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防疫的科學背后,處處繞不開政治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岑少宇】
隨著奧密克戎成為新冠主要流行毒株,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松了管控措施,而最近疫情在國內的發展,也使許多人切身體驗了管控措施帶來的不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出現了許多關于“共存”與“清零”、“科學”與“政治”的討論,兩段對防疫專業人士的采訪錄音廣泛傳播,更是引爆輿論。
一些科普人士和防疫工作者主張“新冠等于大號流感”,面對奧密克戎可以很快“共存”甚至“躺平”,或者面對困難就完全倒向“居家隔離”……
這類言論在網上確實得到了不少支持的聲音。質疑封控政策的人,有些是確實因物資供應不足,或經濟壓力、其他心理壓力而焦慮;有些是全家都打了加強針,覺得“共存”風險很??;有些是在防疫中感到挫敗;有些是真的擔心與國際脫節,背上額外的負擔……但也不排除某些偽科普人士故意炒作輿論,甚至被懷疑是“網軍”。
疫情蔓延之時,焦慮的人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或試圖尋求不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仔細分析現實,目前的條件還不足以讓中國社會主動與病毒“共存”。
奧密克戎的危害依然需要重視
盡管奧密克戎的致病性、致死性都弱于先前的主要流行毒株,但我們在評估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奧密克戎傳播迅速,感染人數大,即使致死率低,造成的死亡總數未必少,甚至與之前毒性更強的毒株比差別都不大。用“大號流感”來形容,并不恰當。
有些國家不同波次間對比明顯。比如英國在2021年初時應對不力,每日新冠造成的死亡數最高超過了18人/百萬人口,而奧密克戎侵襲時,最高為4人/百萬人口左右。
但在有些國家差別就不大。比如“持續拉胯”的美國在2021年初時,每日新冠造成的死亡數最高約10人/百萬人口,而奧密克戎侵襲時,最高接近8人/百萬人口,下降并不多。
至于德爾塔,肆虐的時間如果大致認為在2021年8到10月間,從曲線圖可以看出,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每百萬人口致死數均不如奧密克戎。
如果現在中國就主動放松管控,可能會導致大量人口感染,考慮到人口基數大,因新冠死亡的絕對數不會少。
第二,不能簡單地套用海外數據。
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先前更為致命的多種毒株都已經廣泛流行,造成大量死亡。其中很多老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甚至一些對新冠病毒反應劇烈(比如形成“免疫風暴”)的年輕人,如果遭遇的是奧密克戎,也有可能不幸去世。因此,先前毒株的流行,相當于“拉低”了海外的奧密克戎致病、致死數據。
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還沒有遭遇過新冠病毒的大規模侵襲,面對奧密克戎時自然就不存在這樣的“拉低”效應,很可能會蒙受相對更大的生命損失。
新西蘭之前的防疫工作也比較好,沒有遭遇大規模侵襲,但奧密克戎登陸后,新冠造成的死亡數明顯增加。而在3月23日宣布取消多項防疫措施后,死亡數進一步攀升,每百萬人口中每日新冠造成的死亡數已經超過英國一大截,逼近英國在奧密克戎疫情中的峰值。新西蘭位于南半球,之后天氣將更為寒冷,這一數據很可能繼續增長。
第三,也不能簡單套用國內數據。
國內現有的數據,是在感染者都能得到全力救治的情況下實現的,各地一般都盡最大努力避免出現重癥和死亡病例。
誠然,在“共存”后絕大多數的奧密克戎感染者自始至終都將是輕癥,和現在也沒什么不同,完全不需要救治。但總有小部分人會發展為肺炎,其中又有極小部分人發展為重癥。當患者總數增加后,未必保證能夠獲得與現在一樣的醫療條件,從而造成死亡率上升。
除了醫療資源因病例增加而出現緊張外,甚至還有必要考慮到,比起現在的情況,“共存”狀態下各方面對新冠重視度可能下降,這也會影響新冠患者所能獲得的醫療資源。
標簽 新冠疫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我愛你,中國》原唱葉佩英逝世,享年87歲
2022-04-08 07:26 -
武警將接管上海社區?造謠
2022-04-08 07:21 網絡謠言 -
上海網信辦:進一步查處網絡圈群造謠行為
2022-04-08 07:06 網絡謠言 -
隨申辦“核酸碼”功能上線,明日起在浦東新區試用
2022-04-07 22:55 抗疫進行時 -
孫春蘭在滬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緊盯封控、流調、轉運等重點環節
2022-04-07 22:42 抗疫進行時 -
上海規模最大方艙醫院即將投運,市長龔正檢查工作
2022-04-07 22:15 抗疫進行時 -
胡春華主持召開就業形勢座談會
2022-04-07 20:28 -
香港浸大前學生會長被判9個月:拒捕、意圖妨礙司法公正
2022-04-07 19:52 香港 -
上海通報兩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問題,兩人被處理
2022-04-07 18:25 抗疫進行時 -
美財長威脅“若武統,必制裁”,中方駁斥
2022-04-07 16:40 兩岸關系 -
北京:非必要不出京,老人和兒童盡快接種疫苗
2022-04-07 16:21 抗疫進行時 -
廣州:省外來穗貨車司機閉環管理后每人每趟可獲補貼100元
2022-04-07 16:11 抗疫進行時 -
青海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李杰翔被查
2022-04-07 15:27 高層人事 -
全國新冠疫苗接種328637.3萬劑次
2022-04-07 15:11 抗疫進行時 -
買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當寵物屬于犯罪?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2022-04-07 14:5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無錫一居民樓發生爆炸并坍塌,2人受傷
2022-04-07 14:48 -
多架次運-20降落上海虹橋機場
2022-04-07 14:33 抗疫進行時 -
人民日報評超齡農民工:相關政策最好留足“緩沖期”
2022-04-07 14:10 聚焦三農 -
網民稱因30萬彩禮分手,甘肅正寧:已限高8萬,但治理難有抓手
2022-04-07 13:57 婚姻故事 -
不認缺電還稱“電費太便宜”,臺網民怒了
2022-04-07 13:54 臺灣
相關推薦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評論 34“踏上國土這一刻,我們安全了!” 評論 49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848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221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瞄準石油設施?“將對伊朗發動重大報復”
-
上任當天,她被20多名美議員集體警告,事關中國
-
他倆正討論著“伊朗空襲可能性”,襲擊來了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
“一時間,歡呼聲響徹伊斯蘭世界”
-
“血腥悲劇愈演愈烈,拜登政府在中東一敗涂地”
-
他在掩體中緊急表態:伊朗,敗了
-
伊朗最高領袖用希伯來語警告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