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森·加德爾斯:回憶王座背后的賢者
——《世界郵報》主編訪談李光耀
關鍵字: 新加坡李光耀威權主義儒家全球化多元文化普世規范網絡審查自然,美國人試圖讓所有人都改信耶穌。事實上,不只中共領導人,當今中國社會的許多人都認為美國人是西方最熱衷傳道的民族:其他人不過是和你做生意而已,美國人卻想讓你改變信仰。以前是基督教,現在是美國版的人權和民主!中國領導人管它叫做“人權”帝國主義。
西邊的太陽沒那么快落山
加德爾斯:在鄧小平政策的作用下,西方500年來首次不再對世界事務具有主導性影響力。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到來前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是否是最后一個“西方的世紀”了?
李:沒有這么快。我不同意這種末日論。首先,當我們談論亞洲時,實際上我們談論的是中國。沒有中國,亞洲在世界上不會有這樣大的影響力。中國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它會成為最受尊敬、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嗎?它會擁有令他人艷羨的技術、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嗎?它拿得出具有凝聚力的歌曲、歌詞和思想嗎?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相較于上面這個較長的過程,中國以及亞洲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向西方說“不,別再對我們指手畫腳。”當年,英國讓出世界頭號大國地位,美國毫不費力地繼承了這個位置。英國人雖然不舒服,但他們仍不失風度地讓出了頭把交椅。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需要美國的幫助。為此,英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并且被迫拆散了大英帝國。因此,美國是在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的互相遷就中優雅上位的。
正如英國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說的那樣,既然美國要成為新的羅馬,英國便決定扮演新的希臘;換句話說,就是像希臘人幫助羅馬人治理羅馬帝國那樣,幫助美國吸收英國的經驗。至少在根源上,英美兩國有著共同的語言和文化。
但現在,如果美國要讓位于長期受鄙視的亞洲人——那些腐朽、軟弱、腐敗的亞洲人,不要說在全世界范圍內被亞洲人取代,就算只是讓出西太平洋地區,美國人的感情上也很難接受。由于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這種調整無比困難。美國人認為他們個人至上、自由至上、不受束縛的言論自由等理念是普世性的——但它們不是,過去也從來不曾是。
事實上,美國社會之所以能在如此長的時期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不在于這些理念和原則,而在于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條件,豐富的自然和人才資源,移民從歐洲帶來了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再加上美國東抵大西洋、西臨太平洋,舊世界的沖突離美國本土非常遠。
正是這種文化優越感,使美國媒體專門給新加坡挑刺,批評我們專制獨裁、過度統治、過度限制、造成社會上萬馬齊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沒有遵從他們的說教,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思來管理國家。在整個東亞,不管在臺灣、泰國還是韓國,美國的原則和理論還未被證明成功過。如果這些國家在未來五至十年能變得比新加坡社會更美好,那我們再引進他們的實踐經驗,再迎頭趕上也不遲。
如今的美國充斥著普遍的犯罪和暴力:兒童持槍殺死另一個兒童;社區鄰里缺乏安全感;老人們感到被社會遺忘;家庭分崩離析。美國媒體不但肆無忌憚地攻擊本國領導人的誠信與品格,指責所有的當權者,還怨天尤人,唯獨不進行自我反省。
加德爾斯:布熱津斯基曾說過,“對于美國,我最擔心的是美國文化的自我腐敗,我們百無禁忌的文化大雜燴可能會削弱自身的能力,使我們不但無力維持世界政治領袖的地位,甚至最終在各方面都不足以為人師表。”
李:我說話不像他那樣妙語連珠,但他基本意思說對了。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了。個人至上和言論自由的理念一旦過了頭,便會產生反效果,它們使美國難以維持社會凝聚力。亞洲人看得很清楚,美國的方式不管用。
加德爾斯:換句話說,“以自由為名的極端主義是一種惡。”
李:要建設一個健康的社會;要讓每個公民安全地享受自由;要讓女孩和老嫗都能晚上上街散步;要使年輕人不淪為毒販的獵物,我們不會追隨美國模式。我們環顧四周,發現日本和德國做得更好,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美國的社會秩序并不理想,但其他許多方面顯然值得我們效仿。美國人如何籌集風險投資,如何承擔風險,如何創建新公司,都值得我們效仿。這是我們從法國、德國和日本都學不到的。
它不僅是創造理念,而是一種把新理念變成現實、并將其投入市場測試的能力。全世界都非常欽佩美國的這個優點:讓所有好點子去自由競爭、百舸爭流,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帶你找到真理——原來在此!
2015年的新加坡
加德爾斯:在一個讓所有人自由發揮創造力的社會中,難道創新精神和主動性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嗎?
李:不,事實并非如此。社會中最頂尖的3-5%人群在思想的自由競爭和碰撞中如魚得水。對他們來說,你可以把雞蛋豎起來,問:“這么放可以嗎?”但亞洲廣大的人民群眾超過半數是文盲,另外接近一半剛脫盲。如果你讓他們這么做,會造成一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一個社會或許可以在先鋒的引領下前進;但如果整個社會都變得和他們一樣前衛,就會散架。讓他們在前面開路,待道路鋪平、系統調節有序后,其他人方可效仿。
在這種情況下,我說,來吧,讓互聯網來吧!看有多少新加坡人會接觸到各種五花八門的想法——包括一些我們不希望他們接受的瘋狂想法——也就5%吧?沒問題。
在這種智力激蕩之下,整個社會將更具有競爭優勢。但如果全社會天天接觸暴力和色情,任憑這些圖像充斥屏幕,那整個社會就全毀了。
加德爾斯:在信息時代,這難道不是一種過時的看法?這里我引用以色列前總理西蒙·佩雷斯的話:“過去,政府權力主要來源于它對知識流動的壟斷。后來,所有人都能獲取知識。自此以后,出現了一種永不休止的新動態。每個公民都能成為自己的外交官、自己的管理員、自己的統治者。有現成的知識教他如何行事。他再也不會仰視高高在上的領導者,無條件地接受他們的驅使。人們有了自己的判斷。”
李:這話說只對了一半。每個律師都知曉法律,但他們彼此都很清楚,到底誰更優秀、誰最優秀?掌握的知識越多,人們就越清楚誰最適合做某一份工作。在內閣會議上,每個部長得到的信息都是一樣的。最終打破僵局促成決議的人,不見得是最善辯的,但經驗告訴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判斷,因為事實已反復證明他們是對的。影響世界的力量并不在于信息本身,而來自對信息更準確的判斷。我們的天賦和才華各不相同。這一點即使在信息社會也不會改變。
世上再無孤島
加德爾斯:美國最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我以前覺得李光耀代表著未來。現在,我認為他代表著過去。在今天這個時代,你無法控制信息的流動。”微軟的比爾·蓋茨說過類似的話:“新加坡希望兼得魚與熊掌,他們既想接入網絡空間,又想保持對信息的控制權,避免對當地文化造成影響。”
蓋茨說:“然而今天,沒有什么地方是一個孤島了,”新加坡也不例外。你只要上網,便會接觸到麥當娜猥褻的歌詞;便會遇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這樣的人把你稱作獨裁者。你到底代表著過去,還是未來?魚與熊掌,你能否兼得?
李:我了解兩條根本性事實:第一,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不改變就會落后,并成為歷史的旁觀者。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并且要快速改變。第二,不管科技怎樣變,我們養育下一代的方式一直沒有改變。
從小部落到大國家,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并沒有改變。如果孩子不再尊重長輩,不再視家庭為神圣,整個社會將岌岌可危,甚至解體。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父母的愛,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鄰居間的友愛,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統治者的權威。
如果媒體總是拆領導人的臺,總是貶低他們;如果媒體都認為不能只看領導人的表面功夫,必須非難其動機、指責其人格,并且認為無人能比媒體人更洞察真相,那么這個社會將產生困惑,并最終走向瓦解。媒體的攻訐可能使報章銷路大開,但將給社會運行造成困難。
即使在今天,成就良政仍然需要在不同觀點間取得平衡,我們必須堅持一條基本真理:世上有對與錯、善與惡之分。不管媒體或互聯網的影響是好是壞,我們不能放任自流,任憑社會受其影響。如果每個人都通過衛星電視收看色情節目,那么世界各國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否則我們就是在摧毀人類文明,還拖累年輕人與其陪葬。如果一個社會不能保持平衡,它便沒有未來。
加德爾斯:如此說來,網絡審查是對社群價值的肯定咯?
李:要我來說,我會說得更重。這是涉及社群認同的問題。當我還在英國做學生的時候,曾在報紙上讀到一則小通告,其中提到因為某某人離了婚,所以白金漢宮不能向他發出邀請。現在,白金漢宮已經向有婚外情的女子敞開了大門。
某種屏障已被撥開。但是,這種社會習俗和約束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衛護社群里的標準。即使我想在自家院子門前交配,社會也不允許我這樣做,不允許我用私事這個借口來搪塞。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孩子們就會在困惑中成長。因此,政府和社會必須站出來說“停!”這便是社會約束力的價值所在——這些約束是必要的,因為它們能讓人們明白,某些行為是超越底線的。
多元文化和空調
加德爾斯:回首過去的道路,構成新加坡最關鍵的部分是什么?
李:我們的社會不是單一的、同質的。如果新加坡像日本一樣,那么很多問題就不會存在。但是,新加坡人民是被英國人扔到一起來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著比過去更美好的生活。
不同種族的人們——印度人、中國人、馬來人——需要達成某種相互包容的社會契約。否則,就不可能取得共同的進步。如果你想壓制另一種人,堅持讓他們遵循你的生活方式、遵守你的社會禁忌,那么整個社會就會瓦解。因此,相互包容、寬以待人的社會契約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大前提。
加德爾斯:除了對多元文化的包容,還有什么其他因素使新加坡走向成功?
李:還有空調。對我們來說,空調是最重要的發明,也許是最具歷史意義的發明之一。它使人類得以在熱帶發展,改變了文明的性質。
沒有空調,你只能在涼爽的早晨或黃昏工作幾個小時。我當上總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務員機關大樓里安裝空調。這是提高公共效率的關鍵。
(作者供稿,觀察者網劉旭爽、楊晗軼翻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美國關稅緊咬,中國太陽能企業找到新路子” 評論 66德國經濟停滯,“執政聯盟內訌升級,可能垮臺” 評論 132成功著陸!神十八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評論 182印尼新總統的“金磚雄心”將如何重塑與中俄關系? 評論 46數量創紀錄!大批富人正計劃大選后逃離美國 評論 23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