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季風:日本經濟到底是好還是壞?
最后更新: 2024-07-01 07:58:32觀察者網:其實在日元匯率走低的同時,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似乎也在跟進這一趨勢,如何解讀這一現象?不少人甚至聯想到97年亞洲金融風暴,兩者情況有何差異?有人認為日元要崩,也有人認為是美國“收割”日本,您怎么看這些觀點?
張季風:這段時期亞洲貨幣匯率呈下跌態勢,跟美聯儲一直釋放的不急于降息的預期有關。沒辦法,全世界經濟還是要看美國,而且現在看來這個格局還會延續下去。
互聯網上有不少觀點認為美國又要收割日本、亞洲甚至全世界,我覺得未必準確。美國從2007-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開始實施非傳統貨幣政策,七年后才逐步退出這一輪量化寬松;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美聯儲再次開啟新一輪量化寬松,但很快2021年就開始退出機制,到現在已經加息至5.5。換句話說,美國認為自己的經濟正在步入正軌,工具箱比較充實。
日本、東南亞跟美國的關聯非常深厚,美國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在這些國家馬上有所反應。
但我不認為這一輪亞洲經濟體貨幣貶值與97年金融風暴雷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引爆點是泰銖,當時像泰國這樣的東南亞小國外匯短缺,國際收支碰到瓶頸,還不起債了,最終導致泰銖暴跌,引發亞洲其他國家貨幣的連鎖反應。但這次貶值不是一回事,它不是因為短期外匯短缺斷鏈的問題,主要是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與美國的利息差問題,事實上現在美國和日本也在觀察外匯和股市的動向。
日元匯率短期內快速下探,可能也有些短期的投機行為,但暫時沒有出現那么大的傳染力。所以兩者的成因是不一樣的。何況,現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本身并沒有大問題,都挺健康的。
觀察者網:今年3月,當日本央行宣布退出負利率、春斗爭取到30多年來最大漲幅時,我給您發了一個問題“是否意味著日本將走出通縮,這中間存在多大距離,需要參考哪些指標?”但看來似乎有了答案——極其緩慢,至少目前的工資漲幅和消費指數完全不及預期。日本政府期待出現的景象,需要看哪些方面的指標,能否請您做些分析?
張季風:日本這30年來出臺了各式各樣的政策,經濟存在著結構性、制度性問題,但它自身通過持續改革,一些問題得到緩解。然而,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工資收入較低,且增長停滯。這可以說是日本經濟的癥結所在。工資收入停滯,導致消費疲軟,最終造成物價難以上漲,兩者無法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泡沫經濟破裂后,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從1991年到2021年,年平均增長率僅0.7%,而經濟低增長反過來又觸發諸多社會問題,比如社會格差擴大、“無欲望”社會等等。
那么,日本經濟增長遲緩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必然性的,有些是政策失誤,帶有偶然性;但工資收入是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怎么解決?我個人認為,其實日本政府已經找到問題所在,只是推進速度極其緩慢。安倍晉三首相任內提出“安倍經濟學三支箭”,日本NHK邀請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學家召開視頻討論會,在中國找的是我,當時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學者對安倍經濟學的打分大概都是40分、50分,但我的觀點是起碼能給70分,如果能再加上一條變成“四支箭”就更完整了,這一條就是增加工資。
這是我當時的建議,但安倍政府真正體悟到這個問題是在2017、18年以后,然后開始去求日本經團聯、大企業加工資。安倍之后,菅義偉、岸田文雄也到處磕頭作揖做企業工作。
現在有人可能覺得即便大企業漲薪了,中小企業也很難上漲;其實并非如此,目前是誰都沒漲。
我覺得不論如何,大企業應該帶頭示范。今年春斗爭取到了5.28%的薪資漲幅,但效果不理想,一方面企業在落實上有差距,另一方面物價和匯率抵消了上漲幅度,雖然名義增長率稍有提高,但實際工資增長率一直下降,到今年4月已連續25個月下降。
自1996年開始,日本的實際工資增長一直處于下降狀態。換言之,本來經濟增速就不高,工資上漲率還是負數,甚至低于經濟增速。
日本年度工資談判“春斗” 資料圖來自路透社
為什么漲薪這么難?首先事關企業的預期,它們對日本經濟總體預期不好,而基礎工資一旦升上去以后就是剛性的,很難再下來,一旦將來宏觀經濟出問題,企業日子就很難過了。其次,工會的力量越來越弱,話語權下降。
事實上,日本企業并不是沒錢,很多企業甚至賺得盆滿缽滿,企業留存大約已達540-550萬億日元,幾乎和日本GDP等值。現在日本企業的自有資金率,制造業領域最高的已經達到50%,就全國平均水平也超過40%。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都沒有達到的程度。
據日本一些知名智庫預測,可能要到夏季以后才會開始出現漲薪的效果。但能否真的做到,我現在也不好判斷。
一般而言,判斷經濟復蘇的基本邏輯是:由于日本國內市場相對飽和,所以首先的起爆劑是出口擴大,帶動生產擴大,接著擴大設備投資、擴招人員,生產更多的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然后工資收入跟著提高,國內消費逐步復蘇,而消費增加又再次拉動生產,以此往復,物價和工資的正向循環就能構建起來。
這是一個機理,現在關鍵就卡在增加工資這一環。企業利益未能還原給社會,使經濟良性循環發生斷裂。
觀察者網:不久前,日本經濟學者渡邊努(曾在日本央行任職)提出一個觀點,由于疫情、戰爭等因素導致的急性通脹,能否以毒攻毒,治好日本慢性通縮的病?例子是2016年日本零食冰棒“咯吱咯吱”25年首次漲價,社長不得不公開道歉,日本民眾討厭漲價影響企業的價格模式;但2021年出現急性通脹后,日本民眾對于價格上漲的預期和心態都有所提升,只不過對工資上漲預期較低,所以他認為日本經濟走到岔路口,一是可能走向滯脹,二是走出通縮,您怎么看待這一觀點?就目前表現來看,有可能是前者還是后者?要開啟工資與物價的良性循環,取決于哪些條件?(注:2023年,日本勞動者人均名義現金工資為32.99萬日元,比上年增加1.2%,但由于消費物價漲幅為3.8%,導致實際工資收入下降2.5%,家庭月均實際消費支出比也下降2.6%。)
張季風:關于這個分歧點的討論,渡邊努是用短期數據來分析日本的通脹和通縮問題。我個人認為,滯脹的可能性不大,走出通縮的可能性更大。
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過滯脹,主要原因是中東“贖罪日戰爭”引發全面性石油危機,但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沒有掀起那么大風浪,只在短期內造成通脹,這也是因為當前的能源供應需求與過去已截然不同。
再來是經濟低增長,我個人覺得對于這一點也要從另一方面來解釋。首先從經濟增速遞減規律來看,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日本在1990年代后就已進入后現代化社會,經濟增速慢下來是很正常的,這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性。
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的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么當我們進入成熟階段,也會進入這種低增長狀態。現在網絡上流傳的什么中國陷入日本式衰退等等,純屬無稽之談。現在的中國經濟和1990年代的日本經濟,不在同一個發展階段,有些人只是看到了形似,但沒有深入了解內在邏輯。拿日本與中國進行比較應當慎重。
渡邊努提到日本民眾討厭漲價,這個理由再簡單不過,如果我的工資漲了7%,物價漲5%,工資跑贏通脹,我自然沒什么意見;但問題是工資一點不動,你再漲物價,我的生活受到影響了,當然討厭漲價。所以,現在的根本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工工資,怪老百姓討厭漲價,那是本末倒置。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多家公募、資管公司高管變更,有的任職總經理還不到一年時間
2024-06-30 17:16 行業資訊 -
大家養老保險全部股權將被掛牌出售,去年凈虧損1.6億元
2024-06-30 16:57 金融觀察 -
寧夏國投原董事長趙其宏被查,曾擔任寧夏銀行行長
2024-06-30 16:44 金融觀察 -
涉嫌信披違法,聞泰科技實控人擬被罰800萬
2024-06-30 11:01 觀網財經-科創 -
6月制造業PMI為49.5%,與上月持平
2024-06-30 10:04 觀網財經-宏觀 -
“亡夫13萬元存款消失、賬戶被注銷”?農行通報
2024-06-30 08:48 金融觀察 -
“蘋果AI如果只有旗艦機才能用,那AI平權主義在哪里?”
2024-06-29 20:02 觀網財經-科創 -
“科學理性認識中美科技綜合差距,絕不能盲目自信”
2024-06-29 10:08 觀網財經-科創 -
姚洋:“內卷”根本原因是許多資金涌向成熟領域
2024-06-29 07:33 金融觀察 -
OpenAI“天賜流量”,國產大模型笑麻了?
2024-06-28 18:06 觀網財經-科創 -
否認使用華為麒麟芯片,榮耀重心仍是開放
2024-06-28 13:48 觀網財經-科創 -
“貿易依存度大、有國際融資需求的行業應先納入全國碳市場”
2024-06-27 12:07 金融觀察 -
國常會:一視同仁支持內外資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政府采購
2024-06-27 08:17 政策風向標 -
中國移動董事長: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向空天地一體化演進
2024-06-26 21:37 觀網財經-科創 -
中小銀行改革加速度,今年來超80家開啟合并重組模式
2024-06-26 16:32 金融觀察 -
廣期所再現綠色品種期貨新動向
2024-06-26 16:32 金融觀察 -
許家印因53億元違約在香港面臨訴訟
2024-06-26 15:11 大公司 -
連新疆都能“3元3件”包郵,電商為什么越來越便宜?
2024-06-26 10:4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OpenAI收緊區域限制,大量中國開發者收到警告
2024-06-25 17:21 觀網財經-科創 -
美國科技巨頭警告:封禁TikTok將損害我們的業績
2024-06-25 11:41 觀網財經-海外
相關推薦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評論 4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評論 4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71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13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86最新聞 Hot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