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明:翻譯的政治——從一個側面看80年代的翻譯運動
關鍵字: 80年代翻譯界人文思考思想解放中國哲學在中國大陸,1980[1]年代堪稱是清末民初以后的又一個文字翻譯的黃金時期。尤其在文化方面,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翻譯運動。據統計,1978―1987年間,僅是社會科學[2]方面的譯著,就達5000余種[3],大約是這之前30年的十倍,而其他方面,例如文學翻譯的情形,也大致相同。
說80年代是文字翻譯的黃金時期,并不僅是因為數量,而更是因為,這一時期的翻譯在整個社會的文化轉變上,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自70年代末開始,愈來愈多的中國人覺得,中國社會已經陷入非常糟糕的狀況,不但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也明顯落后于日本、香港甚至臺灣。因此整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個大的改變,才能避免在全球化歷史大趨勢中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也就是說,整個80年代,是中國人重新感覺和思考中國的社會現狀,并為它重新確立發展方向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被譯成中文的那些主要是來自西方的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包括文學作品,正構成了中國人重新感覺和思考現實的基本參照系,成為啟發和引導他們的感覺和思考的重要因素。
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倘若能夠看清楚80年代的翻譯運動,你也就抓住了理解中國“新時期”文化變革的一條關鍵性的線索。
李澤厚主編《美學譯文叢書》的部分書影
與1950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將近30年的情形相比甚至與整個20世紀上半葉的情形相比,80年代的翻譯活動都顯示出自己非常鮮明的特點[4]。我這里想從廣義的“社會科學”[5]翻譯的角度入手,分析其中一個方面,即那一種在過去30年間從未出現過的特殊的翻譯組織形式。
80年代社會科學方面的翻譯景象是非常壯觀的,譯者的數量激增,而幾乎稍有一點活力的出版社,都會接受和出版這方面的翻譯著作。在80年代中期,出版社的總數已達400多家,比1976年增加了三倍[6],你可以想象這壯觀的景象。
但是稍加留意你就會看出,在這眾多的翻譯活動中,若干有組織的系列性的翻譯計劃,對整個翻譯運動的興盛是起了關鍵性的示范作用和引導作用的。這些翻譯計劃造就了一批著名的翻譯叢書。而正是這些翻譯計劃的形成,實施和結果,清楚的凸現出一種至少在這之前30年間是沒看到過的新的翻譯組織形式。
金觀濤和甘陽
下面,我就想以80年代最為著名的三套大型的譯文叢書為例,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描述和分析它。這三套叢書分別是:李澤厚主編的《美學譯文叢書》,金觀濤主編的《走向未來叢書》和甘陽主編的《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7]。
一
首先,是出現了一批相當特殊的翻譯活動的組織者。80年代以前的30年間,翻譯及其出版活動也和其他的寫作及其出版活動一樣,一直是由國家通過出版社嚴加控制的,常常都是出版社制定選題,然后約請合適的譯者來譯。另一方面,在各出版社的聯絡和安排下,逐漸出現了一批差不多是專職的譯者[8],他們和另一批主要在大學外文系任教的譯者一起,組成了一個基本上是圍繞出版社而存在的“翻譯界”。
但到80年代,情況卻不同了,一些原本不屬于這個翻譯界、也并非受出版社委托的人文學者,出來設立翻譯計劃,并且組織和領導這些計劃的實施。即以這三套叢書的主編為例,李澤厚是美學家,金觀濤是學術興趣極為廣泛的思想史學者,他們都沒有做過正式的翻譯工作。甘陽是專攻西方現代哲學的學者,在籌備《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之前,亦無譯著問世。這些人非但不是像前述那樣的翻譯家,而且還都相當年輕。在當時的文化界中屬于“小字輩”(直到80年代中期,中國的文化界主要還是由六七十歲乃至更高齡的那一代人主持的)。
1980年李澤厚50歲,而協助他主持整套叢書工作,差不多是執行主編的滕守堯,是他的碩士研究生,當時才30出頭。金觀濤和協助他主持叢書工作的劉青峰,當時都不到40歲。甘陽年齡更小,1985年他還不到30歲,而叢書的兩位副主編,蘇國勛30多歲,劉小楓則只有26歲。至于《走向未來叢書》和《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的兩個編輯委員會,前前后后70余人,在參加時幾乎沒有年齡已超過45歲的。所以,年輕,非翻譯界出身,可以說是這一批新的翻譯活動組織者的兩個最突出的特點。
其次,這些組織者明顯是出于一種對于翻譯的意義的新的認識,而來組織翻譯活動的。在80年代之前的30年間,中國大陸的社會科學翻譯基本上是被當作培養共產黨的“革命”意識形態,為國家政治運作服務的一種工具。只有很少數的翻譯項目,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這個限制,在文化積累的意義上發揮作用。而到了“文革”期間,這樣的叢書也全都停止了,整個翻譯活動完全被納入官方意識形態宣傳的軌道:在這樣的背景下,80年代的這一批新的翻譯組織者的行為動機,就顯得格外醒目。在《美學譯文叢書》的總序里,李澤厚明確地說:“目前應該組織力量盡快地將國外美學著作翻譯過來。我認為這對于改善我們目前的美學研究狀況是有重要意義的。
有價值的翻譯工作比缺乏學術價值的文章用處大得多。”[9]雖然說的是美學研究的“狀況”,你卻分明能感覺到他對整個文化狀況的關懷,他顯然是賦予了這些似乎應該是相當專門的美學著作的翻譯一種非常廣泛的意義。在80年代初,中國知識界已經從對“文革”之類悲慘歲月的歷史反思,走到了在哲學(當時的說法是“世界觀”)領域里開拓新方向的路口。由于當時的特別的文化狀況,文學在整個社會的精神變革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這種“世界觀”和哲學意義上的開拓,也往往是在文學和美學的理論討論中首先冒頭。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李澤厚筆下的“美學”看成是一個代名詞,他講的不但是“美學“,也同時是“思想”,是“世界觀”,甚至是整個“哲學”。
劉小楓
李澤厚的這個多少還有幾分含蓄的意思,在《走向未來叢書》的《編者獻辭》中就表達得更明確了。在《獻辭》的開頭部分,作者談到的不是翻譯,也不是著作,而是時代,是不尋常的歷史轉折關頭:“我們的時代是不尋常的。20世紀科學技術革命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社會生活和生存方式。人們迫切地感覺到,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千變萬化的未來。正是在這種歷史關頭,中華民族開始了自己悠久歷史中又一次真正的復興。”[10]
正是基于這種對嚴峻的歷史使命的理解,《獻辭》作者以馬克思的話為先導,引出了他們組織這一套叢書的意義:“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思想的閃電一旦真正射入這塊沒有觸動過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今天,照亮我們民族的思想閃電,就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和我們民族優秀傳統的結合,以及由此開始的創新!”在《獻辭》的結尾,作者更懷著毫不掩飾的莊嚴感,引用培根的話來表明自己的動機:“不要把它看作一種意見,而要看作是一項事業,并相信我們在這里所作的不是為某一宗派或理論奠定基礎,而是為人類的福扯和尊嚴。”這是說得再清楚也沒有了,他們并不僅是把編輯這套叢書看作是從事一項學術工作,而且還將它看作是對整個社會變革的一次推動,是“解放”社會的一道“閃電”。在當時的一次私下討論中,金觀濤更明確表示,他們是要在中國知識界再掀起一次類似五四那樣的運動[11]。
同樣,到了8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已經蔚為大觀的時候,《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的組織者就開始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展開他們對于翻譯活動的理解。他們差不多一致認為,當代的中國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思想和哲學,而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因此,第一步應該是全面介紹西方的現代哲學思想,第二步是深入地評述這些哲學思想,然后就可以達到第三步:中國的學者建立起至少不亞于別人的思想框架和哲學論述[12]。
在“現代西方學術文庫”的總序中,這樣的意思表達得相當明確:“梁啟超曾言:今日之中國欲自強.當以譯書為第一事。此語今日或仍未過時。但我們深信,隨著中國學人對世界學術文化進展的了解日益深入,當代中國學術文化的創造性大發展,當不會為期太遠了。”[13]正是在這樣一個重建當代中國人的哲學思想的整體構想中,甘陽們給出了他們所計劃的翻譯工作的意義:它是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和哲學復興的基礎,是新的哲學大樓的堅實的地基。它同樣不只是具有具體學科或學術上的意義,而更是牽涉到整個中國社會的精神和文化重建。
今天回過頭來看,從李澤厚到甘陽,這些組織者對于翻譯活動的意義的認識明顯地打上了80年代的印記。他們既不是從官方意識形態的需要出發,也不像90年代許多人所主張的,從專業和學術建設的需要出發,而是從當時整個社會的思想和文化變革的需要出發,從他們對于自身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和歷史使命的理解出發,投身到大規模的翻譯活動的組織工作中去。
對他們而言,這絕非技術性的工作,也不只是學術性的工作,而更是一項思想性的工作,一項精神啟蒙的工作。由他們這種對于翻譯的意義的理解,你很容易會想起七八十年前梁啟超、嚴復以及稍后的“新青年”同人對于翻譯的理解,想起當年周氏兄弟翻譯《域外小說集》的動機。的確,20世紀初那些思想啟蒙者兼社會革命家以“竊火者”自任的翻譯態度,對80年代這一批新的翻譯組織者,顯然有很深的影響(或許他們自己并未意識到)。
再次,是一種獨立的翻譯主導機制的建立。正因為明確意識到自己是在“偷運”精神的火種,這些翻譯的組織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原來以國家出版社為中心的翻譯出版體制。他們必須把翻譯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說,從選題的確立、譯者的選擇,一直到對譯稿的最后審讀,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由出版社決定,而是要由他們自己負責。
在這方面,《美學譯文叢書》的做法是相當特別的,李澤厚憑藉他在美學界已經建立起來的學術聲望,加上1980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美學研討會[14]上美學界同行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持[15],成功地建立起一種名副其實的“主編負責制”,由他和他的助手們負責選擇原著和譯者,而由出版社負責對譯稿的校對和文字編輯工作。因為這套叢書分散給四家出版社(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光明日報出版社和沈陽的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就不會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單獨對主編施加重大的壓力。今天看來,似乎主要正是這種一套叢書對四家出版社的運作方式,保證了李澤厚的“主編負責制”能夠貫徹始終。
但是,到金觀濤、劉青峰策劃《走向未來叢書》的時候,卻不滿足于僅僅建立一個主編負責的“規則”,而要更進一步,建立一個獨立于出版社的編輯“組織”[16]。這就是1982年成立的“《走向未來叢書》編輯委員會”。它包括了24名成員,當然都是同道。在這個編委會之下,又設立了一個以金觀濤為首的執行編委會。不用說,在80年代初期的社會體制下,純粹以個人身份匯聚而成的集體,是無法面對官方出版社的,因此,幾經周折,金觀濤們終于使這個編委會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青少年研究所接納,成為“掛靠”在該所、隸屬于它的一個次級組織。
這樣,編委會才獲得出版社認可的“合法“身份,能夠獨立地全權負責整套叢書的運作,從選題一直到終審。它有自己獨立的銀行賬號,還能自己聘用職員。它對整個叢書的控制,顯然比李澤厚更為全面。金觀濤們最初是與湖南人民出版社商討《走向未來叢書》的出版的,因為該社不肯放棄終審權,才轉而與四川人民出版社接洽,而金觀濤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終審權。正因為掌握了全部的支配權,叢書編委會才可能建立起一套在當時是相當完備的三級審稿制度[17]。
一個獨立于出版社的編輯組織,一套相對齊全的審稿制度,這兩樣結合起來,可以說標志著一種新的翻譯主導機制的確立。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翻譯出版史上,是一個創舉。在這以后,《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的策劃者同樣采用了這個方式,也是成立一個獨立于出版社的編委會,也是將這個編委會掛靠于一個國家單位[18],也是在編委會下設立執行編輯或副主編,也是由編委會負貴整個叢書的選題、譯者和審稿,而且,也是為了終審權,不得不中斷與第一家出版社(工人出版社)的談判,而轉向別的出版社。到80年代后期乃至90年代,有許多翻譯或非翻譯的叢書相繼采用這樣的獨立編委會的形式,實施規模不等的出版計劃。而這條日漸寬闊的新的策劃和組織出版的道路,最初正是從這一批翻譯活動的組織者腳下開始的。
《走向未來叢書》部分書影
最后,是這些編委會的功能的不斷擴大。這些本來是為了翻譯和編輯而建立起來的編委會,隨著所出的叢書的影響日漸擴大,它們的功能也日漸擴展。即以《走向未來叢書》編委會來說,它原本就是想要出兩種叢書,一是翻譯論著,一是中國學者自己的論著,而它的最大的興趣,主要還是在后者。從1987年夏天起,它更規劃了一系列叢書出版以外的活動計劃:首先是辦雜志,差不多與叢書的第三輯同時,1986年8月,一份也叫《走向未來》的雜志在成都創刊[19]。
- 原標題:王曉明:翻譯的政治——從一個側面看80年代的翻譯運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6-23 09:22:00
-
“李鬼”驚現全國青年美展!
2018-06-22 10:17 -
A級逃犯浙江落網 系“九層妖塔”盜墓者
2018-06-22 07:45 考古 -
大學生請注意,要“增負” 了
2018-06-21 22:17 觀察者頭條 -
姜文:我要用電影讓世界都知道日本人曾做過什么
2018-06-18 17:16 觀網看片 -
又要大修
2018-06-12 08:06 -
她在高中畢業典禮上談性騷擾,然后...
2018-06-11 19:33 美國一夢 -
這個國家夠“清奇” 想政府出錢拍色情片
2018-06-10 17:20 -
蜻蜓FM舉辦蔣勛大陸首次藝術講座
2018-06-09 23:25 -
河北“獅身人面像”疑重建 埃及再次憤怒
2018-06-09 15:42 -
印尼80多歲老華僑當年年級第一 他聊了聊回國高考
2018-06-08 18:22 中西教育 -
QS世界大學排名 中國高校首進前20
2018-06-07 16:02 中西教育 -
40年高考作文看中國變遷
2018-06-07 14:06 高考 -
到底該叫啥?甘肅文物局:“銅奔馬”已用50年,不宜輕易改
2018-06-07 11:44 -
《黃岡密卷》是黃岡中學出的嗎?
2018-06-07 07:18 中西教育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2018-06-06 17:46 臺灣 -
中國外賣如何稱霸世界?
2018-06-04 09:19 吃貨俱樂部 -
人民網評:明星片酬為啥屢“限”屢高?
2018-06-03 09:07 中國電影 -
阿富汗珍寶來華“避難” 愛心接力令人動容
2018-05-29 15:15 暖心聞 -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南京,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2018-05-26 08:58 吃貨俱樂部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