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斯圖:常州污染事件的禍首,可能已經溜走
關鍵字: 常州環境工程城市規劃生態污染有毒有害危化品工廠化工廠違規排放埋下隱患、數百名學生體檢異常、媒體曝光與政府公告對質……這些常見于電影中的元素最近在江蘇常州上演。新聞標題寫道《不該建的學校》、《“毒地”再現》、《央視報道有“硬傷”》……大家似乎忽略了前科累累的化工廠為何屢教不改?常外事件平息后,環境能否恢復?作為“被城市規劃”的普通人,距離“毒地”有多遠?如果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那么今天在為孩子們揪心的你我,很有可能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
前科累累的化工廠
此次事件主角常州外國語學校一街之隔的肇事地塊,曾經是常隆化工、常宇化工、華達化工三家企業的工廠原址。其中,常隆化工是一家生產農藥和其他化工中間原料的化工廠,由號稱“農藥第一股”的上市公司諾普信主要控股。常宇化工和華達化工均為生產苯相關化工品的公司。此類化工品又稱為“芳香族化合物”,易揮發、難降解,一向是大氣污染治理當中的“老大難”問題。
學校用地與三家化工廠原址方位示意圖
不過,“有毒”并非原罪,只要處理得當,依然能保障排放后的環境友好。然而不幸的是,這次常州事件中的主角之一:常隆化工不僅劣跡斑斑,且違規排放屢禁不絕。
早在2012年,常隆化工就因為偷排廢水被發現而導致控股公司諾普信公開增發股票失敗;2013年,常隆化工又遭到工作多年的職工爆料,稱其在搬遷前挖坑填埋無法處理的危險廢物和向長江中排放廢水;2014年11月,常州市環保局接群眾舉報,在常隆化工新址發現其任意關停廢物、廢水的處理裝置,焚燒爐的廢氣吸收裝置也形同虛設;2015年9月,靖江一家養豬場老板舉報場址下埋有大量廢物,經調查常隆化工的廢料也有在此排放的證據。這家化工企業,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成為了常州市十大環保案例和環保部通報批評的對象。
搜索發現,這樣一個“慣犯”,直到2015年初,才受到了泰州環保聯合會的起訴,因偷排廢水被江蘇高院二審判決8500萬元的罰款。這一事件中,以常隆化工為首的6家企業共獲罰1.6億,被稱為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只大老虎。
8500萬罰款不算少,但是來得有點遲。常隆化工從舊址到新址,都身陷污染舉報中,要知道這可是一家所謂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為什么屢教不改?利益的驅動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解釋之一。小型的化工廠、石化廠多以薄利多銷為指導原則。某些化工產品每噸毛利約300元,處理由此生產的一噸廢物則需要200元,而偷排廢水只需要10~20元/噸的成本(若自有通河管道則幾乎免費)。來自中小企業的野蠻競爭,甚至使得有些國企和外企也加入了偷排大軍。
另一方面,環境監測完全跟不上化工廠的擴張速度。保守估計全國各類化工廠家以十萬計,其中包括大量打一槍換一地的迷你化工廠。與此對照,全國目前僅有近10萬環境監測人員,難不成要他們每人都24小時坐鎮在一個廠里?執法人手不足,讓企業主們逍遙法外,白天憋著不排,晚上開閘猛排——這已經是化工行業的潛規則。
常州事件中,化工廠已經遷址多年,但“毒源”不是一天兩天留下的,除了常州還可能有別處埋有“生態炸彈”。多年痼疾能不能被2015年頒布的“史上最嚴環保法”根治?僅從常隆化工的先例來看,違法成本是提高了,此后的污染丑聞也似乎剎住了車。更深入更廣泛的效果,還需要拭目以待。
我們該離化工廠多遠?
回到常州事件,即使企業利欲熏心,學校又怎么能夠在這樣的污染場地當中修建?更令人氣憤的是,常州外國語學校新校區的建設,在環境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出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遺憾的是,“先建后批”是不少新建項目最常見的違規操作。環境影響報告需要經過多方面審查,尤其是在申報國家審批和征求公眾意見的環節會消耗大量時間。對于時間就是金錢的開發商來說,在環評報告發布之前項目往往就已經提前上馬。
按下提前動工這個涉嫌違法的因素不說,在已經搬遷的化工廠原址一街之隔之處建設新學校,是否為國家法法規所允許呢?我們居住的小區、學校是否會建在化工廠附近?
此處需要了解“衛生防護距離”這個參數。“衛生防護距離”是根據各個行業所可能產生的污染,規定相應廠房和居民區、學校、醫院之間必須保持某個距離。根據常州外國語學校地塊原有三個廠家的產品特性,參考含苯染料中間體生產廠商的防護距離。該類廠區為一級防護對象,“衛生防護距離”為1000米。即使是二級“衛生防護距離”也有500米。也就是說,如果幾所化工廠沒有搬走,將相距僅100米的地方用作常州外國語學校校區是存在極大風險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特魯多辭職后,加拿大政局下一步怎么走? 評論 88誰還在力挺尹錫悅?揮舞星條旗的韓版MAGA 評論 1582025年經濟目標不應低于5% 評論 103“特魯多最快今天辭職,明白已無路可走” 評論 253澤連斯基對特朗普“充滿信心” 評論 13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