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多關鍵礦物依賴進口,美西方軍事優勢如何保持領先?
對今日美國來說,后勤物資種類豐富,絕不限于坦克油料。眾多所謂的關鍵礦物對于建造和維護現代武器系統至關重要。在當今這個全球化世界,美國和其它主要大國危險地依賴其它國家提供這些礦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全文]
-
印度是決定中美競爭勝負的關鍵力量嗎?
這使得印度成為全世界最搖擺不定的國家,就像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上的賓夕法尼亞州或佐治亞州。印度會傾向哪一邊,以及印度何時以及為什么傾向那一邊,將有可能決定是美國還是中國主宰亞洲,以及誰會在世界范圍內占有優勢。[全文]
-
現在沒有哪個國家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可能在軟件開發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在硬件和軟件開發方面都有實力。中國仍經繼續主導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的零部件生產,沒有哪個國家有希望在短期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全文]
-
美國政府又向外界傳遞錯誤信號
如果出現更多的銀行破產,他們下一步將救助誰呢?那些超過1000億美元資產的銀行?社區銀行管不管?[全文]
-
中國斡旋伊朗和沙特恢復邦交,各方都打的什么算盤?
中國撮合這筆交易的動機很明顯。該協議提升了中國的地緣政治領導力。而且,如果該協議成立,也會降低中東爆發戰爭的風險。不發生戰爭,中國嚴重依賴的中東石油供應就不可能受到干擾:中國約40%的進口石油來自中東,其中沙特石油進口量是每天175萬桶。[全文]
-
誰殺死了硅谷銀行?
管理層搞砸了利率,低估了客戶提款需求,雇傭了錯誤的員工,且沒有出售股權。你頂多犯一個錯誤,再多犯一個就會死于非命。硅谷銀行的管理層是傲慢、妄想還是無能?有時他們是兼而有之。[全文]
-
“索羅斯,打錢!”這是俄羅斯自由主義的恥辱
如果說哈耶克和波普爾是自由派全球主義學界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那索羅斯就是列寧。也許索羅斯有時候會顯得夸大其詞,但總的來說,他確實公開闡明了世界政治的發展趨勢。他的觀點比拜登的支支吾吾或奧巴馬的妖言惑眾更重要。所有自由主義者和全球主義者最終都會按索羅斯說的做。[全文]
-
單憑人口減少就看衰中國,未免太夸大了
以簡單的人口規模或GDP增長數字去預測某個經濟體的未來,這是幼稚和錯誤的。保證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大對教育的投資以確保勞動力掌握高附加值的技能并掙得高薪,這些才是關鍵。[全文]
-
互聯網如何改變戰爭的未來?
烏克蘭戰爭展現出了三個重要的數字化趨勢。首先,技術創新幫助烏克蘭抵消了俄羅斯的傳統軍事優勢,特別是在普通民眾大力參與的情況下。其次,隨著這些公民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參與數字化戰爭,平民和軍人的界限變得模糊了。第三,這場沖突產生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有助于追究戰爭罪犯的責任。[全文]
-
戰爭爆發后,為何發展中國家既不支持西方也不支持俄羅斯?
對許多國家而言,2022年最重要的問題并不是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許多發展中國家剛從疫情浩劫中恢復過來,正面臨著債務危機、世界經濟放緩和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對它們來說,烏克蘭戰爭關乎歐洲的未來而非世界的未來;這場戰爭吸引了太多注意力,使世界忽視了這個時代更緊迫的全球性問題。[全文]
-
印度要與七國集團聯手對抗中俄嗎?
一個提議是將七國集團G-7變成“民主十國”D-10,增加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加強七國集團,同時保持其地緣政治民主化方向,值得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讓新德里遠離莫斯科,使其能夠與北京競爭,長期以來這一直是美國的目標。這也應該是七國集團的目標。[全文]
-
美國是怎樣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的?
在白宮精心策劃的泄密事件刺激下,俄羅斯一再被指認為可能的罪魁禍首,但除了簡單的報復外,外界從未搞清楚這種自我破壞行為到底出自何種動機。沒有一家美國大報深入挖掘拜登和副國務卿紐蘭此前對管道做出的威脅。[全文]
-
軍事化管理、道具都是真的,我感受到了中國電影人的認真
食物/軍糧和背包都是真的,牙膏是真的,口香糖是真的,香煙是真的,橙汁是真的,可以打開喝,食物是真的,我們整部電影中最好的食物——豆子罐頭和其它軍用口糧都是真的。我此前根本沒想到會這么真實。[全文]
-
如果“石油人民幣”能成功,將助長全球去美元化趨勢
購買美國國債的外國買家已經減少。如果“石油人民幣”能成功,這將助長去美元化趨勢。中國控制了更多的能源及其副產品可能是促使通脹現象在西方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但這一過程可能不像某些市場參與者認為的那樣緩慢。[全文]
-
東南亞眼中,積極擴軍卻逃避歷史的日本意味著什么?
岸田的最新舉措絕非突然之舉,而是日本數十年努力的結果,即在外界日益擔心中國崛起且美國是否可靠之時,使日本成為一個能力更強且獨立自主的大國。然而,鑒于日本的軍國主義歷史,無論日本進行怎樣的軍備建設都必然會引發某些鄰國的戰略性恐慌。[全文]
-
可怕的不是中國氣球,而是美國人的過度反應
米尼漢和其他認為戰爭迫在眉睫的人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中美之戰是可以避免的,也應該避免,但我們卻假設中美之戰是不可避免的,或通過放大對中國實力的恐懼來升高這種可能性。我們現在看到的反華偏執情緒讓我想起了冷戰初起時。[全文]
-
基辛格兩次親口向我證實了美國對華戰略缺陷
面對中國,美國是否有更明智的選擇?是的,有。在20年前的2003年,比爾?克林頓在耶魯大學演講時就闡述了這樣一個明智的戰略。他說,為了準備好做世界老二,美國應該加強多邊規范、機制和程序。克林頓顯然是在暗示,當中國成為世界老大時,這將是約束中國的最佳方式。[全文]
-
“我們正積極在那些反華情緒強烈的國家尋找客戶”
印度各邦現正努力吸引那些想要從中國遷出、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外國公司,使自己成為這些公司的“另一可能選項”,而半導體產業正是馬哈拉施特拉邦最想要的產業。[全文]
-
美國對華政策行不通,因為沒有國家真正愿意遏制中國
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將深度融入全球金融體系。華盛頓不應坐以待斃般地接受經濟鐵幕落下,而應積極與中國談判,為美國人贏得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爭取機會。形勢比人強,甚至眾多美國議員也有為懲罰中國而不惜魚死網破的想法,拜登需拿出巨大勇氣才能膽大心細地應對這些挑戰。[全文]
-
通脹時代卷土重來,誰的錯?
由于去全球化、政治局勢緊張和由綠色能源轉型等因素引發的長期供應危機,世界很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波動劇烈的長期高通脹期,這種通脹率不會是兩位數,但會顯著高于2%。[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