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經濟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訓
關鍵字: 俄羅斯私有化經濟20世紀90年代初,在西方世界的推動下,一場以“私有化、自由化、西方化”為標志的激進變革迅速席卷俄羅斯。大規模“閃電式”的私有化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俄羅斯社會的面貌,瓦解了原來的經濟基礎,改變了社會結構,催生了私人資本特別是大資本的形成,導致了“財團、寡頭”參政的局面,同時激化了社會矛盾,滋長了犯罪,貽害無窮。
一、 俄羅斯私有化的動因和特點
(一)俄羅斯私有化背景與政治動因
俄羅斯改革派認為,私有化是改革的關鍵,是擺脫舊體制的根本,將建立私有制視為轉軌的主要目的和內容,為此可以犧牲一切。改革派將建立“私有制”視為拯救俄羅斯的“救世靈方”和“靈丹妙藥”。丘拜斯認為,私有化是一項政治任務,必須加速進行,甚至可以不考慮后果。他們極力地在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那里尋找理論依據,按照所謂“華盛頓共識”推出經濟轉軌的模式,制定一個個模板。藥方無非是“價格自由化”和“私有化”,而私有化又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他們在設計經濟改革方案時,對西方的援助和貸款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內紛紛將私有化和經濟自由化程度作為提供貸款的先決條件,要求俄羅斯政府必須進行私有化改革。
(二)俄羅斯私有化的特點
1990年左右,俄羅斯學術界開始討論私有化的問題。蘇聯解體為私有化提供了條件。1991年11月,丘拜斯出任推進私有化的國家財產委員會主席后,迅速擬定了一份私有化綱領,12月29日,綱領的主要條款被葉利欽以總統令的形式批準并開始實施,正式拉開了俄羅斯私有化的序幕。
俄羅斯私有化有以下幾個特點:
(1)私有化更多的出自政治上動因,而非經濟上的考慮。私有化成為新政權摧毀原制度經濟基礎的工具。丘拜斯宣稱:“私有化的目的,就是在俄羅斯建成資本主義”。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認為,俄羅斯私有化操之過急,“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是另一種形式的“斯大林主義”。
(2)私有化法律準備嚴重不足。私有化遵循的一些空泛的理念或概念,依靠的是“總統令”和綱要而不是靠法律進行,繞開了議會中的抵制。私有化運動實際上加快了舊官僚和新權貴將手中“瓜分的社會財產”合法化的進程。
(3)追求速度和規模,大規模、突擊式、閃電式地推進私有化。西方資本主義走過了幾百年時間,而俄羅斯改革派期望短時間培育出大量私有者。英國一個大型企業的私有化平均需要6年時間,而俄羅斯期望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完成15000家企業的私有化。
(4)與其它國家不同,俄羅斯被私有化的是國有資產中的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部分。在私有化的過程中,一些潛力雄厚的資源、原料型企業首先被私有化,如石油開采、冶煉,有色金屬、航空企業等。
(5)權錢交易嚴重,私有化的社會后果十分嚴重。私有化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了財產的爭奪。私有化運動帶來大量消極的社會后果,引發了許多嚴重犯罪,造成社會財富兩極分化,損害了經濟和國家安全。
二、俄羅斯私有化的目標和后果
按照《俄羅斯私有化綱要》的規定,私有化要實現以下七個重要目標:形成一個私有者階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會保障資金體系;促進國家財政狀況的好轉;提高競爭力、經濟非壟斷化;吸引國外投資;建立良好的組織體系。
然而,幾年過后,私有化的實際結果與最初目標相差甚遠。私有化實際上成為一些國有優勢企業的“大拍賣”,使少數人借機暴富,進而演變成“財團巨富和金融寡頭”。下面整理出俄羅斯經濟私有化的“初衷與結果”的情況對比:
(一)私有化未能改善財政狀況,相反卻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1993—1996年的4年中,俄羅斯私有化的收入只占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0.02%—0.04% ,占預算收入的 0.13%—0.16%。
私有化過程中,只為少數人提供了的斂財機會,無法估量的國有財產被變相轉手或侵吞。私有化開始之時,俄羅斯全社會70年積累的國有資產總量(不含居民住房)估價為1.5萬億盧布,這個數字是按1991年物價改革前的價格統計的。1992年發放私有化證券時價格上漲20倍,然而資產重新評估卻未進行,證券投資公司大量低價收購私有化證券,結果國有資產幾乎被無償地變賣。
俄羅斯約有500家大型企業被以72億美元的低價出售,而這些企業的實際資產達2000多億美元。莫斯科“吉爾”汽車制造廠資產總量約合10億美元,一家私人財團購得價格僅為400萬美元。莫斯科市化工進修學院的房產及設施價值約1億美元,被某公司僅以此800萬盧布的價格購買。此外,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的流失更難以統計。
(二)私有化未能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隨后幾年的的調查結果表明,私有化后的企業與原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相差不大,經濟效益不明顯。在經營管理、勞動態度等方面,私有化的企業與原國營企業也沒有明顯的差異。國家杜馬稽查委員會在一次對私有化的專門調查中指出,1992—1994年俄羅斯中央一級所屬的1666家機器制造企業中有1389家被股份化,占83.4% 。這期間,1992年生產下降幅度為11.5% ,1993年下降為14.9%,1994年竟達到43.9% 。
(三)私有化損害了俄羅斯產業部門的競爭力
私有化過程中,由于國外產品的沖擊,俄羅斯企業及其商品失去了自己的市場。機械產品生產連年下降,1994年下降幅度達45%,日用消費品生產下降了一半以上。90年代中期,俄羅斯80%的食品依靠進口。
同時,“反壟斷”的旗號被用來當作利益均沾、你爭我奪的掩護,破壞了原有的經濟聯系,特別是對農工綜合體、森林工業和冶金工業等部門的負面影響巨大。一些有利可圖的石油工業、航空運輸和原料部門等分離出不少公司,例如原統一的“蘇聯航空”分成420家大小航空公司。但俄羅斯一些原料和燃料部門仍為特大型金融-工業集團或私人財團所控制。
(四)私有化吸引外資效果微乎其微
1994年正值俄羅斯私有化的高潮時期,前9個月的外國投資僅為7.68億美元,而1995年估計僅私有化企業改造所需要的費用就達1500-2000億美元。不少外資、特別是金融“游資”投放到證券市場。多數外國投資集中在利潤豐厚的原料采掘部門,而機器制造、建筑業的外資增長卻大幅度回落。西方在俄羅斯的投資平均每人只有47美元,而在波蘭為326美元,而智利為585美元。截至到1995年,外國投資者購買股票只占總額的10%。
(五)私有化惡化了社會局勢,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嚴重
1994年6月底,俄羅斯已有70%的工業企業實行了私有化,俄羅斯社會4000萬人成為股票持有者,但是真正在私有化中分得好處的只有70-90萬人,最后能夠分搶到最大蛋糕的只是極少數,這就是金字塔頂尖上那不足2000人。
1993年4月俄羅斯居民有15%的被調查者認為“證券私有化”能使自己變為所有者,一年之后卻降至9.6% ,同時64%的居民認為私有化只不過是“政治手腕”,不能解決實際問題。1994年只有4%—5%的股民開始收取“分紅”。俄羅斯私有化第一階段的公式為:1張私有化證券=俄羅斯70年社會資產總量÷全體居民總數=10000盧布。兩年后變為:1張私有化證券=面值10000盧布=7美元=1公斤香腸。
最初私有化的目的是剝奪官僚機構手中的“國家財產支配權”,造就新的所有者階層,而結果卻是,正是舊官僚、影子經濟成份等才是真正的贏家。俄羅斯社會所期望的“中產階級”的形成也有待時日。官僚資本、新興的壟斷、官員的腐敗、沉重的稅賦以及黑社會勢力的敲詐都嚴重阻礙著中小企業、私人經濟的順利發展。
(六)私有化嚴重損害了俄羅斯國家安全
俄羅斯有關部門認為,私有化綱領中沒有顧及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過急的實施辦法激化了社會矛盾,造成了社會局勢緊張,嚴重影響了國家和社會安全。
1.損害了經濟安全。
俄羅斯國家杜馬稽查委員會的特別調查報告中指出,私有化使國家失去了對一些大型企業、甚至工業部門的控制。私有化步伐快的領域,往往正是利潤豐厚、前景誘人的部門。灰色經濟勢力的目標從港口指向陸地,從地下指向天上。石油、有色金屬等原料部門,航空和軍工企業都成為各種資本勢力爭奪的對象,對俄羅斯的經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2.威脅國防安全。俄羅斯私有化后期提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防工業企業一般不納入私有化的范圍,重要軍工企業私有化的名單由政府和議會審查決定。但俄羅斯安全部門的報告指出,在私有化過程中,外國商人直接或通過俄方公司購買軍工企業的股票,或采取建立合資企業等形式,竊取尖端技術,達到進入或控制這些企業的目的。
3.危害社會穩定。近幾年來,俄羅斯社會中貧富差距擴大、兩極分化嚴重。私有化的推行,使得貧富差別不僅表現在工資收入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占有財產的多寡上。隨著資本收益幾何級數的增長,俄羅斯社會的貧富分化將更為嚴重。另一方面,私有化過程中,企業改組、破產數量增多,使得社會就業形勢更加惡化,特別是在一些工業企業較多的地區和城市失業人口增長。僅1996年俄羅斯失業人數約占整個社會勞動人口的9.1% 。
(七)私有化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犯罪
俄羅斯內務部及總檢察院的報告中一致認為,私有化是犯罪形勢最為嚴峻的領域。1997年,當時的政府副總理兼內務部部長阿·庫利科夫認為,私有化中損公肥私現象嚴重,灰色交易盛行。僅1996年,俄羅斯私有化過程中,共有1746起犯罪案件登記在案。而自私有化運動開展以來,共發案30000余起。1997年初,俄羅斯聯邦內務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私有化過程中,約有55%的資本和80%的有表決權的股票落入俄境內外犯罪集團手中。
私有化過程中最為普遍的犯罪活動是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受賄以及欺詐行為等。更為嚴重的是私有化的主管部門-國家財產管理委員會“丑聞”不斷。僅1996年就有152位該部門官員,6000名負責拍賣、招標的人員被檢察機關起訴。特別是1997年夏天揭露出的涉及俄羅斯幾任私有化領導班子的“9萬美元稿費丑聞”,導致了副總理、國家財產管理委員會主席等7位“私有化高官”的解職。而稿費事件同俄羅斯私有化歷史上最大的一樁拍賣-“電信投資”有直接的關系。俄羅斯輿論稱,稿費丑聞可作為窺視私有化的“一面鏡子”。
三、私有化的社會后果與政治結局
私有化給俄羅斯經濟和安全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同時,還導致了十分嚴重的政治斗爭和社會沖突,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
(一)社會后果
私有化觸及到社會各階層的切身利益,激化了社會矛盾,成為社會沖突的導火索。私有化過程中,爆發了“MMM”公司股票風波的大案。俄羅斯全境共有4000多萬居民被各類基金會和證券公司所騙。法院收到的投訴多得無法解決。
1993年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表明,有65.7%的議員認為“私有化是一場大騙局和對百姓的愚弄”。俄羅斯有2/3的居民對私有化的結果持否定態度。隨著私有化的推進,產生了一個新詞-“私吞化”,“私吞化”與俄語中的“私有化”一詞只有一個字母之差。在許多俄羅斯居民看來,私有化是“一場改革鬧劇”。在這場以“私有化券”為賭注的賭局中,大多數百姓是輸家,普通人“當家作主”情況更少。真正的贏家是原廠長經理階層,還有一些暴發的地下經濟勢力。
(二)政治貽害
私有化的一個嚴重后果是“財團控制經濟、寡頭參與政治”。一些“橫空出世”的私人金融工業集團比原國家性質的集團更缺乏責任感、更具威脅。特別是1996年寡頭出資贊助葉利欽連任后,部分寡頭變本加厲,向當局要求政治回報,甚至進行要挾。少數財團乘機控制新聞媒體,借機操縱政治,分享權力,成為俄羅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怪胎”。
喬治·索羅斯把俄羅斯經濟制度定義為“掠奪式資本主義”、“強盜式的、野蠻的資本主義”,咒罵寡頭的暴富靠的是私有化中的“犯罪、盜竊”。這位美國金融大亨對“俄羅斯寡頭這種粗暴野蠻和兇惡貪婪的行為”感到震驚。索羅斯寫道:“國家瓦解了,而每個人都在千方百計偷竊國家的財產。”他認為,私有化是為了將“掠奪性的資本主義得以變成合法的資本主義”。
1999年8月26日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經濟學的至理名言,也許對真正的老百姓卻是災難》的文章,其中援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蘇東國家經濟轉軌的調查報告,稱“私有化使得1億多人陷入赤貧,數百萬人失去社會保障”。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私人財團“爆炸式”的膨脹,約5%的少數人在短時間內聚斂了無數的財產之后暴富。
(三)遏制私有化惡果的努力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俄羅斯社會反對私有化的聲音越來越強烈。1999年11月的一次社會學調查結果顯示,65%的被調查者同意重新審查私有化的結果,18%的人表示反對,17%的被調查者沒有回答。曾任政府總理的普里馬科夫多次表示,如果私有化過程中存在經濟犯罪,私有化造成停產,分光資源等現象,就應當審議私有化結果,甚至考慮重新國有化。普里馬科夫甚至宣布,已經為那些在私有化中巧取豪奪的“寡頭”們準備好了“監獄號子”。
2000年,普京上臺不久,在國情咨文中幾次談到“寡頭參政、操縱輿論、瓜分財富”等情況。普京強調,國家權力不應被少數寡頭收買或私有化。之后,普京巧妙利用機會和矛盾,先后查處了傳媒大亨古辛斯基、“克里姆林宮教父”別列佐夫斯基和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普京的經濟治理和政治整頓行動得到了社會多數的支持,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當然,普京整頓經濟秩序的努力也遇到了頑強的抵制和干擾。不僅俄羅斯自由派勢力公開表示反對出擊寡頭,西方政界也使用“雙重標準”對此說三道四。一些西方媒體指責普京是在推行“警察專制”和“破壞法制”,要挾要停止對俄投資,甚至叫嚷要將俄羅斯開除“八國集團”。普京態度堅決,成功地頂住了各方的壓力,不僅回收了一些重要部門如電視臺和石油公司的控制權,而且以高票蟬聯總統。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徐喆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