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雷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
對中俄而言,重大危機處理與全球轉型存在怎樣的聯動關系?
俄羅斯內部體制轉型與對外關系之間的緊密相關性,看似充滿戲劇性,但并不是特例。相反,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其他大國關系之間。這就提醒人們,雖然各國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國內體制,這是不可動搖的準則,但不容忽視的是,各國國內體制演進,不可避免地會在國家間關系中得到反映。[全文]
-
討論中俄關系的時候,如何考慮美國因素?
當下的中、美、俄三方關系,是不是就是冷戰時期的中美蘇三角對抗?“新冷戰”之所以不得人心,是由于一系列基本的主客觀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這不等于說,引發當年冷戰的所有因素都已經完全消失。人們也不能對較大規模的對抗性國際沖突視而不見。[全文]
-
全球轉型、俄烏危機與中俄關系
俄烏沖突的爆發大大加速了全球轉型的演進節奏,不僅無情揭示出各類矛盾,也催化各國“決戰心態”涌動,強化了復數全球化現象。如此背景下,“亞洲地中海”構想可以體現中俄合作的高度與前瞻性,連結各方戰略需求,為擺脫當下危機尋找新的破口。[全文]
-
和布熱津斯基先生的這段對話,我現在可以公開了
以今天眼光去看,對于西方的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需要在全新語境之下的詮釋。包括像華為總裁任正非所持態度:通過向對手學習,探索化解壓力的捷徑。[全文]
-
俄烏沖突的大背景是全球轉型,中國何不更主動地發揮影響?
俄烏沖突發生在當下全球轉型的復雜背景下,而且全球轉型的未來很可能取決于中國人承擔更大的歷史責任,中國為什么不能在全球轉型的過程中,在俄烏沖突這一場關鍵爭端中更主動、更有意識地發揮我們的影響呢?[全文]
-
大交易、大懸空、大陷阱或大轉型,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
烏克蘭危機并非是一場簡單的地區危機,而是當代信息社會條件之下,包含著國家政治建構、民族文化認同、區域與全球治理模式、大國間相互關系等各個方面的一場綜合性危機??梢哉J為,這是當前全球總體性危機的一次重要預演。[全文]
-
歐美是否承諾過北約不東擴?來自親歷者的佐證
在1989-1990年的這段時間中,美德官方代表曾公開表示過北約不再東擴的意見,以換取俄羅斯為“德國統一”開綠燈。而當時這一表態,顯然換取到了蘇聯對于德國統一進程的支持。然而,蘇聯錯失了更好的機會,德國統一的故事也并未在1990年2月結束。[全文]
-
蘇聯解體30年,大國俄羅斯的世界構想是什么?
“很多國家之所以傾向俄羅斯,主要是因為不想在美國的逼迫下,在中美這兩個21世紀上半葉超級大國之間做選擇,它們在俄羅斯身上看到了‘仲裁平衡者’的角色。俄羅斯盡管未強大到可以稱霸,但被視為第三個選項,它足以讓許多國家逃避其他國家的霸權?!?a href="/FengShaoLei/2021_12_24_619655.shtml">[全文]
-
中共、蘇共和國民黨都有列寧主義傳統,為何境遇大不同
2000年,記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剛結束時,我曾向香港大學老校長王賡武先生請教,王先生說,中共、蘇共、到了臺灣的中國國民黨,當年都是有列寧主義傳統的百年老黨,但為何境遇大不一樣,令人深思。[全文]
-
美軍撤離阿富汗后,俄羅斯想如何重構歐亞秩序?
很難說美國曾有整合歐亞大陸的野心,能力恐怕達不到。希拉里任國務卿時,曾在2011年推動過美國版“新絲綢之路”。與中國的絲路計劃相比,美國前期準備非常倉促,主要是為阿富汗撤軍提供一套正面政策話語,這導致美方沒有很好評估政治背后的經濟利益。[全文]
-
從冰點回擺,美俄關系的擺幅會有多大?
即便美俄立場差異懸殊,但“個人間的接觸”似乎已經啟動。從一個較長時段來觀察,美俄關系能否擺脫從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乃至普京時期先揚后抑的周期性怪圈,包括新世紀以來歷屆美國總統能否跳出現實“重啟”對俄關系、但總是落入低迷的舊套路,這還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全文]
-
俄羅斯究竟屬于“西方”還是“東方”?
由于中美俄乃是當今世界最能獨立自主實行外交決策的三個大國,因此三方關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未來世界事務的走向。同時,兩者之間有著緊密互動,一組關系的和諧或波動會影響另一組。[全文]
-
俄羅斯究竟是不是冷戰“失敗者”?
在俄羅斯被“降格”為“地區國家”的問題上,各方認知有很大差距。當2020年俄羅斯周邊的歐亞地區出現動蕩時,有輿論認為俄羅斯主導的歐亞原蘇聯區域模式已經“終結”。但同時,人們卻又看到俄羅斯在東亞、北極、拉美和中東等世界各地的全面伸展。[全文]
-
中俄關系不結盟和不封頂,這兩種說法并不對立
中俄關系一向主張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者,但最近兩年普京提過幾次,中俄現在不結盟,但今后可以發揮想象力。中方也有了新的表述,中俄伙伴關系不封頂,意思是伙伴關系還有很大彈性。發掘中俄合作的內生動力,不是為了跟美國對著干,而是中俄關系本身的發展水平還很有限。[全文]
-
現在還是“暴風雨前夜”,2024或是重要節點
鑒于拜登以78歲高齡勝選,2024年美國大選才可能是一場真正決定美國未來較長時段走向的決戰。俄羅斯將以2024年為界,完成12項國家項目建設;普京總統的第四任期也于2024年到期。2024年臺灣地區選舉,也將是衡量中美競合態勢的一個標尺。[全文]
-
普京執政20年,俄羅斯“向西轉”還是“向東轉”?
“新思想”展示當代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取向:一是既不會重演倒向西方,更不會重回蘇聯時代;二是尊重傳統、發展經濟、關注穩定和人民福利;三是維護主權與既定勢力范圍、有節制并有選擇地對外拓展、抵抗任何形式的霸權;四是強調中俄合作的重要性,但不在中美之間選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