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擔新使命,奮楫再出發
關鍵字:上觀新聞14月4日消息,2018年金秋,上海即將迎來一個特殊的日子。
就在明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大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親臨上海,在這場由他本人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的盛會上,再一次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一年前的金秋,上海也曾有過特別的一天。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一周,習近平總書記率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在這個中國共產黨人夢開始的地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誓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堅定信念。
在那之后,無數人涌向上海,涌向這座小小的石庫門建筑。人們試圖從風雨如磐的起點開始,探尋一個百年大黨不斷成功的奧秘;也希望借由一次次地回望初心、重溫使命,來為更新更遠的征程積蓄動力。
在那之后,對于上海來說,記著總書記的話語,不忘初心和使命,責任更顯不同尋常。
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這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這是承載著厚重歷史期許的地方,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交予重托的地方,是人民賦予殷殷期待的地方,是為全國乃至全球億萬目光矚目的地方。歷史在這里留下過濃墨重彩的印記,新時代的新起點,期待這里的全新作為。
上海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五年向上海提出的要求。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年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被上海視作首要政治任務。
這一年間,這座城市“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時刻不忘初心,矢志永遠奮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反復強調,上海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意志,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勇擔新使命,實現新作為。
【目標與使命】
一個時代賦予的新坐標
今年6月20日,中共上海市委發布了決定召開十一屆市委四次全會的消息。簡短的文字中,許多人捕捉到一種特殊的訊號。
這次年中例行要召開的市委全會,開法有所創新,明確圍繞一個專門主題來進行研究和部署。全會主要議程,就是審議并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文件在市委全會上正式通過,“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成為上海的關鍵命題。
要躋身卓越城市之列,就必須提升能級、增強核心競爭力,這是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規律。而此時的上海,考慮的并不只是自身短長。更深的追問是,身為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何以體現“中心城市”的擔當?業已躋身全球城市行列,如何扮演“高端節點”的角色?
這是一座需要始終把自己放在全國大局、全球視野下思考的城市。2007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曾經明確指出,上海的發展“絕不可能獨善其身,也絕不可以獨惠其身”。10多年后,上海人反復品味這句話的深意。
在大大小小的場合,市委書記李強多次強調,上海從來不是靠“自娛自樂”發展的,關起門來“自己跟自己玩”,“玩”不出競爭力、“玩”不出大格局。在新時代,上海愈加需要考慮各項工作的“坐標”——在時空上,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力求在更大范圍內集聚調配資源、向更大空間提供服務輻射;在內質上,要主動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用更高站位倒逼自我提升。 下轉◆2版
(上接第1版)這是身為“排頭兵、先行者”的自覺擔當,亦是一座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
就在關于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文件公布前一個月,6月1日,上海同相鄰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敲定了一樁大事——精心籌備了半年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當天召開,會上拿出了一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一系列目標任務,宣告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進入快車道。
此前,三省一市聯合成立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已經在上海的一幢小樓里開始運轉。解放日報記者探訪這個辦公室時曾發現,這里“不像傳統的政府辦公室,倒像一家準備IPO、熱火朝天的創業公司”,工作人員常常忘了自己來自不同地方——他們自稱是“新時代的長三角人”。
一座小樓里的熱鬧,折射的是一片大區域的熱潮。
早些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這一引領目標,并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其長”,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要多算綜合賬、長遠賬、國家賬,在推動合作共贏中盡到上海義務”。6月的座談會上,作為東道主的上海表態,“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服務’這兩個字的文章。”
半年多前,“長三角”一詞在上海不斷走熱時,這座城市就已明白,在一體化有關事項上積極帶頭、主動作為,是身為“龍頭”責無旁貸之事。同時,上海的方方面面也要主動尋找對接點、著力點,在積極參與和支持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拓展空間,贏得機遇。
“服務”二字,是使命,是職責,更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由此再來理解上海提出的“四大品牌”,就更能讀懂其間的內在邏輯。
去年底,上海市委明確提出,要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著力構筑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隨后幾個月,“四大品牌”的內涵和框架,在不斷細化研究中逐漸清晰和深化。
這絕非一些瑣碎事務的集成,也絕不是為日常工作戴一頂“帽子”,而是將國家戰略具體化的抓手、將構筑戰略優勢的構想落地的梯子。而其中,打頭的“上海服務”尤其耐人尋味。
今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針對“四大品牌”專門出臺一個《實施意見》和四個《行動計劃》,其中就明確,“上海服務”在其間居于“統領地位”,它不僅包括服務經濟,更涵蓋多領域全方位的服務,是中心城市的基礎功能;它的主要目標,也是提高上海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度”。
顯然,上海需要始終將自己置身全國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考慮問題,這是時代定下的基本坐標。
基于這樣的坐標,上海的很多舉措,都要體現不一樣的擔當。
【開放與改革】
一場沒有“中場休息”接力賽
金秋時節,一批重大外資項目正在上海加緊“播種”。僅僅10月19日一天,上海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和西門子醫療實驗室診斷工廠兩個“大手筆”工程就同時宣布開工,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
在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投資者們依然對中國、對上海保持巨大熱情,依然對中國改革開放前景抱有充分信心。
今年國慶前夕,陸家嘴金融城完成了新一輪景觀燈光改造。入夜,這里燈似霓虹江似弓,仿佛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40年前,這里的不少地方還是阡陌縱橫、蘆葦搖曳的農田。28年前,隨著開發開放一聲號角,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5年前,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又在這片熱土誕生……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明白,面對前人篳路藍縷、艱辛求索而開創的大好局面,決不能坐享其成、貽誤機遇,唯有以更大勇氣、智慧和擔當,推進改革、擴大開放,以開創新局面的實際行動提振信心、鼓舞士氣、凝聚力量。
這不僅是一個區的意識,更是一座城的共識。
黨的十九大剛閉幕時,習近平總書記就鄭重宣告:中國將總結經驗、乘勢而上,繼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上海對此的理解尤為直觀——這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成長起來的城市。繼續往前走,靠的仍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今年7月,上海出臺《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之時,上海以“管用見效”為原則,推出100條務實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的擴大開放重大舉措。
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曾收到了一封來自倫敦的郵件,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孟珂琳在信中稱贊“100條”說,“這些行動表明,上海走在市場開放的最前沿”。這正印合了“100條”期望釋放的強烈信號——“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機遇和挑戰在變,但是,開放的立場不能變,開放的優勢不能丟”。
而在特地為此召開的進一步擴大開放推進大會上,市委主要領導明確表示,上海立志要拿出“海納百川的胸懷、縱觀全球的視野、洞察大勢的敏銳”,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新高地、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配置全球資源的亞太門戶和我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戰略支撐。
這當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襟懷,需要勇氣,需要智慧,也必然伴隨著更多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改革。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特殊時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場“沒有‘中場休息’的接力賽”。
上海的各級政府官員,如今樂于給自己貼上一個新標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從去年年底開始流行的這個詞,讓許多人重新思考同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打交道的方式。
民營企業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上海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當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一些企業發展面臨不同程度的瓶頸和困難時,拿什么讓他們心無旁騖、安心發展,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官員反復思量的問題。
這一年來,許多企業家在家門口頻頻迎來政府官員的造訪,后者請他們敞開心扉,直言困難,甚至向政府部門“吐槽”。就在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密集回應社會關切、多次明確表達支持民企發展的堅定決心;上海市領導也特地組織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并專程走訪多家民企,堅定表明了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消除各種顯性隱性門檻、做到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態度,明確傳遞了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心無旁騖蓬勃發展的信號。
當“店小二”,還有特別的學問。上海干部們如今對8個字深有體會:“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政府對企業,服務要到位,卻絕不能越位。這很考驗政府的自身定位,而其后,有一場近乎革命性的觀念再造、流程再造。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他還曾點名要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去年12月,上海高規格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上,就出臺了一份詳實的《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
不少媒體稱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放大招”,而“大招”源自這座城市向自身的發問:10年、20年后,上海拿什么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答案之一,便是通過充足高效的制度供給和刀刃向內的政府改革,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一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反復強調,“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服務要更精準、更貼心”。以此為導向,上海在2018年春天正式提出,要在年內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市級層面旋即組建成立上海大數據中心,整合全市政務數據,打破部門壁壘、消滅“信息煙囪”;曾經困擾不少企業和公眾的一些行政審批繁文縟節,亦被要求大刀闊斧地壓縮、削減。
這是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到則需要勇氣和魄力。不到一年時間,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就正式上線,全市1008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7%以上的審批及服務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幾天前,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78位上升至第46位,躋身全球前50。而這個世所公認的指標體系,在中國選取京滬兩座城市為樣板,上海在其中的權重占到55%。
“成績單”可謂喜人,但上海明白,改革并沒有完成時。就在“一網通辦”總門戶上線當日,市領導仍叮囑有關方面,要以流程優化再造為著力點,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推動數據整合共享。“應接入的審批和服務事項要加快做到全部接入”——進一步的自我加壓、自我革命,已然箭在弦上。
【創新與發展】
一輪轉型帶來的新“英雄觀”
“一滴水從天而降,落入平靜的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這是上海浦東南匯新城城市肌理的規劃創意,也是滬上著名景點——滴水湖的名稱由來。
如今,滴水成湖,又有了新的內涵。就在幾天前,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浦東新區滴水湖成功舉辦。37位獲得諾貝爾獎及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國際知名學術獎項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和17位中國兩院院士、18位中外杰出青年科學家一起,共赴這場全球頂尖的原創科學思想和科研成果的智慧盛宴,一起向人類科技未來這個共同命題發問。
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參加全國人代會上海代表團審議,必談科技創新。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創中心,首先要立足科技前沿、形成創新高地。云集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力爭為基礎科研的“最先一公里”以及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創造最優環境,正是題中之義。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就明確告訴中外科學家,上海將進一步夯實基礎支撐、加強創新布局、強化開放創新,主動“引才”,積極“引智”。“我們張開雙臂,熱忱歡迎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來上海講學交流、開展科研活動,共同攻克事關人類前途命運、事關人民生活福祉的科技難題,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而在許多領域,上海都有打造“高地”的雄心。一個多月前,借舉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之機,上海正式提出,將依托科教資源、應用場景、海量數據、基礎設施等優勢,以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視野,聚焦創新策源、應用示范、制度供給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發展的“上海高地”。
這場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群英會”,收到了習近平主席專門發來的賀信。上海干部群眾反復學習賀信,更深地領悟著這門技術之于未來的意義:人工智能已經在深刻改變世界,上海需要抓住這個“戰略突破口”,主動求變應變,堅定信心決心,使之為發展全面賦能。
“未來已來!”的口號,一時間傳遍申城。上海期待這樣的論壇、展會能夠匯聚“世界智慧”、貢獻“上海方案”;更深一層的期待是,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上海應當找到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并在全國帶頭探路闖關。
這也是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要義之一。城市興起,在于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城市衰落,在于核心競爭力的喪失;城市持久繁榮,在于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而沒有一定的經濟體量作支撐,城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就是空話。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上海市委就明確提出,上海絕不是不要GDP,而是不唯GDP,要追求“更高質量的GDP”。上海各級領導干部被反復告知,中心城市的第一特征就是城市經濟總量必須足夠大,“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經濟發展仍要始終放在心上”。
而“更高質量”的GDP,需要開掘新動能,更需要樹立新觀念。在要素成本優勢減弱、自然資源稟賦并不突出、土地等資源更已遭遇“天花板”的時候,“破舊立新”就顯得更為緊要。
2018年10月19日,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少見地圍繞同一主題連續通過四個文件。這個主題,正是“高質量”發展。市委書記李強表示,通過這些文件,要“向社會釋放明確的信號”——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并在產業規劃、土地政策、財政政策等方方面面體現具體而明確的導向,倒逼各區、產業部門和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此時的上海,已經熟悉一種新的“英雄觀”:產業發展要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就寸土寸金的土地而言,提升經濟密度、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是重中之重。例如傳統的工業重鎮寶山,就在新一輪轉型中堅決調整轉移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低端產能,僅去年一年就盤活近2000畝低效工業用地。
空出的土地做什么,當然也大有講究。上海各區、部門如今深諳一點:不是所有的優勢都是核心競爭力,上海不可能什么都發展,各區更要杜絕同質化競爭——認準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瞄準最前沿、最尖端的顛覆性技術,瞄準對產業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環節,瞄準那些帶動面廣的“源創新”,才是應當著力的地方。
而越是國家急需、容易被人“卡脖子”的、體現國家競爭力的領域,上海越是需要率先謀劃、著力攻堅。
不久前,經過22個月的艱苦奮戰,上海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項目——華力二期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成投片。華虹集團的集成電路制造能力將覆蓋0.5微米—14納米各工藝技術平臺,制造規模進入全球前五位,工藝技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近年來,上海先后啟動了華力二期、中芯南方、中國電子特色工藝等一批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約占全國的20%。上海已經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集中度最高和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標桿區域。
這是要“主攻”的。還有要“牢守”的——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后,上海旋即起草形成實施方案,主動投入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并牢守生態環境紅線。6月,長江入海口處的崇明區,就在當地漁民自愿的基礎上,對全域179條長江捕撈漁船進行拆解,讓“長江捕撈”在此成為歷史。
過去,這片淡水與咸水交匯之地,曾是最適合捕魚的“黃金水域”。但與舍棄許多老舊產能一樣,即便陣痛,該“斷腕”時也毅然要壯士斷腕——上海明白,“高質量發展”的自覺與擔當,就在這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中。
【精細與品質】
一座超大城市的“詩與遠方”
攝影愛好者老姚,從上世紀90年代初堅持同一角度拍攝陸家嘴,見證了浦東的脫胎換骨。
“吃了一驚,居然這么漂亮!吹著江風,看著美景,不要太舒服!”老姚看著照片感慨。
去年底,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徹底貫通開放。過去灰撲撲的“工業銹帶”亮了,老碼頭、舊倉庫紛紛變身創意空間,不同顏色區分出騎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綠化帶,如五彩絲帶飄飛江畔。
還江于民,讓上海人心里很暖。而這只是起點——貫通之后,黃浦江兩岸的景觀、燈光、公共空間設計,正在進一步優化提升;而另一條母親河蘇州河,也力爭在2020年前實現公共空間貫通開放,真正“還河于民”。
“一江一河”之于這座城市,是標識、是客廳,也是品質的象征。這一年,創造“高品質生活”,被上海頻頻提及,與高質量發展相提并論。當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濃墨重彩提出后,打造品質之城,就是要順應需求、通向美好。
創造品質,離不開細枝末節,少不了“繡花功夫”。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提到,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
以繡花般的耐心、細心、卓越心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正是上海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必須面對的一道城市治理新考題。“摳細節”,由此成為許多城市治理者的日常習慣。
出自建筑大師鄔達克之手的武康大樓,是上海近現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但多年來,想要在這幢優秀歷史建筑外找到一面不被電線桿、架空線“干擾”的原生態墻面,為大樓拍一張典雅的“素顏”照片,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今,包圍武康大樓多時的“黑污染”正在逐步去除——得益于上海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上海將完成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和合桿工作。司空見慣的架空線,要落地卻牽動方方面面,這件事的順利推進,正得益于各方的通力協作、精工細作。而與架空線一樣,“計劃”明確13項重點任務和42個實施項目,覆蓋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各個領域、所有人群。
而在“繡花心”之外,手握一根“繡花針”,則意味著需要以法治化、社會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手段,促使城市管理精準有效。
今年年初,上海遭遇十年一遇的大雪。一夜過后,一早行走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發現了堪稱罕見的動人“奇觀”:身邊雪景仍在,依然可以賞心悅目,腳下卻已然無礙,路面恢復如常。到了盛夏,一個月內4個臺風接踵而至,其中3個正面登陸,創下了歷史紀錄。結果,整座城市同樣經受住了考驗。
無論大雪還是臺風,城市最終安然無恙,甚至讓人有閑暇賞景,折射的正是精細化管理的成效。從臨戰時的預案設計、應急響應、社會動員,到平日里的規劃布局、建設投入、監測管理,一整套的系統設計,保障了城市的正常運行。
同樣地,日常場景下,一座城市的服務管理品質,也不看“多造了幾棟樓”,而是看它有沒有在人們最習以為常的、甚至忽視的日常場景里下功夫。
在淮海中路,為了保護沿線密布的歷史建筑和古樹名木,地下“看不見”的工程設計堪比一臺精密手術。在虹口春陽里,“20易其稿”的風貌保護街坊更新改造,最終實現了風貌保護和民生實惠間的“兩全”。在黃浦、靜安,完成400戶手拎馬桶改造背后,是從挖化糞池、二次供水改造到設置增壓泵、翻新馬路管線等等一系列的絞盡腦汁……全城正在努力推行的生活垃圾分類,不同地區、不同社區,更在源源不斷創造管用的辦法。
這一切,為的是讓所有工作生活在上海的人,都能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推進,這座城市的建筑、街區、公共空間,或“修舊如舊”,或“更新更潮”,并漸漸講出各自的故事——許多“老弄堂里石庫門、梧桐樹下老洋房”,修繕之余紛紛貼出二維碼,并打開深藏的大門,讓人得以一窺究竟、縱覽古今;長寧高架橋下的“城市灰空間”、楊浦老小區里差點被遺忘的樓梯轉角、奉賢小菜場一側的微型綠地公園……各式空間,也紛紛借鑒國際高標準的規劃理念,以不斷更新詮釋溫度和卓越。
上海市領導常常援引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城市里的細節,細節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溫情,往往就是一座超大城市的“詩和遠方”。
【激情、創造與擔當】
一群奮斗者應有的“精氣神”
今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83歲的新黨員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
也是在建黨97周年之際,矢志做“一顆扎根大地的種子”的鐘揚,被黨中央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那句“不是杰出者才做夢,而是善夢者才杰出”成為他拼搏追夢的人生寫照。
追求信仰不分早晚,堅定理想需要終身踐行,在上海這座蘊含深厚紅色基因、擁有200多萬共產黨員的城市,一位耄耋之年的“新黨員”、一位正當壯年的“老黨員”,窮其一生所執著的,是各自對永葆共產黨人初心和本色的孜孜以求。
而在這個奮斗的時代,千千萬萬的奮斗者努力用各自的姿態和精神,續寫一座光榮之城的奮斗榮光。
2017年10月30日,李強出任上海市委書記后的第一次公開調研,就是到黃浦區五里橋街道調研基層黨建、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黃浦區是中共一大會址所在地,而五里橋街道是滬上基層黨建領域知名的“老典型”,這樣安排,信號意義頗為明顯。
“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既要在改革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更要在黨的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這樣的觀念,此后被反復強調。上海全市上下特別各級黨員干部,從一開始就領受了這樣的期望: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并始終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使之不折不扣在全市落地生根;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持續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持續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努力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新路。
而一切的一切,關鍵在人。
一座城市的卓越,從來不是嘴上說說就能輕松實現的。上海邁向卓越的進程,要激發內在動力、注入新的活力、保持蓬勃生機,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聚人氣、引人才、凝人心。
在全國各地求賢若渴、甚至打起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戰”之時,今年3月,上海以一場并不多見的全市性大會,亮明了對人才的態度: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20條”、“30條”基礎上,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重磅出臺,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全力打造“人才夢之隊”。包括諾獎得主在內的一批頂尖高端人才紛至沓來,助力上海面向未來的發展。
尋覓人才要求賢若渴,錯失人才要有切膚之痛。這樣的緊迫感、危機感,不僅僅在人才工作。
自去年底在全市啟動的“大調研”,把觸角延伸到各個方面、各個角落。全覆蓋問計問需,深入了解企業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和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切實掌握平時視野之外的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困難,真正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不少村居民有切身感受,“偶遇”各級領導已經成為常態,很多干部不僅“沉到一線”,事先也“不打招呼”,直插基層、直面問題。有區長給每一位調研對象留下手機號,有些調研對象當面不方便提問題,可以通過短信向他反映,這也成了他掌握基層群眾所思所想的重要通道。有區委書記在調研手記里寫道,“調研的效果好不好,不能往紙上看,也不能往墻上看,而要往群眾的臉上看,往企業的效益上看”。還有“一把手”自我剖析:“跳出‘舒適圈’,才能更精準地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
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以“本領高強”換來群眾的“生活高質”,這也是對新時代上海干部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的一次作答。
“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今年8月,市委書記李強在全市組織工作會議上這樣概括。
這場旨在“貫徹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激發黨員干部的奮斗精神,為新時代上海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會上,上海的干部們再一次明確了新時代應有的精氣神:要有舍我其誰、當仁不讓的氣概,不能上推下卸、推諉扯皮;要有動真碰硬、克難攻堅的勁頭,不能圓滑世故、明哲保身;要有任勞任怨、盡心竭力的情懷,不能偷奸耍滑、敷衍了事……
做到這些,某種意義上也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的要求——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辦的日子里,在打響“四大品牌”的工作中,在推進“一網通辦”的過程中,在干事創業的各個方面,各級干部負起該負的責任,做好該做的事情,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奮力開創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 原標題:勇擔新使命,奮楫再出發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8-11-04 14:54:15
-
進博第一次:中國,我來了!
2018-11-04 11:16 進博會 -
一個特殊的日子前,讀懂上海這一年
2018-11-04 11:06 -
快來!習近平邀請你參加進博會
2018-11-04 11:03 進博會 -
武漢公務員上繳禮品:全新iPhoneX手機3000元起拍
2018-11-04 08:55 廉政風暴 -
媒體:中紀委將有反腐大動作
2018-11-04 08:25 廉政風暴 -
傅瑩:能不能有一天,由我們自己最先對外提供一手信息?
2018-11-03 20:28 -
王毅出席多米尼加駐華使館開館儀式
2018-11-03 18:10 中國外交 -
習近平連續力挺民營經濟,政策信號越來越強!
2018-11-03 17:43 -
為這個盛會,習近平發出“中國邀請”
2018-11-03 17:21 進博會 -
聯邦快遞搬來了飛機,里面帶著3300年前埃及法老的寶藏
2018-11-03 14:40 進博會 -
連一抹灰塵也要擦干凈 進博會完成布展靜待亮相
2018-11-03 14:34 進博會 -
《東方風來》帶你感受“奇妙進博會”
2018-11-03 14:05 進博會 -
人民日報評論: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
2018-11-03 11:32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張國立、佟麗婭等代表去朝鮮了
2018-11-03 11:03 中國外交 -
貴州原副省長被雙開視頻公開 當場痛哭流淚懺悔
2018-11-03 10:49 廉政風暴 -
民營企業家熱議習近平重要講話:民營經濟一定能實現更大發展
2018-11-03 07:35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肇事者死亡,受害者家屬向誰索賠?
2018-11-02 22:30 依法治國 -
習近平晤巴基斯坦新總理
2018-11-02 22:18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對金庸逝世表示哀悼
2018-11-02 21:35 香港 -
習近平:哪里的婦女權益受侵害,哪里的婦聯就要站出來
2018-11-02 19: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相關推薦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評論 51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評論 14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80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15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87最新聞 Hot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