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中國經濟的三個循環
再看一組國際比較數據。全球各國居民儲蓄與企業儲蓄普遍呈負相關,這在宏觀經濟學里被描述為“刺穿企業帷幕”(pierce the corporate veil),意味著企業只是蒙在居民部門上的一層棉紗,收入在企業與居民部門之間的分配不影響居民對消費和儲蓄的決策。
如果企業所有制是私有,企業獲得的收入最終也會通過居民持股反映在居民的財富中,那么收入到底是流向居民還是流向企業并不重要,當企業儲蓄增加、利潤增加時,居民就會財富增加、消費增加、儲蓄減少。所以,全球各國居民儲蓄與企業儲蓄普遍是此消彼長的負相關關系。
中國的企業儲蓄和居民儲蓄都很高,二者之間負相關的關系并不明顯。國企的所有制結構導致企業和居民部門的財富聯系被割裂,老百姓不會因為國企今年掙錢多就增加消費、減少儲蓄。這是中國經濟的特點。
中國的投資缺乏對利率的敏感性且投資數額較高?;氐饺齻€方程中的前面兩個,較高的投資會帶來較高的資本積累速度、較高的資本存量和較高的產出,導致產出與需求之間不平衡,最終需求不足成了一個長期問題。
按照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假設,經濟應該是長期運行在潛在產出水平(生產能力)附近。盡管經濟運行也會因為一些沖擊偏離潛在產出水平,但這種偏離只是暫時的。當經濟運行低于潛在產出水平時,可以通過宏觀政策短期刺激一下,高于潛在產出水平時則通過宏觀政策來短期降溫。但宏觀政策的刺激不會長期化,因為經濟運行不可能長期低于潛在產出水平。這是西方經濟學的假設。
中國的經濟狀況是由儲蓄過剩和消費不足導致產能和生產過剩,因此中國經濟長期運行在潛在產出水平之下。哪怕出現波動,也都是低于潛在產出水平。
我認同中國GDP有長期實現8%增長潛力的說法,但能不能發揮出這個潛力則取決于有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當中國經濟長期運行在需求不足的狀態下時,運行的邏輯就和西方主流經濟學講的道理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凱恩斯說得更合理,當需求不足時,只要創造需求就能讓經濟變得更好,此時外需及國內宏觀刺激政策就會表現出“乘數效應”。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動態特征確實表現出了“乘數效應”。國內儲蓄有兩個用途,一是投資,二是借給外國人變成經常賬戶盈余。
東盟和歐盟國家的經常賬戶盈余和投資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這表明它們是儲蓄約束下的經濟運行狀態,即投資多了,經常賬戶盈余就會減少甚至變成逆差。與東盟和歐盟不同,我國的經常賬戶盈余與投資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體現出了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正反饋效應。即在中國是投資越高,儲蓄越高,經常賬戶的盈余越高,可以理解為投資在中國成了儲蓄的應用方向,這也說明了中國經濟是在需求不足的狀況下運行的。
外需對中國經濟而言,不是出口1元錢就是1元錢的事,而是通過這1元錢在整個國內帶來更多的需求反饋,從而讓經濟變得更好、儲蓄變得更多、投資變得很高。由此可見,中國經濟運行的整體狀態與西方主流經濟學講的道理大不相同。
中國經濟走出困局還需要第三個循環
疫情之后,我提出了“再循環”概念。疫情促使中美之間形成了“互補式復蘇”的格局——中國產出復蘇快,美國需求復蘇快。
美國為了應對疫情,大搞財政刺激和貨幣刺激。疫情之后,中國因為防控得力,工業產出恢復明顯好于美國,但美國因為強刺激政策,其商品零售復蘇遠遠好于中國。最后,美國通過消費刺激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外需,而中國自疫情前就積累的產能過剩在疫情后對美國出口大幅增加。中國的貿易順差和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步擴張,這和次貸危機之前的情況類似。
從2021年初開始,中國出口進入增長平臺期,原因是盡管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高位進一步上揚,但海運運力成了中國出口面臨的瓶頸。疫情之后,得益于外需,中國經濟復蘇處在一個更加有利的位置上。
那為什么經濟又面臨很強的下行壓力呢?2021年上半年,盡管國內貨幣政策轉彎還不算急,但財政緊縮力度極大,達到進入21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強度,甚至超過2008年4萬億元救市之后的強度。此外,土地財政赤字、政府基金預算赤字、地方政府非正規融資、地方政府專項債都在明顯收縮,上半年財政收縮幅度占到同期GDP的7%~8%。
在國內宏觀政策的打壓下,國內三大投資均低位運行。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規模到2021年7月都呈斷崖式滑坡,加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數月下滑,中國經濟面臨著較強的下行風險。
分析國內宏觀政策收緊的原因,國內的分析者包括決策者大都還在沿用西方的那套理論,覺得中國基建投資引領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但我覺得這是對中國經濟的誤判。
未來經濟向好的趨勢,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一些政策轉向的明確信號已經釋放,但后續政策的力度仍需觀察。
中國經濟的內循環和外循環都重要,只是當從收入到需求的內循環運行不暢時,中國經濟對外循環的依賴還會持續較長時間。如果從經濟長周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好壞一方面受外需影響,另外一方面則受國內宏觀政策影響。
如果想走出現在的困局,關鍵在于通過改善第三個循環來擴大內需。具體而言,通過收入分配改革,實現企業與居民之間的收入循環,尤其是國有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循環,進而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費。
只有當更多的收入流向居民部門,變成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中國經濟的內循環才能通暢起來,對于外需和國內刺激政策的依賴才會減少,中國經濟才能從此走上更具內生性、可持續性增長的模式。因此,三個循環都要做好才行。
(本文根據作者于2021年9月19日在北大國發院“新發展格局下的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分論壇的演講整理;收錄于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1月出版的《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 原標題:中國經濟的三個循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中國軟實力崛起勢不可擋,正如《流浪地球2》的那句臺詞…
2023-03-12 08:28 這就是中國 -
年收入首破萬億,京東卻笑不起來
2023-03-11 22:5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硅谷銀行突然破產,雷曼時刻又要來了?
2023-03-11 17:43 觀網財經-金融 -
澤連斯基:仔細研究將俄更名為“莫斯科公國”的可能性
2023-03-11 16:55 烏克蘭之殤 -
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義?日本想了一百多年
2023-03-11 08:43 -
燃油車即將沉淪?湖北補貼七品牌,合資車企大降價
2023-03-11 08:26 觀網財經-汽車 -
美國硅谷銀行宣布破產
2023-03-11 08:21 -
“百年歷史“赤蘚糖醇:指控無根據,蔗糖濫用風險可能更高
2023-03-10 18:14 -
將時鮮做進預制菜,中國農村振興的拐點?
2023-03-10 16:14 觀網財經-消費 -
中通快遞再回應做空:對指控開展獨立調查工作
2023-03-10 16:0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田軒代表:建議在資本市場設立舉報人制度
2023-03-10 14:44 股市 -
贊同科技IPO:工行為第一大客戶,業績大幅調節后真實性如何?
2023-03-10 13:56 觀網財經-金融 -
“部分制造企業招工成本過萬”,代表建議鼓勵直播帶崗
2023-03-10 11:0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邁向空間智能,華為方舟壹號吹響時代“集結號”
2023-03-10 10:43 -
開辟IP開發新賽道,上海電影帶動影視板塊集體拉升
2023-03-10 10:33 -
跨境電商巨頭SHEIN回應IPO傳聞:暫無上市計劃
2023-03-10 10:28 觀網財經-金融 -
京東物流37萬一線員工,去年人均薪酬逾12萬
2023-03-09 21:08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滿幫去年凈利潤增長210%,回應做空報告:指控無法證實
2023-03-09 20:1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燒錢換市場,京東到家去年營收增超五成
2023-03-09 17:2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可載2.4萬只標箱,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船交付
2023-03-09 14:43 中國精造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