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應試高考關健在于政府放權
關鍵字: 高考應試教育制度改革政府放權自主招生每年高考,改革高考制度的呼聲都十分高漲。面對全社會的高考焦慮,輿論一次次建議,必須改革高考制度,讓高考回歸“平常”。
對此我認為打破應試高考的關鍵在于政府放權。
是什么讓大家覺得高考比母親的傷情、父親的去世更重要?是什么讓大家對遲到不能進考場的學生和母親感到心酸?分析起來,原因都在于“一考定終身”的考試制度——我國的高考一年舉辦一次,大學用這一次高考成績作為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據錄取學生,學生錯過今年的考試,必須等待來年,而這一年將有很多的變數,很有可能因為這次“錯過”就影響一輩子。
要讓社會走出高考焦慮,必須推進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終身”。這幾乎是社會的共識,也得到我國政府的認可。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到要推進考試招生分離,探索建立“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的考試招生制度。可是,這樣的改革,卻很難在現實中推進。
如今每次提到自主招生改革,輿論往往又會忘記當初對高考“殘酷”“沒人性”的批評,轉而維護這一制度,認為這是當前最不壞的制度。所以我們看到的景象是,大家一邊批評“殘酷”,一邊又自覺去維護殘酷。
我從來不認為當前的高考制度是“最不壞”的,也不認為我國沒有條件推進自主招生改革。很多人反對自主招生改革的理由是,自主招生會制造更多的高考招生腐敗,帶來更嚴重的高考不公平問題。當前高考制度雖然缺乏“人性”,但好歹可以維護“分數公平”。如果沒有了剛性的分數作為錄取依據,普通家庭學生、農村生上大學就更難了。換句話說,當下的制度,還可以給底層學生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種反對的聲音很有市場。可是,自主招生,真會導致高考更不公平嗎?從我國目前高校實行的自主招生看,似乎如此。每年我國高校進行自主招生,都會遭遇公平公正的質疑。如果這就是高校的自主招生,社會的批評是合理的。可是,當前的自主招生,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按照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是和集中錄取制度相嫁接的,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還要參加高考、填報志愿,只能獲得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因此,自主招生并沒有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學校獲得的自主權也很有限,確切地說,只是對學生的錄取優惠。
真正的自主招生,是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大學獨立進行錄取,一名學生可以自主申請若干所大學,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根據學校的辦學質量、教育服務進行選擇。由于學生擁有選擇權,所以大學為吸引生源,必然重視教育質量和教育服務。進而,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成立獨立的招生委員會,負責制定招生標準,并監督實施。
實行這樣的自主招生,在我國完全具備條件,這只需要將當前的高考功能從選拔轉為評價即可。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學可以自主提出申請的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自由提出申請,學校結合高考成績、中學學業成績和大學面試考察成績綜合評價錄取學生。按照這種考試、招生辦法,統一高考保證了基本的公平,學校自主提出成績要求進行考察,體現了大學的自主權,而學生可以選擇多所大學,則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場競爭機制。
過去10多年來,我國各地都在推進高考改革,包括科目改革、春考改革、平行志愿改革,可遺憾的是,這些改革都沒有觸及內核,即打破集中錄取制度。結果是,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格局沒有絲毫改變,社會對高考改革充滿畏懼。這就出現了對高考改革的糾結情緒,高考改革也就這樣進入怪圈
而打破集中錄取制度,關鍵在于政府放權,按照國家教改綱要精神,將考試組織權給社會專業機構,將招生自主權交給學校,給學生選擇權。如此,高考改革才能走出怪圈,社會的高考焦慮才會降低。
作者簡介:
熊丙奇,四川資中人,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編審,中國高校校報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博士。著《大學有問題》、《體制迷墻》、《天下無墻》等頗有影響的圖書。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趙杰
-
最新聞 Hot
-
全程空喊口號,她威脅要讓中國“付出更大代價”
-
美新防長人選官宣,“令人震驚”
-
怕特朗普再次阻撓?WTO想“提前任命”這個重要職位
-
德國提前大選時間定了,“朔爾茨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
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
“忠誠、對華強硬”…又一批重要人選曝光
-
沙特王儲罕見發聲:這是種族滅絕
-
“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
“反華急先鋒”將成美國國務卿?
-
他不清算了?
-
美國押注這條鐵路挑戰中國地位,但…
-
澳最新民調出爐,“人們看破了‘中國威脅’的迷霧”
-
日本政府回應這一幕:吃了感冒藥
-
評論運動員外貌,美國解說員被無限期停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