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
-
西方眼中,中國共產黨不是“政黨”,因為……
中國不實行大眾選票支撐的政黨輪替執(zhí)政,即“政黨政治”,就是拒絕“自由”,就是一黨“威權體制”,只能靠宣揚“民族主義”和“辦大事”支撐。既然沒哪個政權總在“辦大事”,而且辦成“大事”也未必能支持政權生存,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zhí)政“不合法”,必然脆弱和不可持續(xù)。[全文]
-
中國學派的政治史觀
我對這套美國的政治歷史觀越來越不滿,對這套形成了霸權的話語系統(tǒng)越來越厭惡,甚至認為該把這套史觀扔到火塘里燒掉。繼續(xù)普及美國文獻、弘揚美國史觀,中國學人沒法在世界的政治學術界站立起來,而且有挖自家墻角的嫌疑。[全文]
-
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中國化?
社稷民本體制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制,在2000多年來一脈相承。中國共產黨強調的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實就是對民本主義的傳承和超越。[全文]
-
“中國學派”喊了多年,為何遲遲立不起來?
今天的中華文明是個被西方文明包圍的孤島。我們的應然選項不是孤芳自賞,不是從根本上、從方法論上排斥西方學問。中外政治文明需要能“對話”。[全文]
-
美國人不了解中國共產黨,也不了解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了扭轉“相對收益”中成為輸家的局面,美國寧愿“雙輸”。中國是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主要支柱,而非霸權的挑戰(zhàn)者,美國竭力打壓中國,是致命的誤判。但是中國打不垮,重壓之下政策隨意性會更小,內政會越來越實事求是,上下同心、團結一致,越來越實現“強起來”。[全文]
-
中共百年奮斗是中華文明的新年輪,不是西方哲學長歪的樹杈
毛主席沒有接受社會分化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斷言。他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國家充斥資本主義成分。我黨百年奮斗超越了19世紀馬克思階級斗爭驅動歷史的認識,超越了20世紀蘇聯(lián)的實踐,更不是西方歷史哲學中長歪了的樹杈。[全文]
-
什么是社會進步的標準?
當今世界各國都為自己的社會文明驕傲,爭論不休的是先進與落后的標準。平民的選舉“民主”和精英的各種“自由”能解釋世界各地的進步?若不能,用什么取代?不滿“民主、自由”兩大相互矛盾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劫持全世界社科學者的議程,從現實出發(fā),筆者拋磚引玉,企圖另起爐灶,為的是議程轉換。[全文]
-
“ 平民主義”是如何被譯成“民粹主義”的?
盡管“populism”有些微的自嘲貶義,基本還屬中性,歐美不少著名政治家自稱“populist”。但中譯“民粹主義”完全是貶義,近乎謾罵,以至當今不少中國學人理直氣壯地著文譴責之。但若將“民粹”改為“平民”,批判文章會立即喪失形式邏輯。[全文]
-
世界一流大學不白給學位,你需要努力去掙
應該一開始就意識到,我這個某省、某市的高考狀元,在這里什么都不是,因為每個同學都是某省、某市的狀元。所以,忘記高考分數,那不過是進入北大的敲門磚。[全文]
-
中美貿易戰(zhàn),是一場冰凍和平之戰(zhàn)
美中和平可以被冰凍,但同樣被冰凍的還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戰(zhàn)爭。盡管美國軍工聯(lián)合體豢養(yǎng)的“旋轉門”官員需要以談論“戰(zhàn)爭”、談論“戰(zhàn)勝”來支撐國會的軍費撥款。但無論他們“談論”什么,都無力發(fā)動傳統(tǒng)“熱戰(zhàn)”,至多能冰凍和平。[全文]
-
政府花錢把社區(qū)事務外包給NGO,竟忘了……
黨的基本性質是扁平組織,基本任務是組織動員居民,把“群眾”組織為“人民”,維護人民權利。我國有9000萬黨員,幾乎每10個成年人里有1個,但都市居民區(qū)卻沒有共產黨支部。我國不斷派員去新加坡學習社區(qū)管理,讓那里的官員們十分吃驚,因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效法的就是中共早年的社區(qū)管理。[全文]
-
把愛國者稱為“賊”,在任何國家都是耍流氓
愛國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體面而高貴的情感,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把愛國主義變成了以鄰為壑、為了自己民族、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他國、他民族的利益,這就變成了“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一種自私的愛國主義。[全文]
-
現實永遠會告訴我們,科學家的祖國從不虛無
我曾經的室友,他是最早的公派留學生;赴美不久,他信了基督教,很快開始激烈批評祖國;他在美研究最尖端陶瓷材料,可畢業(yè)后卻找不到工作,因為無法通過“安全檢查”。最終他當了個質檢員,過上了普通而平靜的美國生活,但永遠不會成為陶瓷材料專家了。[全文]
-
經濟繁榮、官員廉潔、社會均等,三者共存為什么這么難
在全球化中暫時獲得較大利益的一些我國精英痛斥“福利國家”,痛斥“民粹”,故意忽視“福利經濟學”,故意忽視不少“福利國家”的市場競爭力和人均收入排名在前,故意忽視美國也在社會均等化上穩(wěn)步邁進。我國是時候由政府主導,大力投資社會領域的均等化了。[全文]
-
若美國認定其霸權地位與中華民族復興不相容,會發(fā)生什么?
我國面臨四十年未有之變局。改革開放以來,與美國和世界“掛鉤”是我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動力源。遇到復興大業(yè)的最后一道門檻,我國面臨七十年未有之變局。無論是否有“中國世紀”,貫穿21世紀的必是世界的“中國問題”。[全文]
-
大學為什么要培養(yǎng)理想主義
什么是理想主義?為什么大學要培養(yǎng)理想主義?潘維教授嘗試在這篇演講中試圖回答這兩個問題。理想主義是一種道德觀念,培養(yǎng)出具有理想主義的青年人,是大學教育的目的,更關乎國家的未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