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炳棣 | 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
關鍵字: 清朝成熟帝國中國歷史導讀近期,史學界頻出大新聞。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掛牌成立。1月14日,《人民日報》載文《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話語權》,強調清史研究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歷史學是冷門專業,看似無用,而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史學名家何炳棣便撰文強調了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清代對于現代中國有著重要的奠基意義。這一朝代不僅為現代中國提供了穩固的地理與民族實體,而且塑造了我們對于傳統制度與文化內在力量的認知。 如今,備受爭議的新清史著意于強調清史的特殊性,嘗試著將清朝從中國歷史的脈絡中抽離出來,其潛在的話語邏輯值得我們反思、警惕。清史的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在于它的存續介乎傳統與現代之間。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古代政權(ancien régime)不管后來的中國發生了多么大變化,清代的遺產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不論了解較早期的中國,還是當代中國,清代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
清代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如果沒有1600至1800年間滿族統治者極為勤奮努力地,并且技巧嫻熟地致力于拓展疆域,中國永遠都不會有今日這樣廣大的疆域。今天中國之所以如此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大小以及它的邊疆的區域位置。清代對近代中國的形成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使今日中國成為了一個地理與民族的實體。簡單地統計或許能告訴我們部分的事實。
就所謂中國“本部”(China proper)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的帝制時期中,中國擁有有效管轄權的邊界大致為1532800平方英里,這只有美國一半的大小。到清末,當滿洲帝國的疆域從它擴張的頂峰時期(18世紀末)經歷了顯著的縮小后,它仍然擁有接近4278000平方英里的土地,比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要大606000平方英里。
盡管漢唐巔峰時期亦曾經略西域,擴張到今日俄屬突厥斯坦,蒙古帝國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世界帝國,但前者的統治是短暫的,后者的組織結構過于松散,以至于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多少烙印。相反,唯有滿洲帝國能成功的制定政策以統治幅員遼闊的區域,并且設計出復雜的行政與軍事機器,以鞏固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穩定而持續的龐大帝國。
清朝疆域圖(1820年)
除了蒙元帝國與早期的一些非漢帝國,如拓跋魏之外,任何中國朝代所能期待的有效控制線很難逾越長城一線,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因為鄰近蒙古,有遠見的早期滿族統治者,甚至早在1644年之前,就已經制定了良好的基礎政策以統治內蒙古地區的蒙古人,這一統治不斷鞏固而且一直持續到朝代的結束。這一政策包括持續不斷的滿族宗室與蒙古王公的通婚;定期授予蒙古統治階層成員以各種貴族頭銜。認可喇嘛教作為蒙古的官方宗教。建立起行政機器,從公侯,直到盟、旗等,這不僅適應了蒙古人的習慣,而且有利于滿洲人對其分而治之。所有這些事務,由北京的理藩院(或殖民事務部the court of colonial affairs)負責。
盡管早期的法律規定禁止漢人進入蒙古人的游牧領地,但實際上,帝國政府從17世紀后期起,就默許漢人移民到內蒙古,特別是出現饑荒的時候。而蒙古貴族也默許了漢人的移民,因為他們發現,這樣一來,他們的角色就會變成食利者。在各地,一旦漢人的農業殖民具備了一定規模,政府就會設置固定的行政機構如州縣等以進行管理。晚清以降,漢人移民程度越來越大,內蒙古已經相當程度上被漢化(sinicized),而在滿洲人統治前,這一地區始終是被排斥于中華文明之外的,這顯然是清朝的功勞。同樣的漢人移民也發生在滿洲地區,特別是19世紀中葉以降。盡管有帝俄與日本人的覬覦,但他們依然使得滿洲被徹底漢化了。
17世紀末葉,處于喀爾喀(Khalkha 外蒙古)防衛中國北方好戰的突厥民族的需要,滿洲人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其結果是清朝建立了在外蒙古與西亞的宗主權(suzerainty),并征服了Kokonor(青海)與中國屬突厥斯坦。滿族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建立了對這些遙遠區域的有效控制,在距離、地形、人員交通與財政資源補給等方面,這些區域距離越遠,控制的難度越大。清朝建立對這些邊遠地區的復雜而靈活的統治系統,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眾所周知的事實證實了這一觀點。中國屬突厥斯坦與Kohonor分別于1884與1928建省,成為新疆與青海,而清朝在拉薩的官員與駐軍在1912年之前也一直常駐。從法律上看,1946年1月之前,外蒙古也并沒有正式中國分離出去。
歷史檔案中的蒙古朝審案例 圖自蒙古勒呼《清代蒙古秋朝審考》,《國學學刊》2017年第3期
1842年之后,清帝國被迫認識到現代強權政治的事實。漸漸地,俄國、英國、法國、日本不再將中國的邊疆區域與附屬國的法律狀態問題當作純學術問題來進行探討了。所有的派別都從現實政治中認識到:中國外圍的任何部分的法律地位,根本取決于中國對其實施有效控制的實際能力。
- 原標題:何炳棣 | 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1-24 08:24:48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英雄 -
發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推薦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49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27“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03“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評論 71“特朗普就職前,美國進口商要從中國搶貨了” 評論 10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