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季度GDP增長7.7%,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8%,到底原因何在?經濟增長轉變太急,譬如像現在這樣投資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容易出亂子的。提高消費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也需警惕,中國決不能變成美國那個樣子,消費比重畸高,儲蓄和投資過少,致使國際貿易逆差,外債高筑,靠印票子維生……
閱讀
-
與發達國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談判,手續繁瑣,附加條款多(常常包括人權狀況等),早為發展中國家所詬病。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另起爐灶,是對帝國主義經濟秩序的有力挑戰……
閱讀
-
國務院對組建中鐵總公司的《批復》中規定:鐵總公司注冊資金為10360億元人民幣,不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驗資。因此,在可預見未來,不存在中鐵總公司私有化的問題,資產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目前也不是個問題,真正的隱患在于……
閱讀
-
為了減輕債務,日本政府在1987年把日本國鐵拆分為6個地區性客運鐵路公司以及一家全國的貨運鐵路公司,實現民營化。可是民營化后的客運鐵路只承擔了總債務的31%。它們拿走了全部運營,卻把總債務的69%扔給了日本國有鐵道清算事業團……
閱讀
-
近日,向松祚先生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中國經濟規模2016年將超越美國的預言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向文中所做的計算包含幾個經濟學概念上的模糊之處,混淆了名義GDP和實際GDP、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的區別。此外,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不依靠凈出口,人民幣升值并不會導致經濟增速跌落。不論中國的GDP究竟會不會在2016年趕上并超過美國,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閱讀
-
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在金融界有著絕對權威和清譽的數值,在金融界有著極其廣泛應用的風向標。全球有大約價值360萬億美元(相當于50個中國的全年GDP)的金融合約要用到LIBOR利率。然而,LIBOR丑聞揭露了金融寡頭利用體制漏洞投機倒把的事實,而且他們這樣做已經不是一兩天。但是英國監管機構卻扮演了幫兇的角色。他們不僅默許了虛報數據的做法,甚至可能鼓勵或要求相關銀行這么做。此次事件無情地揭露出一個事實:金融寡頭扶植起來的政府始終和金融寡頭站在一起。目前,圍繞著該丑聞展開的是激烈的政治斗爭,財政大臣極力推卸責任,羅姆尼也想依次為把柄攻擊奧巴馬。但是金融大鱷們始終沒有收到應有的懲罰。
閱讀
-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出現貶值跡象,這里并沒有什么“陰謀”,基本屬于合理波動。2012年中國經濟雖然在全球仍然算是一枝獨秀,但是增長速度下降了很多,外貿數字很不理想,所以人民幣也對美元貶值了。金融資本在國際間一刻不停的流動,一是為了規避風險二是為了賺取利潤,合理合法,沒必要做太多的猜測。然而,某些媒體報道不負責任:“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幣存款累計增加2663億美元”,這個數字很離譜。跟據央行的數據,只有1374億美元。另外,有些財經觀察員為了賣書,大肆宣揚“人民幣會大幅貶值”蠱惑人心。最后,金融資本做多美元,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要造輿論聲勢,讓老百姓沖進去接盤。
閱讀
-
評論(7)
|
2012-07-27 12:24:25
2008年的經濟刺激計劃招致了很多的批評。批評者認為四萬億之罪有三:地方政府債務增多,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客觀的說,他們的觀點并非空穴來風,但是不能把4萬億的貢獻一概抹殺,更不能因噎廢食。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后主持召開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指出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措施包括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等,但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筆者認為,沒有投資,經濟就沒有動力,也就談不上消費。現在談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正是時候。
閱讀
-
評論(9)
|
2012-07-03 14:20:37
郭樹清在講話中說,“讓我們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為基礎來進行分析和比較。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7萬億元,其中最終消費為22.5萬億元,資本形成為22.9萬億元,凈出口為1.2萬億元。照此計算,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差不多是絕無僅有,而且就大國經濟而言,歷史上也不曾有過先例。一些經濟學家因此而懷疑中國的核算方法與國際通行規則存在較大差異。然而,即使我們按照45%的儲蓄率來計算,目前中國一年的總儲蓄也超過21.5萬億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約3.4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因此,中國不能說資金短缺。”郭主席儲蓄率52%的數字,大概是資本形成和凈出口之和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郭主席根據這個數字,很樂觀地認為中國不存在資金短缺。是這樣嗎?恐怕不是。
閱讀
-
最近關于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引起了輿論的廣泛緊張。本來輿論關注養老金這件事沒什么新鮮的,諸如中國養老金賬戶空轉、入不敷出的消息頻頻見于報端,但是引起輿論緊張卻是頭一遭。大體原因在于這次人社部公開主張應延遲居民退休年齡了。由于某些媒體不辭辛勞地歌頌歐美高福利制度的人性與人道——諸如微薄上流傳甚廣的德國人做三休四的謠段子至今受人追捧,如今一向追求活到老學到老同時也做到老的中國也開始呈現出好逸惡勞最好是不勞而獲的社會心理,在這種社會心理之下提議延遲居民退休年齡,那自然要引起決大多數人的關注和反對。那么,我們國家是不是像歐洲諸國那樣真的會陷入養老金缺口的萬劫不復中呢?是因為養老金缺口問題所以開始動退休年齡的腦筋么?養老金的缺口到底缺在哪里呢?
閱讀
-
希臘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債務太多,償還能力出了問題。2011年希臘的國債為該國GDP的157.7%,光這一年支付的利息就相當于GDP的6.9%,政府每賺10塊錢就有2.76元付利息,這還不算本金。債務總是要償還的。如果債務可控,那么一切都好說。如果債務狀況惡化了,像現在的希臘一樣,隨著債券信用喪失,沒有人愿意再購買新的債券了,借新債還舊債這條路就走不通了。最后債務還是要由全體人民承擔。就如同英國政治活動家威廉·科貝特在談到英國的債務時曾經說過的那樣,英國的一切公共機構都是“皇家的”,但是債是“國家的”。對此,馬克思總結道,“在所謂國民財富中,真正為現代人民所共有的唯一部分,就是他們的國債。”
閱讀
-
希臘債務仍然在增加,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4013億歐元,相當于該年GDP的159.3%。所以為了拯救希臘,光靠緊縮還是不夠的。除了節支,更重要的是設法增收。新聞報道大多把著眼點放在了緊縮上,很少告訴人們為了增收希臘打算做點什么。希臘政府希望2012年的財政收入能夠在2009年的505.85億歐元的基礎上增加到608.44億歐元,增長16.9%,并進一步在2015年能夠達到649.56 億歐元。這樣,政府收入將相當于GDP的43%,而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可以從2009年的14.3%降低到7.9%。
閱讀
-
進退兩難的美國和歐洲都自欺欺人地唱起了“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的夢話。債務危機不平歇,這些都是空話。如何在目前的局勢下實現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呢?所有人都知道財政緊縮政策實現的是經濟停滯和失業增加。在債務危機下,怎么會有強勁的國際投資呢?債務危機不平息,金融體系就不穩定,投資也無從談起。而且,在發達市場經濟中,國債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國債的收益率是市場利率的基礎。國債出現問題,金融市場上的利率必然高企,投融資的成本必然很高,這顯然不會激發投資熱情。
閱讀
-
社會上存在一種普遍看法,即中國生產的商品能夠橫掃世界主要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很多人一方面認同我國勞動階層需要大幅度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又擔心勞動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會導致中國生產商品價格的提高,甚至進而降低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