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外交與軍事觀察者,獨立評論員
-
遼寧艦旁談甲午,我們不會再像130年前那樣任人欺侮了
在與其他國家的軍隊進行面對面、硬碰硬的時候,我們更加有底氣和有實力去跟他們掰手腕。[全文]
-
向太平洋實射洲際導彈,中國展示可靠核威懾
通常為防止泄密,我國都是以高彈道向西北靶場進行導彈發射。這類導彈試射雖然提前有禁航通告,但是不對外公開宣布。而這一次我們進行向太平洋相關海域的導彈發射,毫無疑問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性能與實力。[全文]
-
一周軍評:動蕩的世界里,從香山論壇尋求和平之道
像北京香山論壇這樣同時將俄羅斯、北約和烏克蘭的官員、學者和前政要請到一場對話中的情況,不僅在當今的政治對話活動中寥寥無幾,甚至有一絲難能可貴。[全文]
-
一周軍評:115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致勝砝碼還是無用負擔?
一次牽扯規模上萬人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果全部目的僅僅像當年國府派八百壯士守四行一樣“為國際觀瞻”,那肯定是用力過猛,但以烏軍目前強力渲染攻占蘇賈意義的心態,與其說是“指到哪里打哪里”,不如說是更現實的“打到哪里夸哪里”。[全文]
-
一周軍評:殲-35都要上艦了,美國海軍為何“自毀長城”?
正在第三次試航中的福建艦被觀測到“疑似”進行艦機匹配科目的同時,美海軍下一代艦載機F/A-XX的預算卻遭到大幅縮減,大洋彼岸的這一動態,是“想明白了”的體現嗎?[全文]
-
一周軍評:菲律賓“后繼乏力”,我們的考驗又在哪里?
圍繞菲律賓海軍非法擱淺在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中菲兩國當面發生的只是一場類似“械斗”的小沖突,但背后的大邏輯,則在于中國與美國圍繞整個西太平洋的博弈。[全文]
-
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里?
臺灣方面調動“中統”的直系后裔調查局將許多有意前往大陸的黃埔人士“抓去問話”,阻撓、恐嚇他們的行程,“把人家嚇得不敢去”。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炮制了一系列否認黃埔軍校這一兩岸聯系的奇談怪論。[全文]
-
一周軍評:“不大一樣”的演習示意圖,“臺獨”美夢被無限壓縮
本周,在軍事領域最為重大的突發新聞自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島周邊進行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作為對于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講話最為直白的回應,這次演習的內涵和影響自然值得深入探討。[全文]
-
一周軍評:“5·20”將近,美軍拿什么來西太平洋“維穩”?
距離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不到一個月,美國能在西太平洋糾集什么樣的兵力來“維穩”竟然也成了不大不小的問題。[全文]
-
一周軍評:空警600能超過美國的E-2“鷹眼”嗎?
近期,空警600調度模型亮相福建艦甲板,人民海軍首款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怎樣趕超E-2“鷹眼”?“改為兩年一屆”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又將回歸,俄羅斯如何通過時隔一年重啟的“坦克兩項”來實現“醋和餃子”的辯證關系?[全文]
-
“意外”海試的下一代艦載機,將如何改變中國海軍的面貌?
遼寧艦完成維護保養出海試航,甲板上新機模型暗示了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的運用方向;與此同時,另一邊剛剛首飛的XQ-67A無人機,將為美國軍工帶來什么樣的“新概念”,也值得我們關注。[全文]
-
兩岸關系要健康發展,就不能有“中間商”
唯一在這種扭曲而對立的兩岸關系中能夠獲益的,只有居間期中的臺灣當局——沒有兩岸高度的政治、軍事對立,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真的決心走入也門戰場“無底洞”?
作為眼下這個坎上的臺軍核心主戰艦,在技術和成本之外,另一個必然逃不掉的問題就是時間。誰都看得出來,這個時間點還在決定用什么艦艏的設計進度,即使后面的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再順利,想要在2027年這個大家盛傳的時間節點之前建成這款船,幾乎是不可能的。[全文]
-
一周軍評:尷尬的B-1B與美國戰略空軍
就目前美國軍事發展來看,戰略轟炸機是相對最“高枕無憂”的領域:中俄現有的空基核打擊力量要么還在建設中,要么規模有限。美國B-21戰略轟炸機已投入試飛,中俄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平臺還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相對寬松的戰略環境下,美國空軍如何處理手頭新裝備與尷尬的老裝備的關系,值得觀察。[全文]
-
一周軍評:“水淹地道”能徹底擊敗哈馬斯嗎?
從某種角度上說,中國海軍和軍事力量的長期建設,已經讓擁有世界第一大海軍的美國開始討論只依賴潛艇作戰這種被19世紀英國人視為“卑鄙”的戰法,雖然多少有些挑戰性,但本身就可以被看做是中國國防建設的一個巨大成就。[全文]
-
一周軍評:加沙巷戰,以軍“不敗而敗”
作為受到美國最高優先度支援的中東傳統軍事強國,以色列仍然在這一地區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能在短期高強度戰斗中取得整體有利的地位。然而對于全世界主張正義的人而言,以色列的國家形象在此輪巴以沖突中已跌入谷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