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略:當急脾氣的中國工人遇到慢性子的斐濟民工
關鍵字: 斐濟中國中國文化中國企業走出去文化沖突工作(文/和文臻)
本文基于筆者2013-2014年間在太平洋島國斐濟從事的人類學調查。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由于一百多位斐濟村民在筆者調查村附近的一個中國外援項目工地與數十名中國工人并肩勞動修建公路,斐濟民工與中國工人在何為工作以及何為工作規矩兩個問題上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文化摩擦,說明在跨文化的互動中達到文化自覺境界的艱巨性,但由此開始了解對方文化的特殊際遇,這不失為彼此邁向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覺道路的破冰之旅。
一、引子:外援與選舉
2014年9月中旬,斐濟總理大選將見分曉,翹首以待競選結果的人們除斐濟選民外,還有身處斐濟北島營地的中國工人和技術人員。原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贏得大選的最終結果對援建斐濟的中國人來說可謂如愿以償。在競選前三個多月里,中國援助斐濟修建公路項目的所有人日以繼夜追趕工期,希望利用工程階段性成果,支持對中國示好的姆拜尼馬拉馬繼續擔任總理。
姆拜尼馬拉馬于2006年發動軍事政變,從軍人身份轉為臨時政府總理,隨后推出“北望策略”(Look North Strategy),將發展斐濟與中國的友好關系視為斐濟對外政策的核心,自此中國迅速地成為斐濟外交關系中的核心盟友并加大了對斐濟的外援力度。
作為一家中國國企在斐濟的子公司,駐扎在斐濟北島營地的安然公司肩負著中國政府援助友好國的使命。在此施工的工人中,少數是中國公司派出的正式員工或臨時工,其余都是在當地招聘的斐濟人,包括我所在村寨的部分村民。鑒于北島營地的工人中既有中國工人,也有斐濟民工,這個工地無形中成為筆者考察兩個不同文化互動的絕好空間。筆者在本文將集中討論如下兩個問題:何為工作意義?何為工作規矩?這樣的問題在斐濟民工或中國工人原有的生活中已有答案,不大可能被視為需要過多質疑的問題;但在北島營地,雙方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和態度展示出相當大的文化差異。
身在北島營地的斐濟民工和中國工人之間由于工作產生的彼此看法將構成本文的分析重點。下文中,筆者希望首先說明,文化互動有可能產生摩擦,甚至導致沖突,但跨文化的反思和多元文化自覺實屬非常難得的人類智慧。筆者將繼而說明,文化反思并非人類學研究者獨占的智慧。普通人——如本文描述的中國工人和斐濟民工——也有可能在有充足的跨文化互動和理解的前提下獲得一定程度的文化反思智慧并靠近或達到文化自覺的境界。
斐濟島地理位置
二、何為工作意義?
中國人和斐濟人在施工營地的主要關系是勞動關系、雇傭關系以及一定程度的生活關系,與工作相關的概念,如勤勞、回報、效率、紀律、承諾、規矩、等級以及友善問題,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顯得頗具張力。圍繞著這些問題,在北島營地的斐濟民工和中國工人對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發生整體的彼此想象,同時在彼此認識和理解中豐富自我和他者的文化建構。
工作并非是簡單的體力或腦力勞動,想要得到一個關于工作的滿意理解,研究者需要對工作的價值賦予更為寬廣的理解。美國學者福山在論述中指出,“工作倫理”這個語辭暗示,人們的工作態度由文化和習慣決定,與“氣魄”發生關系。福山所說的“氣魄”類似于某個特定文化的底色或非理性的文化元素。對于工作倫理的解釋,韋伯也曾明確指出,對屬于基督教新教教派的清教徒們而言,努力工作并非是一個簡單物質化生存的問題,而是一個回報上帝之恩的道德問題;清教徒對天職負有的強烈責任感不但體現在工作的努力之中,而且延至簡約的生活方式,此乃財富積累的基礎和資本主義有可能發展的先決條件。在韋伯看來,清教徒們認定的唯一生存方式是完成上帝為個人賦予的責任和義務;不事努力的勞動或無度的生活消費不但違背倫理規范,還會給社群生活帶來負擔。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工作倫理并非由宗教教義演變而出,但卻扎根于楊慶堃所言的“實質性宗教”(essential religion)。在這位老一代中國人類學家的分析中,“實質性宗教”指以家庭、家族、宗族為組織基礎的祖先崇拜,背后隱藏的意識形態則是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占有相當地位的家本位觀念,所以人們所有的努力,包括耕田、經商、做官,都離不開家本位思想的影響,以養家糊口為最低標準,將耀祖光宗作為立德、立功或立言的業績。楊懋春先生用更為形象的語言表述了中國人吃苦耐勞與勤儉持家的關系:當一個老人看到子孫不努力勞動時,他會把他們叫到一起坐下。此時他會講述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如何艱苦奮斗、克己忘我、堅持不懈、乃至于無暇享受勞動果實的經歷。長期研究中國文化的美國學者郝瑞先生也認為,為了家庭或家族的繁榮,中國人愿意付出極大心血,極力追求經濟理性,以各種形式的勞動方式獲取超越簡單個人利益的果實,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以及尋求保障。中國人被教育要努力工作,但是不僅僅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為了整個家庭的長期利益而努力工作,當他們看到這個目標是可實現的,他們就會以一種經濟理性的方式為之努力。
在我蹲點研究的村寨,幾乎全村人都是新教教徒,但他們對于工作或勞動的理解并沒有顯示出韋伯所言的新教精神,同時也缺乏楊慶堃或楊懋春所說以家本位觀念為依托的勞動態度。對于這些斐濟村民而言,悠閑的、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伴隨著人們對工作的態度;在他們眼中,工作并不是與休閑(如聚在一起聊天)或休息(如躺著睡覺)嚴格區分開的對立概念,而是相交互補的關系。在田野研究中,我發現輕松、隨意、共享的勞動氛圍是斐濟村民平時在家干活時的常態,也被斐濟村民視為再自然不過的勞動方式。正因為如此,修路時斐濟人邊干活、邊休息聊會兒的工作方式不斷持續,難以糾正。在調查中筆者也感受到,對于斐濟村民來說,生活就是活著,可以十分簡單,一位斐濟村民對我說:“在村寨,所有事情自由自在”。他所說的“自由自在”含義廣泛,一方面是說人們活得悠閑自在,另一方面指很多食物可以從地里或者海里直接獲取,無需去市場買。由于捕魚、采集各類果實或可食用的根莖植物是多數村民熟悉的自然賦予,唾手可得,簡單的勞動后就能直接得到食物,不用擔心挨餓。況且,鄰居間相互接濟也被視為自然而然的互惠行為。
- 原標題:文化自覺的艱巨性及可能性——關于斐濟民工與中國工人互動的考察分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評論 77“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評論 305“現代特洛伊木馬”籌謀多年,以色列下了盤大棋? 評論 301“這一炸,中國大陸更警惕” 評論 532黎巴嫩對講機爆炸致20死,以色列“轉移作戰重心” 評論 365最新聞 Hot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
“拜登政府無望實現加沙停火”
-
美軍中導還要留在菲律賓,菲高官揚言:想讓中國“夜不能寐”
-
創紀錄,“相當于140個銀河系相連”
-
“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
“巴勒斯坦不建國,就不會承認以色列”
-
馬來西亞20家福利院被曝性虐待,涉案集團創立人為邪教組織頭目
-
“美國在十國中墊底,是唯一明顯異常值”
-
“美國領先了數十年,現在卻落了下風”
-
無視俄方多次抗議,印度軍火商賣給烏克蘭武器
-
怕場面“太難看”,烏克蘭放棄這一計劃
-
“現代特洛伊木馬”籌謀多年,以色列下了盤大棋?
-
“這一炸,中國大陸更警惕”
-
印度“月船4號”獲批,計劃2027年實現月球采樣返回
-
FBI查完了,稱伊朗黑客竊取特朗普競選資料,發給了拜登
-
黎巴嫩對講機爆炸致20死,以色列“轉移作戰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