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濟新常態是“宅”出來的?
強時間屬性消費品(如電視、游戲、網頁瀏覽、網絡視頻)的生產技術進步及隨之而來的低價格,造成人們分配更多時間給此類消費。在一般均衡中,勞動時間降低,其他消費品需求不足,投資放緩,經濟停滯不前。這些正是世界經濟新常態的表征。[全文]
-
加速結構改革,擺脫中國經濟短線看盤時代
經歷了驚心動魄的2008、2009年,2012年以來經濟進入了下行通道。但經濟并不是直線掉下來的,把2012、2013、2014年切成三份,明顯地看到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每一年都出現了一個小周期:危機-反應-好轉-自滿。要擺脫這樣的循環,就需要改革來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全文]
-
理解中國|不是裙帶資本主義,是特惠制度
華盛頓共識背后就是普惠制度。普惠制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一個發展中國家建一個好的普惠制度,這是非常困難的。制度建設是要花很長時間做的,改革、推進有很多困難。這也是為什么往往西方經驗到了很多發展中國家都玩不轉,水土不服。[全文]
-
除了救股市,中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們看未來5-10年,比較確定的是會看到五個趨勢:城市化、老齡化、新一輪技術革命、環境及資源壓力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問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國際政治方面,會看到地緣政治的回歸。那么,我們如何去解釋上述趨勢,又該如何應對呢?[全文]
-
儲蓄和投資已經降了,該說說更總體的改革方案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們有6億人擺脫了貧困,這在世界發展史上是少有的。中國2010年經濟總量超過日本,現在是日本的兩倍多。中國人均GDP改革開放初期只有190美元,去年已經達到7500美元,哪怕最反感中國的人,都會承認中國過去取得的成就。[全文]
-
日本對華友好經濟專家希望中國做什么,看這篇就知道了
“雖然我的中文水平很低,但這是中國,我想用中文來講。”在剛剛結束的新巴山輪會議上,日本經濟專家漱口清之堅持用不甚流利的中文,表達了自己對中國重視。在6月30日上午的分會中,各方專家討論了中國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議題。到底哪種國際化的戰略最適合中國?中國又將面臨哪些風險,又該在未來如何應對?漱口清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雖然他對中國經濟持樂觀預期,但這位日本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如果想保持經濟穩定,那第一就是要推動結構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全文]
-
新巴山輪會議| 地方債不嚴重,要關心的是企業有沒有借債進股市
正當“股債”成為全國熱門話題的時候,新巴山輪會議聚焦金融系統債務問題。銀監會特邀顧問、前工行行長楊凱生,人民大學宋曉求教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等都談到這個問題。楊凱生認為地方債務相比國際平均水平并不高,風險可控。要關心的是企業融資太依賴銀行。借了銀行的錢去做什么,值得關注。[全文]
-
歐美債務危機教訓對中國的啟迪
新巴山輪會議主辦方特意安排了何帆、喬虹、宋錚、金刻羽等中青年學者擔綱主持與討論工作。金教授發言主旨在于歐美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迪,內容事關長短期資本期限錯配,邏輯縝密:我們不要忘記在常規情況下資本流動的益處,而不只是專注于經濟情況糟糕時的風險。我們也不要忘記,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是從廉價勞動力轉向廉價資本模式。[全文]
-
形勢不大好,世行專家在中國說了啥
本周三,路透社報道稱,世界銀行發布關于中國經濟的最新報道,再次對中國的金融監管提出批評,且措辭嚴厲。恰逢中國A股股市指數動蕩,世行在這個時間點上的批評被放大,引起了不少輿論關注。與此同時,在7月1日結束的“新巴山輪會議”上,剛好有兩名世行專家發言評論中國和世界經濟。[全文]
-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多?聽起來很美
我看了些美國媒體報道,好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達成了300多個成果,但這其實都不是很重要,我們并沒有在大問題上找到解決方法。到目前為止,中國和美國都在發起一些倡議,但兩者經常相互矛盾,我們現在處于非常為難的十字路口。[全文]
-
中國建議提高儲蓄 美對華專家:華盛頓可能不會采納
6月29日,在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領銜主辦的“新巴山輪”會議上,與會學者不約而同討論起中美的投資與消費率。與多數學者從需求的角度談當下世界經濟狀況不同,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巴瑞·諾頓教授從供給的角度談中美經濟。諾頓教授稱中美勞動力供給嚴峻,但華盛頓主流決策者可能不會采納中國的增加儲蓄建議。[全文]
-
影響中國宏觀經濟30年的“巴山輪會議”又召開了
三十年前,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站在重慶江上看著江水。他們不是為了賞景旅游,而是思考中國經濟的未來。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即后來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世界銀行聯合舉辦的“宏觀經濟管理國際討論會”在“巴山”號輪船上召開。三十年后,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世界銀行聯合舉辦的紀念“巴山輪會議”三十周年座談會暨2015年宏觀經濟國際研討會再次由重慶出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