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實:運20能不能叫醒裝睡的人
關鍵字: 運20運20服役科技創新模仿殲10我們用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核心機舉個例子:壓氣機設幾級,每一級有多少個葉片,每個葉片的三維結構,都涉及極為復雜的流體力學模型。這個流體力學模型是發動機制造企業的設計理念,建立在耗巨資多年研發的基礎之上,“看家本事”絕不外傳。如果只獲得發動機、而沒有掌握流體力學模型,那么最好的結果無非是做出和原品性能接近的產品,但是沒有任何進一步提高性能的空間,甚至不知道怎樣改進才能提高性能。反過來說,如果掌握了設計理念,在精益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漸進優化,就可以不斷推出性能更高的產品。
美國GE公司在F101的核心機基礎上,陸續推出F110-GE-100、F110-GE-132、F110-GE-134等一系列渦扇發動機,推力不斷遞增,成為支撐美國空軍30多年的動力。與之相似,英特爾自從推出了經典CPU 8086,以后的80286、80386、80486以及奔騰系列產品,都是那一套技術開發路線的自然延續。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你學會了炒雞蛋,以后做青椒炒雞蛋、西紅柿青椒炒雞蛋,都將易如反掌。
通過逆向工程去吃透設計理念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從“一五計劃”開始,中國科研人員歷經風雨,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算徹底消化蘇聯轉讓給我們的技術。盡管許多技術在被琢磨明白的時候已顯得有些落后,但中國畢竟培養出了真正掌握設計理念的科研團隊。于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起步階段的創新往往是局部創新——在現有成功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改進獲得更好的產品。例如,這一時期研發的殲7II戰斗機在結構上借鑒了蘇聯的米格21,但通過改進發動機和油箱結構,顯著改善了可靠性和作戰半徑。
只有技術儲備積累到相當厚重的程度,才會催生基于全新設計理念的“大手筆”。有代表意義的“大手筆”當屬宋文驄院士主持的殲10研發:“十號工程”從1986年正式立項,2004年殲10正式列裝部隊。殲10的出場令世界航空界感到驚艷,是名副其實的“爭氣機”。而殲10采用的航電系統恰恰借鑒了對殲7系列戰斗機進行多次局部創新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早期的局部創新正是為后來的全面創新打基礎,正可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質量的科研依靠的不是浪漫情懷,而是腳踏實地的耕耘。
殲10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爭氣機”
幾十年的時光,幾代人的努力,最終使得中國科研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走過了“模仿—消化—創新”這條必經之路。今天的中國已經迎來了科研成果“井噴”的時期,在諸多領域迅速產生世界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例如:
·超級計算機(以“天河二號”為代表)
·量子通信(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開發)
·鐵基超導體(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鐵路設備(高鐵和地鐵項目已成功進軍海外)
·無線通信(華為即將逼死“3G霸主”高通,已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授權費用)
·特高壓輸電(中國電網的跨區域輸電和調度能力世界第一)
·3D打印大型鈦合金構件(在中國航空工業已進入實用化階段,并且領先美國)
·清潔煤利用(節能減排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正在全國推廣,性能世界領先)
·電動汽車(2015年,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占全球11%,電池和電機技術可圈可點)
·NgAgo-gDNA基因修飾(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開發)
中國的先進科研成果當然不止于此,但以上例證足以說明問題——就科技領域的影響力而言,新中國在60多年的時間里,從無足輕重的角色成功翻身,躋身于當今世界的“第一梯隊”。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中國不斷涌現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什么很多人仍然日復一日宣稱“中國科技不行,中國人缺乏創新精神”?這其實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值得深入分析。
中國的媒體和輿論場被一些有影響力的媒體人和大V把持,其中一部分人,因為對科技發展規律缺乏了解,產生了盲目貶低中國科技的傾向。這些人多處于40-50歲這個年齡段。也就是說,這些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時間在20年前,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那時的中國仍處于“模仿—消化”階段的后期,自主創新在有限的領域才剛剛起步,和發達國家在科研水平上的差距非常明顯。所以這些人在形成世界觀的時期,頭腦中就產生了“中國科技不行”的烙印。問題在于,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比方說,20年前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孩,20年后成為了學識淵博、風度優雅的青年;可是20年來的鄰居卻堅持認為此人還是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孩。很明顯,有問題的不是這位青年,而是長期拒絕對觀念進行升級更新的鄰居。
所以說,“中國科技不行”純屬某些人的思維慣性。某些外行則喜歡人云亦云,好像不狠狠批判一下中國的“體制問題”,就不足以彰顯自己的清高和“獨立思考”。說實話,在各個行業和企業踏實做事的科研工作者,一般都比他們更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要不然中國那些震撼世界的“黑科技”從何而來?哪怕是殲20、運20這些世界一流的工程產品相繼問世,也未必能叫醒裝睡的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被問“東盟有誰”,美準防長鬧笑話:日韓澳? 評論 40尹錫悅,終于抓到了 評論 335“中俄關系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評論 60“形勢十分嚴峻”,洛杉磯奧運會危? 評論 155TikTok案,能指望特朗普嗎? 評論 111最新聞 Hot
-
被問“東盟有誰”,美準防長鬧笑話:日韓澳?
-
越南漁民焦慮了:中國人回微信我才能睡個好覺
-
洛杉磯一片粉紅
-
尹錫悅,終于抓到了
-
74歲空腹在高原狂奔找飯店,她震驚了年輕人
-
美國再出新規:萬一中國贏了,我們可受不住震撼
-
沙利文批特朗普:這是對華政策的重大失敗
-
他信:泰內閣有考慮過對電詐園區斷電斷網
-
“TikTok難民”發現新大陸:好想要中國電動車
-
“中俄關系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
卸任前,拜登政府又發“遏華”禁令
-
歐盟又挑事:中方構成“歧視”
-
法總理污蔑:中國精心謀劃十年,取代我們工業
-
馬斯克在白宮找到辦公室,繼續跟特朗普“當鄰居”
-
剛果(金)要拉沙特挖礦:光中國不行,萬一…
-
“形勢十分嚴峻”,洛杉磯奧運會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