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子實:從中外史學的異見發現歐亞文化的相似之處
關鍵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古希臘文明匈奴王阿提拉中西歷史差異【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子實】
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阿波羅神在總結眾神關于懲罰阿喀琉斯的決議時是這么說的,“讓他知道我們對他的憤怒,雖然他是好的。”這一點和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倫理學前呼后應,但也是眾多讀者——尤其是中國讀者——沒法明白的一點。
中間站立者為阿喀琉斯形象
《伊利亞特》的這一情節很形象地體現了中外文化不同造成的意見分歧,以及互相理解對方歷史的困難。中國和西方(本文專指歐洲)對于歷史的研究方向、方法和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通過問題對比,能促進文化交流和雙方的互相理解。
在史學界,對西方歷史有兩種最常見的批評:其一,西方史屆對歷史有關資料記錄不全、不細致;其二,西方史學界在歷史上缺乏諸如《二十四史》之類的貫穿文明史的“正史”。其實,對于這兩點,我們都不難找出支持相反理論的證據。
即使在羅馬帝國最動亂的蠻族入侵時期,西方都保存了大量詳細的歷史記載,比如史學家普利斯庫斯(Priscus)的故事。
出生于希臘行省的羅馬歷史學家普利斯庫斯曾跟隨馬克西米努斯的使團拜訪匈奴帝國,并在宮殿面見其王阿提拉。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與羅馬著名歷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筆下殘酷暴虐的阿提拉不一樣的一面。
匈牙利阿提拉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像
普利斯庫斯先是記載了他們從康斯坦丁堡(東羅馬帝國首府)到位于下多瑙河流域的西徐亞地帶(阿提拉的營地所在地和實際控制區)的過程。在經歷了一些困難之后,普利斯庫斯終于見上了阿提拉王。當時,阿提拉王和匈奴部隊正打算向北進軍,普利斯庫斯及其使團決定跟隨阿提拉移動。在抵達一個城鎮時,普利斯庫斯如下描寫道:
據傳聞,阿提拉在此處的行宮要比他擁有的其他任何行宮都要輝煌。行宮的設計用到了打磨后的木板,用木板搭建起多間隔間,而這些并不是為了防御和保護,更多是為了滿足審美的需要。匈人酋長Onegesius(注:阿提拉的二把手)的行宮僅次于阿提拉的,也是由木頭房間組成,但沒像阿提拉一樣配備了瞭望塔。在距Onegesius行宮不遠的地方,是由從Pannonia運來的石頭建成的浴池(bath)——因匈奴所在地沒有這些精致的材料,所以他們搭建建筑時都需從外地調度。
從記錄的史料來看,普利斯庫斯不但詳細記錄了匈奴的行程,還記載了匈奴的建筑、官職、長官的名稱、行宮的建筑風格等等。最引人注目的,即他提出的帶有全新意義的兩點:
一、匈奴有打磨、拋光木板的技術;
二、匈奴有公共浴室。
這兩點乍看上去可能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但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羅馬帝國的歷史知識細細品味,不難看出以下兩點:
一、匈奴有審美觀,對文化藝術有追求。這一點和我們還有西方人傳統意義上——至少是當時社會——對匈奴“野蠻人”的理解來說,是背道而馳的。從匈奴對于建筑材料挑剔的眼光來看,還有對建筑風格是為了舒適審美而不是為了防御的目的來講,都能證明當時匈奴自有一套美學。
二、匈奴已被羅馬化、“文明化”了。當時羅馬帝國區分階層的一個指標就是個人衛生——貴族階級有私人浴室,中產階級經常去公共浴室,而平民階級只能時不時地去一些設施沒有那么全面的浴室。匈奴引進了羅馬的概念與意識,被羅馬文明所同化。這就如同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實行漢化改革:北魏孝文帝先整頓吏治,立三長法,實行均田制;之后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之后,普利斯庫斯還敘述了阿提拉王邀請他赴宴,書中詳細記載了阿提拉王的家室(包括妻兒的名字)、匈奴的儀式、禮節及其服飾等各方面。
由此可看出,中外史學之間在概論上較少存在一個細致的區分,恰恰相反,兩者都追求對歷史事件的詳細記載,爭取通過社會文化、習俗等方面來反射當時的歷史背景。
對于第二個中外史學的分歧,筆者既有贊同,也有一點相反的意見。
歐洲沒有“史官”,這點我是贊同的,因為除了羅馬帝國和納粹帝國之外,歐洲從來沒有被統一過。這一說法放在亞洲也成立。但是,歐洲各國都有史官,這些史官也撰寫了大量的正史。比如,當年英國國王威廉下令著作的《末日審判書》;法國除了皇家史官,還有皇家詩人、皇家畫師等等。這點和我國很相似。
當年英國紅白玫瑰戰爭的時候,王位更替頻繁,有時甚至會出現兩王現象——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同時聲稱對王位有正統權。這時,雙方的史官就會以偏向自家的立場來粉飾歷史,這一點和我國歷史上幾段政權更換頻繁的時期都很相似。如對“堯舜禹禪讓”的記載,也有諸多異同聲。李白《遠別離》的詩句“堯幽囚,舜野死”、《竹書紀年》里的“堯年老德衰為舜所囚”、《國語·魯語》中的“舜勤民事而野死”都提出了“不和諧”的說法,即堯舜禹不是大家浪漫化了的禪讓于賢者,之間其實存在著殘酷的政治斗爭。
對“正史”的定義,也是影響這一觀點形成的因素。很多人認為,希臘羅馬時期之前沒有成型的歷史。對此,我并不贊同。《奧德賽》雖是希臘傳唱的史詩,但它能夠反映希臘當時的歷史和社會,這種價值并不少于于其他專業的史書。
- 原標題:張子實:從中外史學的異見發現歐亞文化的相似之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