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
疫情封控中,復旦學生的一個場景震撼了我
22屆畢業生們,在三個月的時間中,用犧牲、忍耐、克己、克制、樂觀,詮釋了什么是更高的自由。你們是學政治學的,你們自己詮釋了政治哲學中真正的人道、自由、秩序的內涵是什么。[全文]
-
應對全球“治理赤字”,中共當作出較大貢獻
一個國家的制度和治理,決定了其發展道路和發展質量。今天,各國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制度和治理模式,這是21世紀政治學的一個大命題。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世界大黨,在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和治理探索上貢獻來自中國方案的政治思考和回答。[全文]
-
對抗式制度體系:西方之亂的重要根源
近年來,很多西方國家出現社會紊亂甚至失序現象,如債務危機、暴恐頻發、難民危機等。西方社會亂象叢生、治理赤字嚴重,表明資本主義正在出現系統性危機,并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究其原因,對抗式制度體系是導致西方之亂的重要根源。[全文]
-
中國自己的政治哲學怎么講?看看歐盟來學什么吧
在觀網年度論壇下午的自由討論中,各位專欄作者圍繞“政治哲學體系”的話題各抒己見。其中蘇長和提出中國的政治哲學沒法套用西方的話語體系。民主理論學者戴蒙德所說的“民主”其實并不能概括西方的政治制度。隨著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試著了解甚至學習中國,比如歐盟就想要學財政轉移。[全文]
-
思想者論壇:人類政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
本屆思想者論壇以“大轉折:裂變與重構”為主題,比較中西方發展實踐。與會思想者、復旦大學教授蘇長和認為,中國沒有選擇西方對抗政治發展道路,是人類政治文明之幸。[全文]
-
協商民主——防止democracy變成democrazy
從政治制度的國際比較來看,有的通過對抗制衡原則來安排政治制度,有的通過協商合作原則來安排政治制度。表現在民主問題上,我將民主分為對抗式民主和協商式民主良種。在對抗式民主指導下,我們經常看到democracy變成了democrazy。如今,democrazy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西式民主在國際上推廣后的代名詞。[全文]
-
中國東盟合作需要有共同的知識基礎
我在上海飛往雅加達的飛機上讀一本東南亞歷史的書,是西方人寫的。作為一名學者,我能夠對書中關于東南亞偏見性的知識保持警惕和鑒別。如果普通讀者全盤接受,其對東南亞的認識自然會受這類歷史書的影響。西方也存在一個東南亞學,西方也存在一個中國學。依靠西方的“眼鏡”看對方,這靠譜嗎?[全文]
-
你看到的是記者會,看不到的是話語權之爭
王毅在記者會答問中強調中國的“一帶一路”不是什么“門羅主義”,中國支持非洲的大項目工程更不是什么新殖民主義。有的外媒好用國際關系史上臭名昭著的詞匯亂貼在中國外交上,對中國外交進行“污名”,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等等都是展示外交話語的重要場合,恰當地利用這種場合糾正別人的不準確用詞,是必要的。[全文]
-
是時候打破西方“指數霸權”了
西方學術界已經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指數運動”,不僅給自己宣揚的某些主張披上了科學的光鮮外衣,也滋生出西方治理理論的“指數霸權”。12月5日,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研制的《國家治理指數2015年報告》在上海發布,打破了以往西方指數唯歐美國家馬首是瞻的扭曲局面。[全文]
-
國關學界的一種自覺:敢于用中國本土概念解釋別人
一個國家的社會科學如果充斥著外來概念,那么本國的學術表達一定會成為問題,外來概念對本國概念會起到格式化的效果,將本國社會和政治中的核心意義遮蔽、修改了,長期下去,文化主權自然會削弱,也很難談文化領導權。本文為在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成立大會上的發言。[全文]
-
如何讓西方聽懂中國政治話語
話語政治經常有一個尷尬現象,就是當你放棄和丟掉了自己的優秀和核心價值理念,完全跟著別人說而不是自己如何說,忘了自己的根和本的時候,別人有一天很可能把你丟掉的好東西撿起來,說你的東西才是好的。[全文]
-
從“命名”開始,中國說了算
“命名”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思維轉換效果。如果把“協商民主”譯成deliberative democracy,而非中國官方譯法consultative democracy,中文學術界對這一名詞的專利權就丟了。而第二種譯法,“協商民主”這個詞的根就在中國。[全文]
-
中國民主政治有自己的坐標
西式民主的動蕩,與中國民主政治和制度模式取得的成就形成了強烈對比,民主政治的坐標系正在發生位移。德國總理默克爾3月在柏林會見習近平主席時說:“認識中國不能套用德國的標準。”作為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民主國家,中國的民主政治坐標是聚焦在中國的歷史資源、文明自強、制度自信和實踐自覺基礎上刻畫出來的。[全文]
-
蘇長和:為什么說西式民主是地方性理論
去年,我有機會分別去非洲參加了中非智庫論壇和考察美國大選。在埃塞俄比亞,與會的個別非洲學者大談非洲市民社會、民主轉型等問題。會場設在亞的斯亞貝巴郊區一個度假村,走出會場,就會見到許多生活在底層的貧苦百姓,讓人不能不對會場內民主話題和會場外民生實態作對比,不由得想到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巨大差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