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炒作今天開戰?看看烏克蘭危機的“眾生相”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之】
今天(2月16日)可是一個“大日子”。
上周末,美方突然高調官宣一則消息,稱俄羅斯已完成對烏克蘭的軍事結集,很有可能將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前全面出擊。
美國在內部緊急磋商后,迅速知會歐盟盟友。拜登總統周六(2月12日)與主要盟國首腦召開線上峰會,通報了美國情報系統截獲的信息和分析結果。有關俄羅斯進攻的信息內容很具體,包括俄軍的進攻路線,甚至還明確說2月16日就是進攻日。
美國一通操作激發了避險情緒,14日黃金直接拉了一波
美方散布的這則最新消息中唯一有“出入”的部分是,拜登說普京已經發布了命令,而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則說還不能肯定普京是否已經簽發命令。
該消息一經發出,引發媒體的極大關注,炒作的火候更旺了。一些國家已經要求本國公民在24至48小時內離開烏克蘭。
在歐美國家不厭其煩炒作烏克蘭局勢已發展到戰爭邊緣的同時,莫斯科倒顯得相對平靜:媒體沒有喧囂,民眾也很鎮定,政府很有耐心地接待著到訪的各國斡旋使節。
普京也沒閑著:隔著好多米的大長桌接見拒絕接受俄羅斯核酸檢測(據說怕個人基因信息泄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還要和拜登總統通電話。
從媒體報道來看,西方的口徑沒有變,依然是警告俄羅斯正視動武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同時強調談判對話的大門將繼續敞開。
當事國之一的烏克蘭對美國的最新信息深感不安。總統澤連斯基表示:“迄今為止,媒體傳播大量關于俄羅斯發動全面深入戰爭的信息,甚至暗示了某些日期。我們知道風險,也意識到這些風險確實存在。但現在,我們國家民眾最大的敵人是恐慌。所有這些信息只會引起恐慌,對我們沒有幫助。”
1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聯合記者會。他在講話中不點名地批評美國,稱一些國家西遷使館人員的做法是個“巨大的錯誤”。圖為記者會現場視頻截圖
綜合各種信息,俄軍這次的軍事集結規模空前:
俄軍就位的部隊有近百個坦克和步兵營,兵力共計約16萬。“入侵”所需的一切都準備就緒:重型火炮和火箭發射器、各種戰斗機、野戰醫院、工兵部隊、燃料和彈藥保障,海軍艦隊還增派了六艘兩棲登陸艦。
在黑海,俄羅斯從上周日起將烏克蘭沿岸的整個區域定為“軍演區”,通常情況下,這是為準備登陸而采取的行動。在白俄羅斯西南部,盧卡申科的部隊與俄羅斯軍隊一起進行了“反攻”訓練。該國東南部雖然不屬于軍演區,但也有相同數量的俄軍作好了向基輔攻擊的準備。最重要的是,莫斯科還打算舉行核力量演習。
俄羅斯這次把動靜整這么大,的確收到了效果。最起碼,它促使西方一些國家的態度從開始的“不搭不理”,轉變為數周以來“眼花繚亂”的穿梭調停。
周二(2月15日),克里姆林宮的主人迎來了西方最后一位重量級客人:德國總理朔爾茨。
為了營造“合適”的氣氛,俄國防部提前一天宣布部分士兵開始后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將朔爾茨到訪的這天稱為 “西方戰爭宣傳失敗之日”。烏克蘭方面也證實局勢已有所緩和。
唯有美國“一騎絕塵”,堅持將假戲往真里演:國務卿布林肯決定關閉美駐烏大使館,“暫時”將館址遷往烏克蘭西部離波蘭邊境70公里的利沃夫(Lwiw)。
至于俄軍最終會撤離多少部隊,莫斯科在西方作出一定妥協和讓步之前是否會全部解開套在烏克蘭脖子上的絞索,目前還是個問號。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來基輔和莫斯科進行斡旋的西方使節,不只是為了歐洲的和平,而且還帶著不同的目的。
歸納起來看,這些在此次危機中登場的國家可以被分為以下三類:1)當事國(俄羅斯和烏克蘭),2)調解國(德國、法國和土耳其),3)攪局國(美國和英國)。
善于討巧的調解人:馬克龍
法國已進入大選沖刺階段,總統馬克龍遲遲不正式宣布參選,卻于上周(2月7日)先去了莫斯科調解烏克蘭危機。這是為什么?
嫻熟的政治家善于巧妙利用外交平臺來服務于自己的內政需求,馬克龍也不例外。以“熱情的歐洲主義者”著稱的他出面斡旋烏克蘭危機這個“歐洲事務”,應該說完全在情理之中。頗有看頭的倒是他出訪的時機和順序。
先說他的出訪“時機”:
首先,根據官宣信息,他此行主要目的是重新啟動2019年底以來一直被“閑置”的“諾曼底模式”。以往,這個德法俄烏參與的四方會談基本上都是德國總理牽頭,法國總統打配合。現在,德國新政府成立不久,內政難題一堆;在外交領域,總理朔爾茨在公眾眼里還是個“新手”。所以,這次馬克龍搶在朔爾茨之前去莫斯科,顯然是在試圖悄然轉換德法在歐盟內的角色。
其次,他在國內大選之際亮相國際舞臺,能增加他作為大國領袖的形象。他要給選民這樣一個印象:國內其他候選人正在忙于競選,他卻不忘為世界與歐洲的和平辛勞奔波。
最后,他在其他使節斡旋無果的情況下出行,比較容易提高自己的調停效果。為此,他也做了精心設計和鋪墊:行前先與普京通了話,之后表示雙方“分歧很大”。這樣一來,如果他在莫斯科談不攏,外界會認為在“預料之中”,不會質疑他的斡旋能力;如果稍有成果或雙方有所接近,哪怕只是表明有繼續保持對話的意愿,與之前的“無果”相比,都可以被說成是馬克龍的某種“外交勝利”。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在柬埔寨被抽血小伙:被人用槍挾持出境,18500美元“賣掉”
2022-02-16 08:41 -
美國新增確診8.8萬例、死亡1764例
2022-02-16 08:1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國這是明搶啊!
2022-02-16 08:14 -
韓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首超8萬例
2022-02-16 06:5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世衛組織:BA.2毒株傳染性比奧密克戎原始毒株增加30%
2022-02-16 06:4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英首相上微博中文喊話普京,網友:幾歲了還告老師?
2022-02-15 21:14 不列顛 -
中國鰻魚,中國蛤蜊后……中國裙帶菜來了
2022-02-15 20:37 日本 -
被自家運動員批抹黑冬奧報道作假,美媒集體噤聲
2022-02-15 20:06 北京冬奧會 -
扎哈羅娃:今天是西方戰爭宣傳失敗之日,將永載史冊
2022-02-15 19:07 烏克蘭之殤 -
澳新銀行:中國僅2.6%GDP受“動態清零”影響
2022-02-15 18:19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各界呼吁廢除“傳承錄取”,憑成績上名校
2022-02-15 17:22 -
連續三天,莫里森喊話中國“別站俄羅斯”
2022-02-15 17:13 烏克蘭之殤 -
瓦利耶娃聽證會上辯稱:誤食祖父心臟病藥
2022-02-15 17:10 北京冬奧會 -
俄羅斯歌手為冰墩墩高歌一曲,網友:達瓦里希墩墩之歌
2022-02-15 17:02 -
建國后首次!加拿大啟用緊急狀態法
2022-02-15 16:53 -
“通俄門”反轉?希拉里被曝雇人監視特朗普
2022-02-15 16:51 美國政治 -
中方第四批救災物資運抵湯加,含移動板房、拖拉機等
2022-02-15 16:14 -
巴基斯坦一男子“褻瀆古蘭經”被暴徒砸死,巴總理:對濫用私刑零容忍
2022-02-15 16:09 巴鐵 -
美國務院:美國公民應立即離開白俄羅斯
2022-02-15 16:05 烏克蘭之殤 -
印度金融業前高管被“神棍”掌控20多年,遭重罰
2022-02-15 16:04 印度驚奇
相關推薦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85“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95“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7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6“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3最新聞 Hot
-
她又來:我們憑啥給中國“割地”?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總不回家,“粘人”的世界首富在“宇宙中心”租房住?
-
特朗普表態,“避免一場大戰”
-
“西方給了你一切,但我不是你仆人”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