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歸:文藝復興時的歐洲,對“一帶一路”可比現在熱情多了
關鍵字: 奇跡喜馬拉雅喜瑪拉雅美術館洛可可中國瓷器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到了18世紀,這一傾向變得更加明顯:
安東尼·華托,《發舟西苔島》,1717年
在歐洲畫家讓·安東尼·華托的《發舟西苔島》中,華托采用了較為空靈、模糊的風格。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維納斯剛剛從海中誕生,西風之神便把她送到西苔島,所以西苔島就成了維納斯島和愛之島。整幅畫用黑色描繪出一片單色山水作為背景,遠處是朦朧的重巒疊嶂。這種革命性的用色、構圖及所表達的詩意,均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華托的畫作用色透明,令人想起中國瓷器光潔、剔透的感覺,這種漂亮而閃爍著光澤的用色也增強了他畫面的華麗和憂傷感。評論家雷文就指出:“凡是對中國宋代之風景畫研究有素者,一見華托此作,必訝其風景之相似。漆畫中遠山尤其保持作者之生命。清風飄緲,用單色做煙云。華托所慣為者,以中國山水畫最顯著之特色也”。德國學者利其溫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也堅持認為畫家是從中國山水畫中得到了某種啟迪。3這些實際上體現了評論家們對華托作品中中國情調的一種感知。
清雍正青花五羊圖鏤空花口盤
這一時期的畫作,還出現了直接以中國瓷器為描摹對象的作品:
《靜物·茶具》,讓·艾蒂安·利奧塔德,比利時,油畫,18世紀
實際上,有論者指出,18世紀風靡于歐洲的洛可可藝術,某種程度上也留有鮮明的中國藝術的痕跡。這種以纖巧、精美而聞名于世的風格上承巴洛克時期,在造型上以曲線和反曲線為主;裝飾材料多取自巖石、貝殼、花朵、藤蔓和樹葉等自然元素;在顏色上大多輕柔歡快,以不對稱為主要形式。起初洛可可是作為一種室內設計風格存在,以后擴展到繪畫、建筑、雕刻、家具乃至音樂等。
這種風格能風靡開來,離不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皮杜夫人的大力推廣。上文所述畫家華托也曾受到她的贊助。
蓬皮杜夫人肖像,18世紀
洛可可風格中最常使用的裝飾花紋之一就是將植物經過抽象變化而形成的纏枝紋。它多呈曲線花紋,葉片和枝蓮貫穿于整個器物,并把器物全身裝飾得飽滿稠密,顯得幽靜華麗。
而曾有論者指出,這種花紋的大量應用,與中國瓷器的纏枝紋樣有直接關聯。纏枝紋約起于漢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宋元和明清時期也多應用。這種傳統吉祥紋樣以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富有動感,優美生動,在中國古代審美傳統和瓷器上都多有展現。從元代開始,纏枝紋成為瓷器裝飾的重要部分,其風格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發精致和繁復。到了康雍乾時期,這種紋飾幾乎成為釉上、釉下彩瓷器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
佛羅倫薩錢幣柜 18世紀 意大利 76.3×50.5×26.5 上漆木材和樹根 現展于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執壺(局部)
除花紋外,洛可可美術在顏色上也受到中國美術的影響。日本學者小林太市郎就曾指出:“洛可可美術的主色調:青和黃,實際上就是中國工藝美術上的兩大特征色。而洛可可美術那種獨特而美妙的光,也正是從中國綢子與瓷器生發出來的。所謂的洛可可美術的主要特征,完全是由中國工藝美術而來。”
洛可可式家具
總的來看,從文藝復興到洛可可美術,歐洲美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其中若隱若現的是中國瓷器與藝術精神的身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近日的“奇跡: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中,也多有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的展示。不知今日動輒提起“中國威脅”的人們,還是否記得當年競相追捧中國瓷器,以中式氛圍、花紋為時尚的那段日子呢?
參考資料:
1 英國早期的“中國熱”,趙欣
2 古代歐洲美術所受中國之影響述略,李浴
3 中國外銷瓷對洛可可藝術的影響,韓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韓京霏
-
最新聞 Hot
-
“對中俄來說,‘金磚+’有望改變西方主導國際秩序”
-
敏感時刻絕密情報外泄,美國很急
-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
“西方以為這樣就能打倒中國,我說,你們錯了”
-
烏克蘭急澄清,普京警告:絕不允許
-
普京表態:沙特來辦,相當合適
-
美國年度赤字創歷史第三高,債務利息首超1萬億美元
-
怕特朗普上臺,美國被曝加速援烏200億美元貸款
-
“過半美國人認為,生活不如四年前”
-
“他不會停手,想要的不僅是軍事勝利”
-
日本收到“警告信”:再不對華動手,就對你動手
-
“對中國,歐洲就是美國拴著皮帶的小狗”
-
反擊!大疆起訴美國防部
-
NASA局長:需要和中國談一談
-
他狂夸日本:對付中國,你排第一…
-
“為何中國男性個頭比印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