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平:中國道路不具有普世性?說反了吧
關鍵字: 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改革開放全球治理談到中國道路或中國經驗,20世紀90年代時我們習慣叫“中國經驗”。后來按毛主席《實踐論》,就用了“中國道路”這個詞?!爸袊涷灐备鼜娬{探索性,“中國道路”是指我們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發展道路;是不是只有中國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模式、概念呢?其實國際上也有尼泊爾模式、丹麥模式,印度南部也有個Kerala model(喀拉拉邦模式)。
從最基本的事實看中國道路
中國道路的實踐是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
第一,最快的經濟發展。這個事實全世界都承認。雖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現在已經開始放緩了,但我們進行縱比會發現,過去30年是中國1840年以來發展最快的,或者說是最順利的,基本平均保持在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的增長。
第二,最大規模地減少貧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在“老少邊窮”地區進行幫扶工作,我自己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做扶貧研究。所謂“老少邊窮”,老區像井岡山、延安,“少”是少數民族地區,邊是邊疆地區,窮就是貧窮地區。一些邊疆地區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貧窮地區。30年下來,我們實現了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減貧。
如果用統計計算,在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主要是中國完成的。按每年計算,如果把中國拿出來,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是在增加的;但把中國加進去,貧困是在減少的。從80年代開始就是這樣,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中國就完成了聯合國千年目標計劃的90%。2002年以前,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進入新世紀,地區和縣這兩級,包括西部的縣域經濟發展也起來了。所以,中國的減貧脫貧速度,是世界各國,包括西方國家和各國際組織都公認的。
從1978年到1998年連續20年的時間,中國10億以上的人口,實現了連續兩位數的持續增長。3億人口脫貧,2億人進城,1億人實現了中等收入。當時我去日本,日本人說你那一億人就是一個日本。我說我們還有10億人處于貧困,只有1億人進入中等收入水平。但那時候統計得比較保守一點,說的是3億人脫貧;現在世界上的統計,中國已經實現了6.5億人脫貧,但這主要是農村絕對貧困,而未計城市人口。1977年改革開放之前,城市還處在相對貧困、物資短缺的狀況,現在已經得到了根本的改觀。
第三,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這既包括農村勞動人口到城市的流動,也包括城市人口本身的職業流動、社會地位的流動。中國人口的流動是世界上最頻繁的。每年僅春節春運就達到三十幾億人次,還沒有包括旅游、探親和因公出差的旅行。
第四,最劇烈的社會變遷。中國的社會結構,在1949年的時候基本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社會。當時城市人口比例不足5%,到1979年也還不到20%。最近這35年基本是一年一個百分點,現在城鎮人口已經達到55%,這只是社會結構中的城鄉結構。如果你看工農業結構,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了農業總產值。當然還有年齡結構、教育結構,社會人員中服務業的比重結構等等。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走過了西方300年的道路,這不只是經濟發展,最重要是社會結構的變遷。
本世紀初,我在歐盟做了一個發言。我說,中國在20年(現在叫30年)中實現了10億(這時已經超過13億)人口平均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最大的減貧、最快的人口流動、最劇烈的社會變遷,而且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內部動蕩或動亂,我們是以相對平穩的社會變遷走過來的。
2016年 人口流動地圖
而在300年中,比如英國、法國等國家內部則發生了激烈的階級斗爭,乃至起義、動亂和內戰,還有對外的殖民、侵略和戰爭。而中國在30年實現了四個“最”,卻沒有以這樣的代價換得這樣成功的發展。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中國確實走出了一個比較平穩、社會代價相對少而成就顯著的獨特的發展道路。
中國道路的普世性特征
現在有很多爭論,認為中國特色僅僅是個案,沒有普遍性;只有英國道路或西歐的道路(也被稱作資本主義道路),后來加上美國,才是具有普世性的模式,而中國只是個例外。這讓我想起,19世紀80年代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后,當時俄國《祖國紀事》的編輯給馬克思寫信:“你講的那個西歐,在《資本論》里的西歐,所描述的這個模式,好像我們覺得俄國不是這樣?!?
馬克思在給他回信里寫道:“我只不過是分析了西歐尤其英國的發展模式。一切民族不管它的歷史、文化和經濟有多么大的差距,都一定要像西歐這樣做,這給了我馬克思過多的榮譽。其實我沒有這么偉大把全世界概括完?!钡布恿艘痪洌骸巴瑫r也給我了過多的侮辱,這是給我戴了紅帽子啊!戴得太高了!”所以,我自己試圖用一種比較科學的分析,想看看這到底是中國式個案經驗還是模式。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前所長余永定,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時說過一句話:“(中國)經濟成功的最大秘密,就是沒有聽經濟學家的”。確實,如果按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國經濟已經崩潰無數次了;按政治學家的預測,中國也早就崩潰了。所以,我試圖用一個偏中性的命題,不說中國還是日本,歐洲還是美國,也不是說誰是代表。如果有任何的一個方式,任何一個東西,如果它跨越時間越長,覆蓋的空間越大,包含的個體越多,那么很可能它所包含的普遍性就越強。
我自己總結,新中國的第一個30年(1949~1979年),是奠定基礎的時期,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那個時候完成的,我們的健康率和識字率也大多是那個時候完成的。聯合國和世界銀行也說,中國是以最低的物資條件完成了這么高的健康率和識字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用的是人類發展指數(HDI),而不只用人均收入測量社會的進步。
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用HDI測量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了。1949年5月,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37歲左右,1979年是67歲,已經超過了很多中等收入國家。我們的人均識字率和健康率,包括嬰幼兒與產婦死亡率的降低,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鼓勵外商投資,外商包括華僑華人的投資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大,與我們勞動力的素質、能力和組織化程度是分不開的。
- 原標題:中國道路:經驗,特色與前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50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62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95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5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