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紀霖華東師大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
雞蛋與高墻:莫言的雙重人格
莫言是當今中國文壇的怪才、鬼才。諾獎宣布的那個不眠之夜,有多少國人歡呼,又有多少國人不服:為什么偏偏是莫言,而不是村上春樹?拿莫言與村上相比,如果僅僅以文學的理由,或許見仁見智,然而,爭論的焦點,不在文學,而是文學之外的處世。[全文]
-
最不講民主的其實是知識分子群體
這代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數人,其人格塑造基本在“文革”當中就完成了。第一,有信念,是執著的理想主義者。第二,紅衛兵精神,質疑權威,敢說敢干,有造反的傳統。第三,靈活嬗變。第四,有強烈的使命感。這代知識分子的早期理想是革命的理想主義,“文革”之后革命的理想迅速幻滅,但新的理想又出現了,變為個人的英雄主義理想。[全文]
-
許紀霖:文明養成,富裕之后的國人考題
如果富裕之后,很少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精神的位置在哪里,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核心價值,那么,這樣的富裕是令人擔心的。 [全文]
-
許紀霖、劉擎、錢永祥等:政治秩序與心靈秩序
雖說未來不可預測,有些未來卻是可以預測的,比如完全按西方這套制度進行下去,這世界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目前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這套制度有很多問題,比如美國已經沒辦法改變了,中國還沒來得及出現一些問題,還有改變的機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討論“哪種制度更好”才會更有意義。[全文]
-
許紀霖:十年來中國國家主義思潮之批判
一股國家主義的思潮正在中國思想界興起,風頭所向,橫掃左翼、保守兩派陣營。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下,國家主義(statism)從民族主義(nationalism)發展而來,但比民族主義更極端,更政治化。1930年代德國和日本的歷史表明,一旦國家主義彌漫成勢,將陷整個民族于災難之中,我們不得不認真對待。[全文]
-
許紀霖:晚清新政為何無法阻止革命?
回首歷史不難發現,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改革不是革命的替代物,就是革命的催化劑。這一珍貴歷史教訓,值得百年后中國重新反思。[全文]
-
許紀霖:近十年來中國國家主義思潮之批判
一股國家主義的思潮正在中國思想界興起,風頭所向,橫掃左翼、保守兩派陣營。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下,國家主義(statism)從民族主義(nationalism)發展而來,但比民族主義更極端,更政治化,強調國家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至高無上的核心地位,因為國家代表民族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可以抵御私人利益對政治過程的滲透和干擾。[全文]
-
自美國革命始,于法國模式終
辛亥革命模仿的是美國革命,從地方獨立開始,然而民國建立之后,卻沒有繼續走美國式的憲政立國之路,反而轉向了法國革命模式。美國革命通過憲政之路實現“公天下”,但民初的中國不是以制度的安排、而是通過權力的攫取試圖重建秩序的統一。[全文]
-
許紀霖:慎提中國模式
我們還需要一個新的文明的崛起。只有等到文明的崛起,中國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與價值觀相關的制度,我們才可以說中國在文明的層面上崛起了,然后才有可能形成對全世界具有示范意義的中國模式。[全文]
-
山雨欲來:辛亥革命前的中國
在革命思潮漸成氣候、地方勢力尾大難掉的困局之中,國步方蹇的清王朝展開了看似生機勃勃的十年改革豪賭,大辦新政、預備立憲、廢除科舉等舉措也讓王朝末世一度頗具中興氣象。但正如一位與會者所言,清末最后十年最令人感慨的,莫過于這是一部事與愿違的歷史。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在武昌城的槍聲之后戛然而止。[全文]
-
許紀霖:慎提中國模式
在這方面,我們還需要一個新的文明的崛起。只有等到文明的崛起,中國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與價值觀相關的制度,我們才可以說中國在文明的層面上崛起了,然后才有可能形成對全世界具有示范意義的中國模式。[全文]
-
許紀霖:中國如何走向文明的崛起
中國文明的普適性,只能建立在全人類的視野之上,而不是以中國特殊的價值與利益為皈依。中國文明在歷史上曾經是天下主義,到了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天下主義如何轉型為與普適文明相結合的世界主義,這是一個文明大國的目標所在。[全文]
-
許紀霖:對知識分子不同的解釋
知識分子究竟如何定義呢?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一種定義都只能是功能性的,而不可能是實質性的。從語用學的意義上,要看置于什么樣的結構中來運用。從一般的常識來說,知識分子首先是有知識的,是所謂的“腦力勞動者”。[全文]
-
許紀霖:“公共性”是如何喪失的
九十年代的知識分子面臨著一個合法性重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在我看來,在于重建“公共性”,換句話說,是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如何做一個公共知識分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