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思想與社會》編委
-
“兩個結合”中,蘊含了第三個結合
中國式現代化有一面是中國式的全球化,沒有中國式的全球化,中國式的現代化其實是不可能的。[全文]
-
學好西學才能學好國學,否則只是海外漢學的仆從
這個時代的學生應該有平視中西的視野、貫通中西的抱負?,F代的專業壁壘困不住《論語》等古代經典。學好西學才能學好國學,否則對中國學術的解釋工作,無非就是找國學材料去充實那些或時髦或過時的西方人文社會科學框架,做海外漢學的仆從。 [全文]
-
康有為:看透了十九世紀,卻走不進二十世紀
康有為之正確,在于看到了十九世紀。中國從未有人那樣清楚地看到整個十九世紀??涤袨榈氖?,在于他只看到十九世紀的表征,沒有看到其原理性矛盾,沒有看到十九世紀因此必然解體;在于他依靠十九世紀對付十九世紀,無力解釋舊世界體系的崩潰與新世界體系的產生。[全文]
-
儒家引導中國崛起?
現在我特別擔心儒家復興走到第三階段,被沖昏頭腦。非常簡單粗暴的解釋、非常美麗但是激進的訴求只能把儒家耽誤掉。我希望這個政治的階段趕緊過去,回到第二次學院階段上,先好好地為往圣繼絕學,先別著急為生民立命。[全文]
-
從兩個三十年到三個三十年
近年來,國內的五四運動研究表現出不同的方向。保守主義傾向繼續發酵,對五四運動的否定從部分轉到了整體。但某些魯莽的保守派忽略了,人民共和國是中國革命的產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也影響了對待共和國的態度。五四運動是上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是不折不扣的共和國基石之一。[全文]
-
孔夫子與天安門廣場的政治地理學
在新中國的心臟地帶出現了舊中國圣人的雕像,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全文]
-
論中華傳統的根本特性
作為中國革命、發展與崛起的主導力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造就了中國最基本的現實,而這也就意味著,它是傳統的又一次重生。本文要發掘,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新的歷史面目變形重生的傳統因素究竟是哪些,把馬克思主義化掉的那個“中國”究竟是什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