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子實:從中外史學的異見發現歐亞文化的相似之處
關鍵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古希臘文明匈奴王阿提拉中西歷史差異譬如,“長著翅膀的話語”這個修辭短語在《奧德賽》中出現69次,在《伊利亞特》中出現55次,古希臘語原文是“?πεα πτερ?εντα”。這種修辭方法能體現出當時古希臘社會的文化、禮節和風俗。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對于人還是事物的主語,荷馬總是喜歡用很多形容詞加以修飾:例如在第十一章《The Book of the Dead》,奧德賽穿越到了地下世界(冥界),遇到了自己先前的手下Elpenor,他是這么稱呼奧德賽的:“宙斯最喜愛的英雄,Laetes的兒子,充滿智慧的奧德賽啊!是什么把你領到了冥界,你這不幸的人兒!”。
荷馬筆下的人物不論是自我介紹還是提及他人時,都會通過以下的形式來表達出來:“我是XX,我是XX的兒子,我來自/我的家鄉是XX,我被世人以XX所稱。”第一順序是姓名,第二是家室,第三是家園,第四是名聲。
荷馬雕像
最經典的例子是當Alcinous王請他講述自己的經歷時,奧德賽是這么開場的:“我是奧德賽,Laertes的兒子。整個世界都在談論我出色的戰略(注:奧德賽在特洛伊戰爭中為希臘聯軍出謀畫策,立下汗馬功勞),我的名聲已經傳達到了遙遠的天堂。我的家鄉是在萬里無云天空下的Ithaca。”
對希臘人來說,名字、家室、家園和名聲是從最重要到較為重要的概念來排序。為什么名字最重要?因為他可以第一時間體現你是不是在精神生活、文化修養和世界觀上“夠希臘”;家室第二重要,你有沒有希臘人的血統,還是差一點的混血,還是純野蠻人;家園第三重要,你是不是從物質上的“希臘”來的;名聲第四重要,你為希臘干了什么,做了什么貢獻。希臘人以希臘文化為榮,認為只有希臘才是世界,除了他們,其余都是野蠻人。所以,會說希臘語也很重要。
這一點和我們當年很多的歷史作品很像,史書中立傳時,會介紹人物的名字、字、號、哪里人、什么官職、以什么事跡出名等等。例如,《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陳勝字涉,陽城人。吳廣字叔,陽夏人也。勝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然甚久,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勝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鴻鵲之志哉!”
《奧德賽》中,荷馬纖細的文筆不知不覺中還影射了希臘社會的其他方面,包括禮節、文化等。他謙虛的態度讓這些細節都埋沒在了波瀾壯闊的奧德賽的歸程中。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一點,還有希臘人熱情好客的禮節、傳統。其中的一個禮節就是款待(hospitality)。熱情招待陌生人是希臘文化中一個重要理念,希臘語里是xenos。
第五章《Calypso》第92至93行,把奧德賽囚禁在她的海島上的Calypso,盛情款待前來傳達宙斯讓她放奧德賽走的旨意的赫耳墨斯:“女神Calypso把ambrosia面包(注:一種只有神可以吃的面包,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長生不老的意思)放到了桌子上,推到靠近他一邊的桌檐,又調配了一杯nectar酒。”(注:希臘人飲用葡萄酒都是兌水喝的)
再例如,化身為普通女孩的雅典娜告訴奧德賽沖到宮殿里,跪在地上,雙手環抱王后的膝蓋,尋求幫助,這是一種希臘式最能表達尊敬的求救方式——“他沖到了王后Arete和國王Alcinous面前,兩臂環抱住了王后Arete的膝蓋。”
我們和西方對歷史的態度及目的理解不同。
個人認為,中國的歷史,講究的是一個“正”字。“正”,代表了正史,也代表了“正氣”、“公正”這樣的概念。歷史本身是有一種不可侵犯的尊嚴的。諸如《左傳》記載“大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持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崔杼連殺三個史官,都沒法阻止他們想要寫下崔杼殺齊莊公的歷史事實。
而西方歷史,雖然和我國一樣求“真”,撰寫歷史必須要有理有據,但西方歷史更注意辯論和分析,產生自己的結論,講究多元性、多樣性,允許史官加入大量的個人分析。舉個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如果有三個史官,他們都會將奧匈帝國皇太子費德勒大公被刺殺作為導火索,但他們可能也會爭論到底什么原因影響最大:甲可能說是德國民族意識的崛起,乙可能說是各國之間締結了太多攻守同盟,丙可能說是歐洲列強想要徹底瓜分世界上的殖民地但卻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這樣來看,因為學術紀律不一樣,所以目的不同、特征不同。歐洲歷史不是沒有90%以上的歷史學家可以達成一致的地方,不但有,還有很多,但即使對歷史事實達成一致,也會對原因和影響等爭論上千年。直到現在,羅馬希臘史學家還在爭論荷馬史詩里面的細節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不停探討里面的歷史事件。
因為不同產生的分歧還是很有學術價值的。我們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討論到底是中國歷史的“正”更好,還是歐洲歷史的尊重史官的個人主義更好。我們還可以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承認兩種記錄歷史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并不矛盾,是平等的且各有特色,以互相學習的精神來互補。如我前面舉的例子,匈奴的羅馬化和北魏的漢化很相似,這都是很有意思的,只有在中國和西方歷史的對比下才能得出這一結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張子實:從中外史學的異見發現歐亞文化的相似之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