司強包工程、干預海港運作,甚至被指控犯下多起針對反伊朗政治人士的暗殺等。
第二,上述種種行徑,既讓伊拉克政府如坐針氈,更讓不少民眾心聲厭惡。但后者眼見政府無所作為、任由民兵干涉伊拉克內政,自然會更加怨恨伊朗,從而形成強大的反伊朗民意基礎。
- 原標題:伊拉克騷亂根源,美國強加的錯誤選舉制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芬蘭智庫:俄烏沖突以來,俄能源出口收入遠超軍事開支
2022-09-07 14:10 能源戰略 -
朝鮮授予播音員李春姬“英雄”榮譽稱號
2022-09-07 14:01 朝鮮現狀 -
“加州設計、中國制造”模式不再,蘋果更依賴中國
2022-09-07 13:53 蘋果新“品” -
“獲芯片法案資助企業10年內不得在華建‘前沿’工廠”
2022-09-07 13:46 美國經濟 -
特拉斯就任英國首相當天,俄外長給她“提建議”
2022-09-07 12:39 俄羅斯之聲 -
威尼斯電影節最火的竟是這一幕…
2022-09-07 12:12 -
美海軍史上最大貪腐案主謀宣判前從家中脫逃
2022-09-07 11:46 美國一夢 -
美媒再披露:從特朗普處查獲的文件包含“外國防御核打擊”信息
2022-09-07 11:32 美國政治 -
怒懟CNN的英國搖滾老炮,這次給烏第一夫人寫了封公開信
2022-09-07 11:14 -
澤連斯基“敲響”紐交所鐘聲:來投資吧,無需等到烏克蘭取得勝利
2022-09-07 10:15 烏克蘭之殤 -
美再次重申不認定俄“支恐”,白宮發言人解釋:是擔心……
2022-09-07 10:15 俄羅斯之聲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瀘定地震向中方致慰問電
2022-09-07 09:44 中日關系 -
拉夫羅夫:西方沒有履行承諾
2022-09-07 09:22 俄羅斯之聲 -
英國新內閣出爐,“四大要職” 首次無白人男性
2022-09-07 08:39 不列顛 -
剛上臺,特拉斯馬上和拜登通電話
2022-09-07 08:22 不列顛 -
埃爾多安:歐洲能源危機是“自食其果”
2022-09-07 08:11 -
安理會審議烏克蘭核設施安全問題,中方:應從根源上消除風險
2022-09-07 07:57 -
美國新增感染110687例、死亡577例
2022-09-07 07:11 美國一夢 -
外交部:中美在網絡領域的既有共識已發生顛覆性變化
2022-09-07 07:04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03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35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82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9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5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