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
-
探索中國新質民主,為世界開創民主新路
民主我們認為是最熟悉又是最混亂的一個詞,民主既古典又時髦。但是現在這些年來,特別是冷戰結束30多年來,我們見證了西方國家民主的劣質化、民主的異化、民主的工具化。同時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的民主在人民,中國的民主彰顯主體性、自主性、歷史性、人民性和現實性。[全文]
-
“蘇東共產黨人已失去了信仰”
蘇共后期思想變質和組織蛻變,黨內高層放棄思想信仰、否定歷史,追捧西式“自由民主”,鼓吹“民主化”“公開性”是導致蘇共敗亡、制度崩潰與國家分裂的重要原因。[全文]
-
8·19事件:挽救蘇聯的最后一搏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聯邦起了領頭羊的作用,他們與蘇聯境內的民族分裂勢力遙相呼應,反蘇共、反中央,拉起了“獨立”、“自由”的大旗。這樣,戈爾巴喬夫所代表的蘇聯和蘇共“腹背受敵”,“民族獨立”和“民主化”像兩把利刃直逼而來。[全文]
-
俄羅斯30年:蘇共與他們的“掘墓人”
蘇共蛻變是從黨內高層開始,不是發生在戰爭中,而是在和平的條件下;蘇共不是被基層起義推翻的,是黨的領導人自己解散的。蘇共自己培養了掘墓人,并將黨推進了火葬場。蘇聯的垮臺關鍵在黨,在路線,在黨的最高領導集體,在思想理論武裝。[全文]
-
俄羅斯經濟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訓
按照《俄羅斯私有化綱要》的規定,私有化要實現以下七個重要目標:形成一個私有者階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會保障資金體系;促進國家財政狀況的好轉;提高競爭力、經濟非壟斷化;吸引國外投資;建立良好的組織體系。然而,幾年過后,私有化的實際結果與最初目標相差甚遠。私有化實際上成為一些國有優勢企業的“大拍賣”,使少數人借機暴富,進而演變成“財團巨富和金融寡頭”。[全文]
-
俄羅斯經濟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訓
“私有化”是俄羅斯“自由改革派”上演的一臺重頭戲,是一場空前的財產“大分割”運動。幾年間,大規模、“閃電式”的私有化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俄羅斯社會的面貌,瓦解了原制度的經濟基礎,改變了社會的階層結構,催生了私人資本特別是大資本的形成,導致了“財團、寡頭”參政的局面。“私有化”運動激化了社會矛盾,滋長了經濟犯罪,貽害無窮,隱患未消。[全文]
-
西方某些國家強行推銷的“民主化”暗含哪些危險?
回溯歷史、環顧國際,我們發現,特別是冷戰前后,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在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同時,一些國家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認識誤區和思想迷局,出現了各式的政治亂象。[全文]
-
冷戰后西方民主與民主化研究:理論困境與現實悖論
當今世界無論當權者施政,還是普通民眾的政治訴求,均會祭起 “民主”的旗號;無論左派還是右派,均樂意突出自己對民主的“偏好”,不管是否真正理解民主之含義。現如今在國際上某些國家,政客言必稱“民主”,意為占領道義的制高點;文人宣稱民主,幻想在學術江湖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全文]
-
張樹華:中國道路的政治優勢與思想價值
在熱議“中國奇跡”的背后,一些西方研究者喜歡多講“中國模式的經濟成就”,不談或者有意回避“經濟成就”背后的政治因素或政治優勢。國際上一些漢學家,不遺余力地試圖從中國文化傳統等領域尋找中國成功的歷史密碼,視而不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因素。習慣了以西方政治標準評價中國問題,就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誤讀”或“誤判”。[全文]
-
俄羅斯向全面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梅德韋杰夫和普京的權力組合框架繼續發揮作用,保證了俄羅斯社會局勢的穩定。經濟上,俄羅斯實現了金融危機后的V型反轉。外交上,突出為“全面現代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利用多邊機制全面維護俄羅斯的廣泛利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