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永年: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反應性的
最后更新: 2020-04-15 09:18:00西方應對新冠疫情失利后,頻頻甩鍋中國,從隱瞞疫情到數據作假,直至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不僅在網絡上掀起輿論熱潮,也引發了外交部門的強硬回應。
面對西方來勢洶洶,中國該如何回應?當民族主義在西方走向民粹主義時,我們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教授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反應”性的,即議題由西方設定,然后中國再回應西方設定的議題。只有主動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才掌握了議題的設定權。
以下為采訪全文:
【采訪/觀察者網 武守哲】
觀察者網:鄭永年教授您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采訪您的機會。您論述“儒家文明vs基督教文明”這個議題在觀察者網刊出之后,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您認為“需要一個不以宗教為基礎的文明來調和不同的文明規范,儒家文明可以承擔這個角色”。可否再具體闡述下儒家的“天下主義”何以可能彌補“民族-國家”文明沖突的怪圈?
鄭永年:我產生這個想法的時間是比較早的,大約是在1996-1997年左右。那個時候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在西方是絕對的顯學。盡管當時他的學說也受到了西方知識界的很多批評,但我認為他的論述有一定的合理性。
縱觀歐洲歷史,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宗教沖突此起彼伏,而“民族-國家”之間的碰撞則是法國大革命以后的事情,法國大革命產生出“主權國家”的概念。文明和宗教這兩個概念,長期以來在內涵上是重合的,即很多文明的發展和延伸是以宗教為基礎的,如伊斯蘭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等。目前莫迪搞的那一套印度民族主義其實也是以印度教為根本的。
印度《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支持者和反對者近兩日在德里東北部多地發生沖突并引發騷亂。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受害者家屬在醫院哭泣
西方學者馬克思·韋伯把儒學也稱為一種宗教。在西方學者看來,宗教是意識形態中最最核心的東西。當西方人說“one nation, one state”(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時候,那么這個nation(民族)是如何界定的?很多時候靠的就是宗教。我一直覺得宗教的作用被我們大大低估了。
二戰以來多元文化共存這個議題在西方成了政治正確的話語,所以“宗教沖突”成了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很多西方學者也不愿意觸碰,但并不代表這個現象逐漸減弱或者不存在了。前一段時間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再次爆發了比較嚴重的沖突,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宗教是帶有強烈排他性的。儒家在宗教沖突中能夠扮演什么角這個議題并不是我首先提出來的。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等等都非常推崇儒家學說,認為儒學本質是理性和開放的,是inclusive(包容)而非exclusive(排他)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朝歷代中占據官方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保證了中國文化和國家的世俗性,當佛教從古印度傳進來之后,經過了長時間的融合,也變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民族-國家”這套概念則完全是一個舶來品,比如“漢族”本身其實是很多元的,已經融合了多種西方意義上的“民族”。“漢”因此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西方的種族概念。而“儒家”是一個包容性的文化,并不是宗教。那么,是否存在一種思想,可以超越宗教成為一種理性文化?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世界和平的起點。
但是在這里必須再提一句,當代儒家有一些走偏了,路越走越窄。應該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對待世界文化。儒家文化本來就是吸收了秦漢以降的多種民間思想形態而生生不息。當代儒家應該拿出一定的文化自信,集中思考如何吸收消化外來的西方文明,而不是排斥和拒絕西方文明。
馬克思·韋伯的名著《儒教與道教》
而且隨著資本主義和商業消費主義的泛濫,西方基督教也越來越傾向于世俗化。這樣,儒家與基督教文明融合的因素也越來越多。而且今天儒家思想可以還原為“國家治理哲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儒家應該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來做好這篇世界和平的“文章”。
觀察者網: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國內爆發后,“央-地”政令傳達和醫療物資的調配問題成為國內政論界關注的焦點。您在《大趨勢:中國下一步》中也對中國“央-地”關系進行了系統的思考,聯系這次疫情的全國總體戰防控體系,您對“建立政治責任制度”和新形勢下的監察體系有沒有新的想法和思考?
鄭永年:這次疫情更加強化了當時“央-地”關系的論斷,即應當集權的就應該集權,應當分權的就應該分權,也就是“選擇性集權”和“選擇性分權”的結合。當年我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也談到了這一點,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應該是中央的權力。2003年SARS之后,中央就應該全面掌握公共衛生的應急預防體系,具體的政策落實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同時地方的責任界限也是個問題,因為地方政府不能僅僅被理解為一種中央的派駐機構。
中國不光是規模大,而且地區間的差異也很大,一刀切是很不符合實際的。政治體系設計的關鍵點在于責任的劃分,權責明確。過度集權和過度監察的后果就是地方上容易出現“等、靠、要”的思想。這次疫情在國內的傳播和防控,讓我們認識到,國家治理體系依然還是需要很多的改革。
觀察者網:在談及中國融入世界新秩序的理論框架下,你對中日關系著墨甚多,并且多次引用傅高義對日本及中日關系的評判。目前借助中日韓疫情的走勢,國內思想政治理論界出現了中日韓“抗疫共同體”的呼聲,您是否認為,這會給東亞各國新一輪政治、經濟整合帶來契機?
鄭永年:有好有壞,對此我們也不能太樂觀。中日韓三個經濟體合作很密切,但是這次疫情對中日韓整合的負面沖擊也不能被忽視,比如產業鏈。韓國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從產業鏈上講很大一部分依賴中國,而且武漢有一些日韓的汽車工廠因為疫情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這說明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還是不太夠,應該能進一步深化,可以協調地更好一些。
2019年8月21日,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主持會議,韓國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出席(@外交部官方網站)
我們可以以歐盟為例。歐盟本來是主權國家合作的典范,但是疫情以來,歐盟各國變得很自保,合作精神蕩然無存。當沒事的時候,大家分好處的時候還可以共享合作,大災一來,如何讓這些主權國家不那么自私呢?這次疫情給了我們一個如何進一步提升東亞整合度觀察窗口。
觀察者網:新加坡應對這次疫情的各種措施被西方媒體廣為推崇。您目前就在新加坡,可否談一下這個國家的“作業”最值得抄的地方有哪些?
鄭永年: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不到600萬人口,“小”是一個很大的特色。而且政府措施很超前,當年SARS爆發之后,新加坡就已經建立起一套很有效的傳染病防控體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國家衛健委:新增46例,其中本土10例、境外輸入36例
2020-04-15 08:3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上海新增境外輸入4例:均為中國籍 從俄羅斯抵滬
2020-04-15 08:1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黑龍江新增22例:省內8例、境外輸入14例
2020-04-15 08:0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山西新增境外輸入確診13例,均為國際航班經停太原入境人員
2020-04-15 07:1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紐約市調整統計方式,死亡病例一夜激增3778例
2020-04-15 06:2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習近平同芬蘭總統尼尼斯托通電話
2020-04-15 00:24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通電話
2020-04-15 00:21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通電話
2020-04-15 00:15 中國外交 -
更好汲取開拓前進的強大勇氣、智慧和力量!李強、龔正今天赴部分紅色革命遺址瞻仰
2020-04-14 22:50 上海觀察 -
鐘南山:“中國新冠疫情暴發”的提法不恰當
2020-04-14 22:3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中央發文:這種蠢事決不能做
2020-04-14 21:5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政客想“對話”武漢醫生,華春瑩這么回
2020-04-14 21:5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計為-3%
2020-04-14 21:4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習近平談總體國家安全: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2020-04-14 21:13 國家安全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扎緊籬笆打好樁——各地筑牢社區防控安全屏障
2020-04-14 21:1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迎難而上 創新發展】我國數字經濟全面提速
2020-04-14 21:07 5G -
村民自學編程建色情網站,發展會員12萬余人被查
2020-04-14 20:09 依法治國 -
中國赴俄醫療專家組是否帶疫苗?外交部回應
2020-04-14 19:08 新冠肺炎抗疫戰
相關推薦 -
想給中資控股港口“潑臟水”,特朗普手下卻打了廣告 評論 59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113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215“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63“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7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