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兵美國密歇根大學講席教授,《流動的圖像:當代中國視覺文化再解讀》
-
外國人看抗戰:中國的雙星誰更閃耀
照耀中國的雙星,在卡爾遜看來,是國共兩黨,更具體地說,是蔣介石和毛澤東。雖然他很清楚國民黨政治上保守專制,但他贊賞其對西方文化和科技的接受,認可國民黨現代化的努力,以及它是執政黨這樣一個事實。在共產黨人那里,卡爾遜感受到的則是一種蓬勃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全文]
-
特朗普接連針對中國,興奮了哪三種美國人
最具諷刺意味的地方恐怕是:不屑吃政治正確這碗飯的特朗普,生生地被里里外外各懷心思的人,包括他的通話對象,拿捏成了政治最正確的人,起碼是在扳倒中國這個共同的目標上。候任副總統趕忙跑出來圓場,說是一場誤會,許是不忍見老板被如此捉弄。[全文]
-
聆聽奧巴馬
如果還有人對奧巴馬的演說才能將信將疑,還有人懷疑一場草根性的群眾運動在中產階級的美國能否真正成功,還有人對激情和希望所能激發的巨大能量懷抱狐疑,那么在十一月四日,這個現代世界政治史上舉足輕重的日子,所有這些疑慮都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全文]
-
美國來信| 特朗普時代
整整八年之后,我又親歷了美國政治史上一個翻天覆地的日子,眼看著當年奧巴馬當選總統時所喚起的對未來世界的美好愿景,一夜之間轟然坍塌,被又一場似乎是拔地而起的草根性群眾運動碾壓得七零八落,而坐守白宮、能言善辯的奧巴馬也一時偃旗息鼓,不見了蹤影。但這一次,我感覺平靜,甚至有些釋然。[全文]
-
超越訴苦的歷史記憶
耶魯華裔學者孫康宜的回憶錄《走出白色恐怖》,在所有對極權主義時代的回憶錄作品中,顯然是獨具一格的,書名就隱含了作者寫作的深層動因,那就是不再糾纏于歷史的恩怨與清算,而是在細膩地追述個人、家庭或群體在政治壓迫時代的生命故事,來展現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人性仍然會有一線幽光在閃爍。這正如阿倫特在《黑暗時代群像》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樣:“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于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于凡夫俗子所發出的螢螢微光,在他們的起居作息中,這微光雖然搖曳不定,但卻照亮周遭,并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流瀉于大地之上。”[全文]
-
唐小兵:公共輿論如何走向精英式封閉
如果精英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蒼生,以一種舍我其誰的心態傲視底層,以一種真理在握的氣勢蔑視常識,那么啟蒙就走向了一種意識形態式的灌輸和宣傳,本來是一種在表達權上打造平等機會的啟蒙運動,卻似乎走向了最不具有平等感和平等意識的啟蒙心態,這種啟蒙文化最后走向自己的反面,吞食自己種下的苦果。知識分子的精英心態所導致的常識缺陷,知識匱乏,走向自我循環和封閉,最終僅貶值為一種公共表演是有其必然性的。沒有公眾參與,何來公共輿論?公共輿論的生產機制一旦形成并固定化,將會形成自身的強大邏輯,而湮沒知識精英的理性與判斷力。[全文]
-
唐小兵:怎樣對西方講述中國故事
可能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發展的形式,而不是發展所表達的具體內容。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不能依靠絕對的價值判斷來對中國現代的歷史做一個分析或者去評判,而是要把這個過程本身所采取的形式、所依靠的力量來作一個形式的分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