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鯤鵬起兮 ——大型運輸機運20研制紀實
關鍵字: 西飛航空工業一飛院大飛試飛院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改革開放讓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綜合國力快速提升,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
20xx年x月,20多位院士向中央上書,希望國家研制大型飛機,發展大飛機產業。報刊雜志紛紛發表文章,呼喚中國的大飛機。門戶網站開設了“大飛機論壇”,人氣指數頗高。大飛機,被寄托了強烈而復雜的民族感情。研制大飛機,是民心所向。
種子發芽需要一個休眠期,唐長紅心中的那顆種子居然等待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也是一代人的時間。女碩士高玉偉生于1983年,相當于唐長紅的晚輩,她對大飛機沒有特別復雜的情愫,但卻一見鐘情。
2007年夏天,她從西工大畢業,和男朋友一起來到閻良一飛院。初到一飛院,高玉偉逢人便說:
“我們就是奔著大飛機來的。”
“我從小就想干大事,干那些全國人民都看得見的事兒。”
“閻良小嗎?我不嫌它小,小地方能干大事。”
是的,閻良不大,但確實是一個干大事的地方。
閻良是一座航空城,被譽為“中國的西雅圖”。區內有飛行試驗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飛機強度研究所等大型航空企事業單位。中國的多種軍民用飛機都是從這里飛上藍天的。毫不夸張地說,閻良是中國航空氣息最濃烈的地方,閻良的幾大家都以軍號作為作息號令,嘹亮的軍號聲時刻提醒外來的人們——“你到了一個非常之地”。
在大運的故事中,閻良的這航空幾大家都是角兒。
高玉偉來到一飛院,正趕上大運立項,她和男朋友草草結了個婚,便投入到昏晨相接的大運攻堅戰斗中,后來她成了全線聞名的人物。
“壓力山大”
2007年,一個網絡新詞——“壓力山大”迅速流行開來。此時大運線上的人們切實體會到了這個新詞,壓力山大!
這年8月,一個由項目主要負責人參加的高層會議,已經開了幾天。
服務員小曹為會議服務,當她推開會議室房門為與會者換茶水的時候,只見屋內一片煙霧,濃烈的煙草氣息撲面而來,一下子把她嗆了個趔趄,喀、喀、喀地咳嗽起來。
“指揮官”們身上的擔子太重了,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他們倍感壓力山大。
“我們將要研制的飛機,要從數十噸一下子跨越到200噸級,技術難度不是增加了幾倍,而是增加了一個數量級。”
“航空界有規矩,新機新成品的比例不能超過30%,而大運的新成品超過了90%,這些新品除了原理有所繼承外,幾乎沒有什么繼承性,技術風險怎么控制?”
“我們統計了,大運需要的新材料都是國內空白啊。”
“大運不同于大客,大客可以搞全球供應鏈,可以買、可以合作,大運可不行,花多少錢人家也不賣給咱。”
“研制周期太緊了,美國C-17從方案確定到首飛用了14年,俄羅斯的伊爾-76用了大約11年,歐洲的A400M至今8年過去了還沒飛起來,我們要用5年多的時間實現首飛,如何保證‘后墻不倒’?這才是最關鍵的。”
“還有人才呢,波音、空客設計團隊就達三千人,現在一飛院的設計人員千余人,其中缺乏經驗的年輕人占到半數以上,而且還要兼顧其他型號。”
在大運人面前,橫亙著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能力。飛機重量跨越到200噸級,需要研發能力提升一個層次,如何提升?必須攻克“六大關鍵技術”、“兩大難點項目”、400多道技術難關。
第二座大山——時間。研制周期僅為國外同類飛機的一半,各項工作節點精確到天,每個節點都是“腳打屁股”,任何一個重大節點保不住都可能導致“后墻崩塌”。
第三座大山——壁壘。在大飛機領域,美國、歐盟甚至俄國早就給中國人織好了一張大網,處處封鎖,無論是關鍵技術,還是原材料、制成品,一概對我們說“No”。中國人要想登上頂峰,必須從山腳下一步步爬起。
“研制大運是國家意志,再苦再難,我們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成功!”耿汝光一臉嚴肅地看著大家,“大運項目不僅是對航空工業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整個國家工業能力、創新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沒有退路,拼了!”
大軍團體系
就這樣,面對崔嵬嶙峋的三座大山,航空人開始了一次偉大的出征。
迎接他們的是一次“大軍團作戰”,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大軍團體系。
行政總指揮系統:負責項目的組織指揮,計劃協調,人員、經費、物資保障等工作。
總設計師系統:由各級設計師組成的跨建制、跨部門的技術指揮系統。總設計師單位由一飛院擔綱,唐長紅任總設計師。
總制造師系統:鑒于大運制造、裝配工程量巨大,諸多事項需要總裝廠協調,大運項目特別設立了總制造師系統,總制造師單位由西飛擔綱,西飛總工程師何勝強任總制造師。
總質量師系統:這是一個跨部門、跨建制的型號質量保證機構,一飛院時任副院長羅延生任總質量師。
研制現場指揮部:相當于“前敵指揮部”,負責研制現場的組織領導工作,按照研制節點,先后分別由總設計師單位(一飛院院長方玉峰、李守澤先后擔任)、總制造師單位(西飛總經理唐軍、何勝強先后擔任)。
大運辦”:解放軍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空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一飛院、西飛均設“大運辦”,各級大運辦“一竿子插到底”,保證政令和信息的暢通。
大運項目工程浩大,過去的“一所一廠”(一個設計所和一個總裝廠)模式已不適用,故采取“一院六廠”模式。“一院六廠”是大運項目研制的基干力量。
除了“一院六廠”,還有更多更多的研究所、制造廠、公司、大學,為大運提供機載設備、制成品、原材料、元器件以及技術支持。
大運的大軍團體系呈“金字塔”分布。在這個“金字塔”上,第一層次是“一院六廠”相當于總承包商;第二層次,也就是分系統/部件轉包商,計有200家左右;第三層次,即零部件/原材料供應商,數量極為龐大,居然達到上千家。
都說大運哪兒都大,飛機體量大,工程規模大,覆蓋范圍大,技術難度大,技術跨度大……就連開會的規模也特別大,別的二十個人的會,大運得上百人,吃飯的時候,盛米飯的盆子也比別的大幾號。
這上千家單位、幾十萬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都要跟著“兩總”系統的指揮棒演奏各自的樂段,蔚為壯觀!
只能靠自己
就在大運隊伍出征的同時,中國另一支隊伍也進行了一次遠征。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演習,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進入實兵合練階段,中國出動了1600名士兵和8架“飛豹”戰機參加軍演,同時還出動了幾架伊爾-76運輸機保障部隊機動。演習取得圓滿成功,我軍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也暴露出了一個重大缺陷——我軍遠程投送能力太弱!1600人、8架戰機,僅相當于一個團的兵力!
而當時美國、俄羅斯的空中戰略投送能力又怎樣呢?美軍擁有戰略運輸機499架,每天8000萬噸公里的運輸能力,俄軍戰略運輸機369架,他們都能夠在一個波次內將幾個重裝旅投送到5000千米之外。
古人說“兵貴神速”,許多軍事家都將速度看作決定戰爭成敗的第一要素。當今時代,大型運輸機是保證軍隊遠程機動、快速機動的根本所在。而我軍由于缺乏大型運輸機,遠程機動能力受到極大限制。
在信息時代,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電子戰飛機被稱作“軍事力量的倍增器”,屬于“關鍵的少數”,這些關鍵裝備都是由大型運輸機改裝而來的。日本有100架P-3C大型反潛巡邏機,而我們只能停留在個位數上……捉襟見肘,大飛機受制于人,無疑于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戰略枷鎖。
“大運”這塊短板,讓我們在“大軍”建設上處在了非常被動的境地!
為了加快項目進度,工程伊始決策者們確實想到過“走捷徑”,也就是對烏合作。
前蘇聯的大飛機研制水平曾經執業界之牛耳,它有許多著名大飛機設計局,圖波列夫、安東諾夫、伊留申等等,后來蘇聯解體了,安東諾夫設計局歸烏克蘭所有,其他的被俄羅斯繼承。安東諾夫設計局大名鼎鼎,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就是出自他們之手,蘇聯解體后,安-70大型運輸機依然在他們手中發展。
為尋求合作,耿汝光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了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
當對方了解到我們的項目發展目標后,感到整個項目無疑是天方夜譚,并打了一個十分粗俗的比喻:“生孩子需要十個月的時間,你就是一下子娶十個老婆,也不可能在一個月內給你生出一個孩子來。”
耿汝光當即回應:“火車已經開動,我們只考慮從哪站上車、哪站下車,從來沒考慮過這輛火車如何停下來。”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對方以“沒我你就干不成”的態度,提出了一攬子苛刻條件,耿汝光他們斷然拒絕了。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干中國的大飛機,只能靠我們自己。
第二章:與時間賽跑
當玩兒了命也完不成任務時,只有創新!——大運型號副總設計師 馮軍
大運結構和材料總設計師、中航工業一飛院副院長馮軍
集群沖鋒
中國航空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型號工程開始了。
這是注定一場艱苦的攻堅戰,更是一場意志與挫折、智慧與困難的搏殺。
古代愚公面對著兩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愚公家族一鍬一鎬挖山不止,最終感動了上帝,搬走了兩座大山……今日大運人面對的是三座大山——能力、時間、壁壘,這群現代愚公將如何移走這三座大山呢?
行政總指揮系統發出號令:全線實行“611”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時。
- 原標題:報告文學 鯤鵬起兮 ——大型運輸機運20研制紀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荀越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