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防疫的科學背后,處處繞不開政治
第四,中國目前全程疫苗接種在全球范圍內位居前列,但依然有明顯的短板。
中國民眾對疫苗的接受度更高,“疫苗陰謀論”“疫苗有害論”沒有在社會上大肆流行,因此全程接種率已經超過美、英、法等發達國家。
但可能由于中國疫情防控較好,相當一部分民眾沒有緊迫感,加強針的接種率反而落后于不少國家,而對奧密克戎侵襲下的重癥保護來說,加強針也是相當重要的。
中國老年人的接種率更不容樂觀。今年3月4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表示,6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較低,不足40%;另外,有11個省份的老年人基礎免疫的接種率小于等于80%。這些老年人數據都低于全國總體水平。
最近香港的研究表明,當地奧密克戎疫情85.5%的住院病例和95.8%死亡病例來自于60歲以上老年人,而大約90%的死者沒有完整接種過兩針疫苗。
對于完全接種還打過加強針的年輕人而言,這類信息或許有助于在感染新冠時緩解焦慮,畢竟焦躁不安的心態也不利于自愈。但顯然不能只從這方面看問題,新冠對未完全接種的老年人,還是有很大的現實威脅。
探討新冠疫情要尊重科學,這當然是正確的,不能不顧科學蠻干。但引用科學研究的結論,要注意研究本身的背景條件,不能簡單地套用數據,也不能片面引用對自己的觀點有利的數據。最近輿論上的討論非常熱鬧,不管持什么立場的人,很多都在用別國數據來為自己背書,卻往往不交代數據獲得的時間、各國的背景,這本身就是缺乏科學精神的表現。
有些人或許只是缺乏科學精神,但也不能排除有些人故意利用許多民眾相信科學卻不懂科學的特點,蓄意為了某些政治目的,大做文章,煽動輿論。
抗疫不只是科學,首先是政治
有兩個最近很常見的說法是“要講科學,不要政治化”,“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然而,防疫的重中之重恰恰是政治決策。科學只能負責提供其“專業”范圍內的參考信息,政治的“專業”決策理當由政治家來做。
對于社會而言,即使有少部分人能從疫情防控中獲利,總體來看還是一件不得不考慮如何分擔損失的事。親人不幸亡故是損失,封城經濟停擺是損失,“共存”后商業萬一不景氣也是損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慮讓哪些人承擔多少損失,這顯然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不同社會對死亡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生命的價值是否能夠衡量,該如何衡量,也是政治問題。
英國目前每天新增的因新冠死亡人數為150左右,每百萬人口為2.34,大部分人及其親友確實都不會感受到直接的威脅,因此許多民眾連口罩都不戴。
英國人口約6700萬,就按7000萬比14億的人口比例簡單估算下,中國每天也要因新冠新增死亡3000人,每月就是約9萬人。
當然,如前所述,這樣的套用是不恰當的,中國即使與病毒“共存”,也不大可能像一些西方國家那樣完全“躺平”,而會繼續執行公共交通戴口罩、進入商場測體溫等政策,可以減緩病例的增加,從而減少單位時間新增的死亡數字。
我們看上去可以通過已有的實證研究來估計這些措施可能的效果,但民眾心態也會導致措施執行不到位,比如口罩不好好戴。當你增加參數,而每個參數浮動的范圍又比較大時,結果很可能“隨心所欲”,科學意義就不大了。
但是這里為了討論方便,就給死亡數打個極限折扣,幾乎一折吧——哪怕每月只有1萬位新冠患者死亡,很可能依然對社會帶來巨大的心理沖擊。要知道,現在中國累計也只有4000多位新冠患者死亡,一個月就比累計量翻倍還多。
注意這還只是設定一個“極限折扣”,實際情況很可能更糟糕;這還只是一個月,看到幾個月累加的數字后呢?要判斷普通民眾在這些設定下做何反應,是否會導致社會動蕩,并非醫生或科學家能做的“專業工作”,而是要靠政治判斷。
同樣人心難測的是,即使支持“共存”的人,萬一自己染病或家人不幸身亡,很可能又變卦了。當然我們也不用去苛責這樣的人,這是人性使然。但問題在于,“共存”輿論看上去有不少人支持,如何分辨堅定和不堅定的支持者,真正把握民意的變化,也不是醫生或科學家能給出答案的,社會調查恐怕也難以通過精巧的問卷測出潛在變卦者的比例。
再舉個例子,“居家隔離”還是“方艙隔離”,也是最近人們討論的熱點。
標簽 新冠疫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我愛你,中國》原唱葉佩英逝世,享年87歲
2022-04-08 07:26 -
武警將接管上海社區?造謠
2022-04-08 07:21 網絡謠言 -
上海網信辦:進一步查處網絡圈群造謠行為
2022-04-08 07:06 網絡謠言 -
隨申辦“核酸碼”功能上線,明日起在浦東新區試用
2022-04-07 22:55 抗疫進行時 -
孫春蘭在滬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緊盯封控、流調、轉運等重點環節
2022-04-07 22:42 抗疫進行時 -
上海規模最大方艙醫院即將投運,市長龔正檢查工作
2022-04-07 22:15 抗疫進行時 -
胡春華主持召開就業形勢座談會
2022-04-07 20:28 -
香港浸大前學生會長被判9個月:拒捕、意圖妨礙司法公正
2022-04-07 19:52 香港 -
上海通報兩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問題,兩人被處理
2022-04-07 18:25 抗疫進行時 -
美財長威脅“若武統,必制裁”,中方駁斥
2022-04-07 16:40 兩岸關系 -
北京:非必要不出京,老人和兒童盡快接種疫苗
2022-04-07 16:21 抗疫進行時 -
廣州:省外來穗貨車司機閉環管理后每人每趟可獲補貼100元
2022-04-07 16:11 抗疫進行時 -
青海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李杰翔被查
2022-04-07 15:27 高層人事 -
全國新冠疫苗接種328637.3萬劑次
2022-04-07 15:11 抗疫進行時 -
買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當寵物屬于犯罪?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2022-04-07 14:5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無錫一居民樓發生爆炸并坍塌,2人受傷
2022-04-07 14:48 -
多架次運-20降落上海虹橋機場
2022-04-07 14:33 抗疫進行時 -
人民日報評超齡農民工:相關政策最好留足“緩沖期”
2022-04-07 14:10 聚焦三農 -
網民稱因30萬彩禮分手,甘肅正寧:已限高8萬,但治理難有抓手
2022-04-07 13:57 婚姻故事 -
不認缺電還稱“電費太便宜”,臺網民怒了
2022-04-07 13:54 臺灣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