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C.斯科特:中國的秦,展示出一種宏大至極的愿景
最后更新: 2022-09-14 10:30:34雖說灌溉以及治水并非早期國家的發明,但國家出現后,確實擴展了灌溉和溝渠系統,以促進運輸并擴大種糧土地的面積。只要情況允許,早期國家也會對下轄屬民以及戰俘進行強制的重新安置,以增加生產人口的數量并加強國家對他們的識別。在很大程度上,秦之所以有“均田”的概念,就是為了保證所有的子民都有足夠的土地,這樣才有收成可征稅,才能形成征兵所需的人口基數。
有秦一代,國家非常重視人口,這表現在國家不僅禁止民眾棄地而逃,還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對于生育的婦人及其家庭有稅收寬減的優惠。新石器時代晚期多物種混居營,是最早期國家得以發端的“內核”,但說起早期國家的治國之道,很多都是某種巧妙的、政治性的地貌改造,目的就在于促進對資源的占取:比方說,更大面積的糧田,數量更多、密度更大的人口,還有某種“信息軟件”,其編碼就是書寫的成文記錄,有了它,國家就能獲取更多更廣的信息。然而,成敗或在一線間,這種政治性的雄心壯志,追求地貌景觀的徹底改造,也導致了最有野心的早期國家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烏爾第三王朝癡迷于各項事務井井有條,其延續不過一個世紀,而秦代更是十五載而亡。
既然早期的文字是附隨于國家建構的,兩者之間密不可分,那么當國家消失時,文字會發生什么變化?
對此,我們所握有的證據著實不多,然而呈現出的跡象都是,如果沒有了官員體系、行政記錄以及層級間的交流,文字的讀寫能力就算不會完全消失,也會大大減弱。其實,我們對此不必訝異,畢竟,在最早期的國家中,能讀寫文字符號的,僅限于人口中的鳳毛麟角——其中大多數都是官員。從大約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古希臘的城邦聯盟崩潰,進入了我們所知的“黑暗時代”。當讀寫能力再度出現時,文字所采取的不再是“線性文字B”的舊形式,而是一套從腓尼基人那里借來的全新書寫字母。
當然,在那個過渡期,并不是說希臘文化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準確地說,文化轉成了口頭的形式,我們今天所讀到的《奧德賽》和《伊利亞德》,最初就形成于這一階段,只是后來轉錄為文字。就文學的傳統來說,羅馬帝國有著更為廣遠的輻射,但即便是羅馬帝國,當它在5世紀分崩離析后,拉丁語的讀寫也近乎絕跡,只有在一些宗教機構內還留有星星之火。在此不妨推測,在最早期的國家中,文字最初的發展,乃是作為一種治國的技術,既然如此,文字作為一種成就,也就同國家本身一樣,脆弱且短暫易逝了。
說到這里,我們能否換個想法,是否可以把最早的文字讀寫視為一種交流溝通的技術,就好像作物種植一樣,也是眾多生存技術中的一種?就作物種植的技術而言,在它們獲得廣泛運用之前,早已為先民所知,而且即便推廣后,也僅限于特定的生態和人口環境。同理,整個世界在文字發明之前也并非“萬古如夜”,而在文字出現后,也并非所有的社會都采用或者渴望采用文字的形式。最初的文字書寫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國家建構、人口集中,以及國土規模擴大。換到其他的環境中,文字也是沒用的。一位研究美索不達米亞早期文字的學者曾嘗試推斷其中的奧秘,在他看來,文字之所以一到別地就受到抵制,正是因為文字與國家以及稅收之間有著抹不去的關聯,這就好像在田間的耕作之所以長期受到抵制,就是因為一分耕耘就是一分勞苦,兩者之間的關聯壓根無法遮掩。
根據考古發掘,許多處在邊緣地帶的文化都曾接觸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社會的復雜,但為什么每一個各有不同的社群都會拒絕使用文字呢?一個可能的回答是,這種對復雜的拒絕乃是一種自覺的行為。這么做的理由何在呢?……很有可能,邊緣的群落并不是在智力上不夠格,無法應對那種復雜,而是他們實在太聰明了,他們是在設法避開這種沉重的命令結構,事實證明,他們躲過了至少五百年,直至最終在軍事征服后被接管……在任何一個例子中,我們都能看到,邊緣社群即便在感知到外部的復雜后,一開始仍會拒絕采納這種復雜……正是因為這么做,他們才能躲開國家的牢籠,又自在地過了五百年。
【本文節選自《作繭自縛:人類早期國家的深層歷史》第四章“谷物立國:早期國家的農業生態”,標題系編者所加。】
- 原標題:作繭自縛:人類早期國家的深層歷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現!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