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員
-
中國還能否從容應對超級資本主義?
1997,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次貸危機。十年復十年,超級資本主義,在霸權帝國的庇護下,一次又一次地在全球為惡。今天,中美關系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試問,應對超級資本主義及其風險,我們的工具箱里還有沒有這么多工具,能否隨心所欲地運用?[全文]
-
蘇聯(lián)大清洗中的“哈爾濱人”悲劇
“哈爾濱人”,包括“所有中東鐵路的前雇員和從滿洲回國的人”,該詞條的注釋人是1937年時任蘇聯(lián)內(nèi)務人民委員的葉若夫。葉若夫的這個創(chuàng)造性解釋,決定了“哈爾濱人”的命運。[全文]
-
宋教仁之死與民國憲政困局
百年前的今日——1913年3月20日晚10時45分,滬寧鐵路車站的三聲槍響擊殺了正欲問鼎民國政壇的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暗殺激起的二次革命及隨后的政治壓制,宣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的失敗。民初鼎沸的議會政治與政黨活動,如曇花一現(xiàn),終歸于沉寂。宋案從發(fā)生至今,各種說法紛紜,已成百年懸案。本文通過對于與宋案相關人員的分析、往來密電的反復考證之后認為……[全文]
-
電商大戰(zhàn),就是打給我們看的
2004年,我曾在一家知名的B to C公司擔任圖書產(chǎn)品線方面的工作。那段經(jīng)歷,相當有意思,我們的主要精力,是琢磨競爭對手的產(chǎn)品線,研究如何發(fā)動大規(guī)模價格戰(zhàn),從價格上把對手打垮。當然,最終對手沒有垮掉,反而“茁壯成長”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競爭對手不斷融到資,它對價格戰(zhàn)毫不在意,越打越來勁。不過,彼時的價格戰(zhàn),仍屬于千萬級的小規(guī)模戰(zhàn)爭。2005年之后B to C電商業(yè)也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變化,是主打家電電商開始崛起。家電電商的特點,是運營成本高,訂單金額也高,其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以運營圖書音像主打的電商。家電型電商的代表,是京東商城以及的從地面店搬到網(wǎng)上的蘇寧易購與國美。[全文]
-
分裂與僭主政治
赤壁之后六年,三國鼎立的局勢,已經(jīng)形成。在中國腹地的北方,皇權被權臣覆蓋,曹操已成僭主。但曹操仍不是“皇帝”,漢獻帝生死不由己,卻是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這里,古典政治就產(chǎn)生了一個理論上的困境,如何解決類似曹操這樣的僭主與君主的關系,東漢末葉最后十余年的政治狀態(tài)到底應該怎么去理解?僭主在中國歷史傳統(tǒng)中,是無法立足的,它遲早要被新起的力量清君側。所以曹魏集團必然要王朝更替,而手段又只有禪讓與征誅兩種手段。正如葉攀所言,趙翼對于王朝更替的說法,是歸納,而不是規(guī)范。不過,歷史本身根本不存在王朝更替的規(guī)范。禪讓與征誅這兩種形式,也確實涵蓋了王朝時代所有的朝代更替模式,所以它是有說服力的。對于曹魏來說,也只有二選一。 [全文]
-
漢末的軍閥與國家
曹操算不算軍閥?這確實是個疑問。與其他爭霸諸人不太一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重新整合國家之途,曹操具備政治上的合法性,“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名正言順。政治的先發(fā)優(yōu)勢,當然是軍閥混戰(zhàn)中勝出的重要條件,但不是決定性的。按趙翼的觀點,自東漢末唐興,這四百年政權頻繁交替,以曹魏“篡奪”漢室為開端,為后起的軍閥或僭主血腥的篡奪開了個政治先例。于此,可以對蜀漢還是曹魏正統(tǒng)說的紛爭作一個回答。[全文]
-
海瑞事件的政治裂口
清官海瑞卻不受官場歡迎,甚或類似官場毒藥。海瑞的性格是一方面原因,更深層次的方面,則是大明王朝的吏治問題。而究其根本,自明世宗嘉靖三年的大議禮之后,文官集團與皇權的平衡被打破,文官集團在世宗朝再無能耐遏制君權,其結果,是皇權的空前膨脹。海瑞的死諫沒能改變什么,大明王朝的政治航道,難以逆轉。 [全文]
-
“儒學”,正在走向復興?
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之中,民族的復興必然與民族文化的復興相關聯(lián),在我國歷史上雖說是由儒、道、釋三家構成中華文化,但儒學卻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響著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學的復興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分不開的,這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與正定祭奠孔同時在網(wǎng)絡上熱鬧起來的,還有一位算是與儒家精神教育出來的詩圣——杜甫。對,“杜甫很忙”。“憂國憂民狀”遭大規(guī)模PS。重新討論儒家,或許不需要再多關注作為王朝時代政治制度的儒家。真正能為今天提供一些新價值的,或者是儒家文化在數(shù)千年中積聚的一些“禮儀準則”。 [全文]
-
朱維錚 經(jīng)學史家的學問與脾氣
朱先生的性格可能會給人留下很深印象,但我覺得,我們不必過度強調(diào)他做人特殊的那一面。做人特殊是很容易的,一個人要嘩眾取寵、顯示出一副與眾不同的樣子,很容易;問題是,那與眾不同的東西背后得有一個堅實的學術在支持,否則,瘋話誰都會說。朱先生難得的一點正是,他始終在學術立場上做事,通過學術關懷社會,通過學術論著表達他的見解。 [全文]
-
政治妖術:拉斯普廷與皇權
國之將亡,必出妖孽。這話多少帶一點讖緯的色彩,但巧合的是,歷史上諸多王朝垮臺這一刻,確確實實存在諸多難以解釋的人物,或者是令人極度反感的人物。在明王朝即將崩潰之際,閹人魏忠賢的出現(xiàn),無疑給明王朝的崩盤的天平上,加了一個砝碼。在羅曼諾夫王朝崩盤的天平上,這個砝碼,就是拉斯普廷,一個連來歷、身世都很難說清楚的人物。[全文]
-
張曉波:山海關之戰(zhàn)與清王朝的建立
明崇禎十六年,歲在甲申,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死前曰:“諸臣誤朕”,明亡。自此,李闖、滿清與南明,三家逐鹿,王戰(zhàn)中原。 [全文]
-
張曉波:伯林與俄國革命
綜觀伯林著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值得注意。伯林更關注的,是俄羅斯沙皇1905年改革前思想史與蘇聯(lián)斯大林時代思想史。這中間,缺少一個連貫一致的環(huán)節(jié),即1905至1925,俄羅斯思想界究竟在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是在是個很意外的缺失。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恰恰是伯林與俄國重合,最初的知識與印象世界,都與俄國相關。[全文]
-
“革命”的歧路與進路——對2011年出版有關辛亥革命歷史著述的觀察
革命爆發(fā)之際,革命黨人揚眉吐氣,劍指共和;立憲黨人猶疑彷徨,先主獨立,進而共和;滿清貴族與北洋勢力戰(zhàn)守無策,君憲共和,久議不決,終由政治—軍事強人(袁世凱)一言定調(diào)。由此可見,在辛亥年的政治圖譜上,無疑是三派力量的角逐,即革命派、立憲派與保守派。[全文]
-
被革命的“反動派”——電影《尼古拉與亞歷山德拉》、《甘地傳》
革命的內(nèi)容與形式,結果也不同。在俄羅斯,統(tǒng)治階級被徹底打翻,驅(qū)逐,乃至于肉體消滅。在印度,英國人帶著一身的血腥,大搖大擺地走了,留下一個各個宗教信徒互相殺伐的印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