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里克特美國資深媒體人,The Globalist網站總裁
-
美國反思錄一| 同志成功了,可革命還沒鬧呢
革命建國的神話早已深植于億萬美國人心中。然而,美國歷史上只有精英階層的權力更迭,統治者從未見過革命者的刀尖。隨著保守的政治結構愈發扭曲,或許美國終將迎來一場革命的洗禮。[全文]
-
英國人錯怪了布魯塞爾,經濟這事兒歐盟說了不算
6月24日對很多英國人和歐洲人來說是個黑色的星期五,這一天將因為象征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離婚”而載入史冊。英國出了什么問題?歐洲出了什么問題?這個世界出了什么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里?作者認為,答案在中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走向孤立,而是走向融合。《全球主義者》雜志主編斯蒂芬·里克特賜稿觀察者網對當下時局進行了分析。[全文]
-
特朗普成功逆襲,靠的不只漂亮女兒
尊貴的共和黨精英們吃了一驚:暴發戶唐納德·特朗普居然成為共和黨內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一時風光無兩。其實他們沒必要大驚小怪,這個愛炫富、粗鄙又“賤格”的地產大亨正是共和黨精英主義的化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之謂也。[全文]
-
奧巴馬的長征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美國人有個壞毛病,萬里長征剛走了一公里便開始慶祝,忘了原來的目標在哪里。奧巴馬曾用優美的修辭粉飾太平,輕松地把帽子扣在了批評者的頭上。非裔美國人遠沒有贏得爭取平等權利的最終勝利。[全文]
-
莫迪真是印度的救世主嗎?
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無比激動地迎來新一任總理莫迪,各界普遍對他充滿無盡期許。這熟悉的一幕讓我們回想起2008年奧巴馬剛當選為第44任美國總統時。然而時至今日,恐怕除了最鐵桿的“死忠粉”外,美國上下普遍不再相信他是個“神選者”——這給今天陶醉在勝利中的印度傳遞了重要信息:一切到頭來很可能只是黃粱一夢。[全文]
-
硅谷其實一點都“不美國”
看看硅谷的模式,很多大公司是外國人、移民建立的,最多的是亞洲人。所以,硅谷為什么會建立?我有一個非常“不美國”的解釋。硅谷的建立主要依靠從亞洲到美國的科研人才,例如臺灣人、中國大陸人、韓國人、印度人,在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早期,這些國家中沒有一個有運轉良好的資本市場,在他們國內沒有風險資本。當時國內沒有硅谷那樣的創業條件。所以,硅谷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全文]
-
美國仍需證明自己是民主國家
我還記得自己在1970年代末參與學生政治。我當時和共產主義學生領袖辯論,他說:“你是資產階級豬玀,你根本不了解美國外交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持石油公司的生意。”我回答:“你是個單向度的人,一味認定美國是萬惡之源。”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后,有了伊拉克戰爭。我最近去德國的時候,拜訪了這位同學, 我向他道歉,我不該否定美國外交政策是由石油巨頭控制的。[全文]
-
中國“零售式”政治,美國不懂
2013年12月16日,著名政治評論網站The Globalist總裁Stephan Richter做客觀察者網,就全球政治體制等問題發表演講。他認為,西方常常說中國政府壓制人民,但中國當局怎樣利用社會媒體形成一種針對官員的信息反饋機制,美國完全沒能理解。這基本上是一種“零售式”政治。這對于西方民主是一個刺激,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形式。[全文]
-
美國這個大島國需要敵人
無論是國際關系或國內事務,負能量都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一個國家如何找到建設性的手段來將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 例如,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上天,促使美國人發動一系列科學項目。這不僅幫助美國在科學領域對抗蘇聯,還收獲了許多科技創新和物質利益。但蘇聯沒了,美國人開始掐自己人的脖子。[全文]
-
美國將發生一場社會革命
到目前為止,白人和男性以驚人的比例主宰著美國。然而,擺在共和黨面前的最大障礙是,美國的國民構成正在發生改變。美國正在轉變為一個種族融合、因而極其多樣化的社會,這與其余的主要經濟體是不同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