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雪萍:沃倫測DNA自證原住民血緣,不只是弄巧成拙
關鍵字: 印第安原住民印第安DNA沃倫參議員特朗普簡而言之,16、17、18世紀是那些從歐洲走出的各種勢力在世界各地互相爭奪和征服它地的歷史,從非洲,到南亞,東南亞,和美洲大陸,從海島到陸地,“西方文明”在互相爭戰和殖民它地的漫長過程中“脫穎而出”。
在新大陸,這一過程的參與者來自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荷蘭,瑞典,等。起先,歐洲的“探險者”們主要以與原住民做交易為主,留下來的意愿并不大。后來,出于宗教原因而另尋領地的人群出現,跟部分意在美洲開發生意的人群一道,逐漸占領地盤,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他們的社會群體。逐漸的,跟他們在世界其它地區的表兄弟們一樣,一方面與當地人周旋,另一方面歐洲人之間互相競爭沖突(并且由于自身人數有限而利用原住民之間的不同和矛盾,與部分部落建立同盟,以便打敗對手)。到了18世紀末,歐洲各國之間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爭斗,除了南美大陸,基本以英法強勢分占山頭,其它歐洲小國從中得益,為主要格局。
在北美,隨著17、18世紀歐洲(英國為主)移民人數的增加,以及由于原住民缺乏免疫力而死于來自歐洲的疾病,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前者與原住民之間的沖突越來越頻繁,大多集中在土地歸屬和使用問題上。盡管曾經有過各種“條約”,歐洲人表示占了土地要給原住民長期補償,但歷史學者們指出,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表示往往是權宜之計,歐洲人利用原住民尚未真正懂得歐洲法律的邏輯,讓對方以為是公平的交換——即歐洲人得到土地時答應會給長期補償。但很多時候,歐洲人基本少有遵守,而且在實質上撕毀條約時也不打招呼。
當英國與新建的美利堅合眾國簽署“巴黎條約”停止交戰以后,由英國移民占領下的13個“colonies”,便在歐洲人之間轉手,成為最初美國的國家領土(美國最早的13個州)。不言而喻,這些沖突方之間達成的交易,跟其它曾經的交易一樣,從未征求過原住民——那些原本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意見。
建國后不久的1823年,美國最高法院根據當時歐洲通用的“發現原則” (the doctrine of discovery) ,制定出至今依然通用的一個“法律原則”(doctrine):即,在發現年代 (Age of Discovery,即,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年代) 里所占有的土地,不屬于原住民;美國得到的土地是英國人留下的,因此,原住民對那些土地沒有所有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裁定為“西部開發”提供了法律基礎,使19世紀成為美國領土由東向西不斷擴張的世紀。其中充滿了與原住民的沖突和不被遵守的條約。就像費正清曾經把1842-1943稱為中國的“treaty century”/條約世紀(盡管準確而言,應該是“不平等條約世紀”)一樣,18、19世紀可以被稱為是原住民的“不平等條約世紀”,其中包括被強制遷移,被強制文化融入。不同的是,原住民永久地失去了對自己曾經生存了萬年以上的土地的所有權。
這一判決使聯邦政府合法地對大量土地擁有所有權和裁定權,政府可以據此將土地“準予”或者“轉讓”給另一方(比如19世紀中葉出現的很多大學,土地來自政府的“準予,”叫做 “land-grant universities”,大多為各個州的公立大學) 。19世紀下半期出現的所謂“保留地”,則是在原住民失去土地所有權以后,美國政府“準予”他們的土地,并強迫很多部落遷移到那里。這些保留地在理論上歸部落自行管理,與此同時,所有的保留地又都歸聯邦政府的“印第安人事務署”監管。
現在,美國有300多個保留地,大都分散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很多散落在西部山區,西部沿海,以及其它人煙罕至的地區,總面積加起來相當于愛達荷州 (Idaho) 大小。事實上,一百多年里,很多保留地的面積被縮減不少,原因在于聯邦政府可以不同的理由重新分配土地或者直接劃走。還有很多被迫遷移的原住民,至今沒有得到政府承諾的補償。近年來發生的一些沖突,大多與能源開發有關;那些白人原先不待見的土地(如干旱的山區),突然因其地下的天然氣(或者其它資源)而被資本覬覦。
顯然,在最關鍵的土地所有權問題上,原住民根本不是歐洲移民以及后來的美國國家的對手。最終,殖民者成了這片土地的主人,而原住民則不得不接受一種永久意義上的被殖民。用亞利桑那大學教授Robert Williams的話來說,在美國建國后的兩百多年里,強勢權力下發生的侵吞土地,驅趕原住民,文化丑化和強迫融入, 本身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被種族清洗 (ethnically cleansed) 的歷史”。
然而,除了原住民自己發出如此尖銳但同時又被邊緣化的批判之聲以外,在這片永久化了的殖民地土地上,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然不具有殖民者真正檢討自身歷史的土壤。
這就又回到特郎普和沃倫之間的嘴仗上。兩者之間的沖突,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層面上,本質上都與原住民無關。尤為關鍵的是,政客們以及他們的支持者,外加媒體,大都無意正視自己頭上共有的那塊“疤”。其中有些人大概更不會樂意別人對它的指指點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最后更新: 2018-10-29 07:35:13
-
巴西右翼當選新總統 提“巴西優先”口號
2018-10-29 06:58 觀察者頭條 -
土耳其要求引渡卡舒吉案嫌犯,沙特拒絕
2018-10-28 23:16 阿拉伯之冬 -
英國家長嚇壞了!尿不濕里藏針……
2018-10-28 21:05 不列顛 -
“他還教我用筷子吃飯!”
2018-10-28 20:12 龍象之間 -
拒絕墨西哥挽留 移民大軍:我們有“美國夢”
2018-10-28 18:08 美國一夢 -
首批滯留塞班的中國旅客回國了!
2018-10-28 17:16 中國游客 -
美國王牌女主播感慨“政治正確”趨緊,結果…
2018-10-28 16:32 美國一夢 -
110秒帶你看美國就業率“增長”有多快
2018-10-28 16:28 特朗普 -
原來是真的!迪士尼證實游客喜歡在園內撒骨灰
2018-10-28 14:27 美國一夢 -
英超萊斯特城老板直升機墜毀 消息人士:人在機上
2018-10-28 14:17 -
美智庫:要威懾中俄,美軍需要400艘戰艦
2018-10-28 14:10 -
將“洋垃圾”變廢為寶,他們給美國人上了一課
2018-10-28 12:41 中美關系 -
美國教堂槍擊案致11死,兇手大喊反猶口號
2018-10-28 09:37 觀察者頭條 -
日本為何一邊對外宣傳御宅族,一邊整頓秋葉原?
2018-10-28 08:33 日本 -
印度鄰國總統“炒掉”總理 外媒又扯上中國
2018-10-27 23:21 龍象之間 -
中企在非投資如火如荼 德國:爭不過,合作吧
2018-10-27 22:26 德意志 -
港媒:美貿易官員訪華晤中方官員,兩國恢復工作級接觸
2018-10-27 22:10 中美關系 -
敏感時刻 中美防長下周華盛頓繼續談
2018-10-27 21:47 中美關系 -
16億美元巨獎引海外彩票代購熱潮
2018-10-27 21:16 -
美股走出8年來最大月跌幅 美聯儲還加息嗎?
2018-10-27 19:31 美國經濟
相關推薦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27“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79“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