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丁楠:德國能否維持對華戰略穩定,最大變數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1-11-27 10:58:14【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丁楠】
當地時間11月24日下午,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就組成新的執政聯盟達成一致,公布了170多頁的組閣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本文依據協議文本和聯邦部長職位分配,對德國新政府的內外政策做一些初步展望。
需提前說明的是,組閣協議雖然是三黨聯合執政的綱領性文件,但不能完全等同于德國新政府的政策白皮書。協議的形成過程是:準備組閣的黨派通過協商,確定未來四年的優先議題,然后派出代表參加以各議題為名設立的起草工作組。在文件起草過程中,各黨將自身訴求寫入文件。最終達成的組閣協議重在匯聚各方意見,只在個別問題上嘗試調和不同立場,取得各方均能接受的表述方式。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闡述諸如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章節中,組閣協議本身包含了自相矛盾的政策表述。此外,由于相關部委的技術官員并不參與文件起草,協議中的一些提法不可避免地與德國政府的既有立場存在偏差。
盡管我們不能將組閣協議等同于新政府的政策表述,但還是可以從中把握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各自的立場訴求,并結合聯邦政府部長職位在三黨間的分配,對新一屆政府主要官員的政策取向和施政風格作簡要預測。
當地時間11月24日,德國社民黨(紅)、綠黨(綠)和自民黨(黃)公布了三黨達成的聯合組閣協議。社民黨總理候選人、現任副總理兼財長朔爾茨(左二)將出任新總理。圖自澎湃影像
一、內政:可持續發展、數字化、教育科研、移民
新政府將內政重點放在可持續發展、數字化、教育科研,以及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和勞動者權益保障上。
1.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強其他領域的環境保護。綠黨致力于在這些議題上扮演領導者角色,在組閣談判中提出要獲得在氣候保護相關問題上的一票否決權,并成立一個新的聯邦氣候部。不過,這兩項提議在社民黨和自民黨那里都碰了釘子。前者認可應對氣變的緊迫性,但同時強調必須穩妥行事,將氣候新政對民眾生活、就業和低收入群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自民黨原則上不贊同政府以行政約束的方式對市場主體施加影響,要求在關注氣候問題的同時保障企業權益、能源供應和經濟穩定運行——畢竟企業只有生存下去,才有能力投入新技術研發,推動自身綠色轉型。
最終,三方為組閣達成了初步妥協:改組聯邦經濟部為經濟與氣候保護部,由綠黨雙主席之一的羅伯特·哈貝克 (Robert Habeck) 擔任部長,同時兼任副總理職務。財政部長職位由自民黨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納 (Christian Lindner) 擔任。與以往做法不同,本屆政府副總理不再由財政部長兼任,以此展現新內閣對加強氣候保護的決心。
改組后的經濟與氣候保護部將對標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修改現行的產業和能源政策,并在2022年底之前對照歐盟委員會的“減碳55”一攬子立法提案,擬定新的德國氣候保護計劃。后者的核心內容將包括:
? 重申默克爾政府提出的204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氣候標準約束交通、建筑、能源、節能、產業、農業等各領域政策標準制定;
? 加強對電動車生產、自動駕駛研發和相關基礎設施投入,實現到2030年德國全電動汽車保有量達1500萬、建成100萬個充電站的目標;呼應歐盟委員會的“減碳55”法案,宣布到2035年德國將只允許銷售零排放汽車和貨車;
? 加強鐵路、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投入,減少短途航班,盡早實現航空業凈零排放;
? 提高碳匯能力,發展可持續農業和循環經濟,并將德國標準向歐盟推廣;
? 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將煤電淘汰時間盡量提前到2030年,屆時實現全國電力需求80%來自可再生能源,50%的供暖用能實現零排放;力爭拿出2%的陸地國土用于風電站建設,加速海上風電站建設和升級,新建商業住宅均須在屋頂安置太陽能板;
? 以2021年洪災為鑒,加強國家應對氣候災害能力建設;
? 支持“減碳55”法案提出的改革歐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議,在歐盟內設置統一的、價格不低于60歐元/噸的最低碳價;
? 支持歐盟征收碳關稅(碳邊境調節機制),推動形成覆蓋全球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 利用2022年德國作為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契機,搭建面向全球的氣候伙伴關系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政策目標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綠黨的核心關切。在應對氣變的章節中,社民黨和自民黨也寫入了自身的政策主張,主要涉及就業和民生、低收入群體保障、能源安全和可及性、支持中小企業應對氣候轉型等方面。況且,自民黨取得財政部主導權也意味著對綠黨推行氣候改革的制衡。三黨將如何在具體領域協調立場、如何界定財政部和經濟氣候部之間的權責,這些問題仍有待觀察。
從更廣范圍來看,雖然氣候保護在德國已經成為“政治正確”并取得了公眾的廣泛共識,但真正改革落地會引起怎樣的社會反應,殊為難料。無論是能源或商品漲價,還是興建電池處理廠和風電站,一旦觸及居民和企業的個人利益,所謂的氣候共識便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演變成不同利益團體間的矛盾觸發點,加劇東西德、行業間和不同收入群體的分化對立。
就筆者觀察到的情況,德國國內存在很多自認為是“沉默的大多數”的人,對綠黨和主流媒體把持氣候問題話語權心存不滿。這種暗流涌動或在未來兩年演變成反政府的政治運動——2022-23年是德國新政府出臺應對氣變一攬子政策的關鍵時期,也是歐盟將“減碳55”旗下十多項法案和新規付諸立法的時段。圍繞氣候新政,大公司及利益團體的游說和博弈已在歐盟層面如火如荼地展開。無論是布魯塞爾的“減碳55”,還是德國新政府的組閣協議,都透露出對改革可能引發社會分裂動蕩的擔憂和防范。
對中國來說,德國綠黨上臺并掌握氣候政策擬定權,雖然為中德合作帶來新機遇,但也應看到一旦氣候新政加劇德國黨派和社會對立,各方都有很大可能將中國作為攻擊對象:綠黨的反對者會向政府施壓,要求放松德國減排約束,把氣候惡化的責任推向中國;而聯合政府內部成員也可能從挽救民意出發,轉移國內視線,把矛頭對準中國。
2. 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
除應對氣變外,新政府在國內政策方面還將數字化轉型和核心技術研發作為主攻方向。關于數字化的重要性,往屆政府已強調了不下20年,但軟硬件設施開發都極為緩慢。五年前曾一度熱議的5G建設問題(當時主要因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建設引發)在過去一段時間幾乎被打入冷宮,新冠疫情爆發后更是無人問津。
而關于科技創新,德國政界普遍存在焦慮感,擔心歐洲被中美甩在后面,在核心技術上依附于人。新政府為此提出,將加強以下領域的研發投入:應對氣候變化(包括能源和交通領域的科技創新)相關的環境、氣候、農業和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生物醫藥,空間和海洋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網絡安全,區塊鏈,機器人,半導體和芯片。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方面,聯邦財政部負有管總的責任,林德納因此被自民黨支持者和企業界寄予厚望,但也有很多人質疑他的能力。林德納是名副其實的政黨活動家,卻缺乏在政府工作的經驗,從其講話中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擅長滔滔不絕,會巧借一些新概念、新提法吸引公眾和媒體的注意力。
比如在2019年4月的自民黨黨代會上,他以中文“經濟政策”四個字作為背景板,用中文做開場引言,強調德國必須憑借自由民主思想和市場經濟規則同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展開制度角逐。這種“新瓶裝舊酒式”的政策闡述是林德納的慣用手段,但使用次數多了,也會讓聽眾覺得言之無物——講了一堆道理和目標,卻鮮少觸及政策抓手。這與新政府總理朔爾茨的風格形成很大反差。
圖源:《南蒂羅爾新聞》
就對華立場而言,林德納強調將中國視為政治制度、價值觀、經濟模式和社會治理方面的全方位競爭對手,但這個競爭不是你追我趕的競爭,而是你輸我贏的角逐。作為自民黨黨首和財政部長,林當然會從德國的經濟和商業利益出發,與中國在一定程度上相向而行,但本質上都是權宜之計。
林德納確實與中國有過一段孽緣:2019年7月率領自民黨代表團訪華,與中方官員在會晤中“短兵相接”。他受中聯部邀請來京訪問正值香港動亂時期,原本可以直飛北京,但他偏要先訪問香港,與反對派見面,表達對示威的支持,然后再以調停者的姿態“游說”中方官員。此舉遭到北京的嚴厲批評,因此隨后在北京的一系列行程也被取消。事發后,德國媒體自然是大做文章指責中國無禮,但筆者在與一些德國人討論時,也聽到他們質疑林德納魯莽行事、做與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
3. 移民和國籍法修訂
新政府在組閣協議中提出將修改國籍法,支持多重國籍,大幅簡化入籍程序和對政治避難者的接收,強化德國在教育、工作方面對移民的吸引力。這項提議其實是協議中非常關鍵的內容,但目前無論是三黨領導人還是主流媒體,都有意將其淡化,以免右翼團體借機生事。不難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移民政策和國籍法修訂將在德國內部引發不小爭議。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新變種病毒取名“奧米克戎”,歐美多國急停非洲航線
2021-11-27 09:59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立陶宛外長仍在幻想:中方只是一時氣,關系會好起來
2021-11-27 09:43 歐洲亂局 -
美國新增確診51728例、死亡553例
2021-11-27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比利時報告歐洲首例新型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2021-11-27 08:0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購物中心發生槍擊案,至少6人受傷
2021-11-27 07:44 美國槍擊案 -
澳防長“開腦洞”:中國把我們當“朝貢國”
2021-11-26 23:04 -
英法意日新等,接連禁飛
2021-11-26 22:30 -
哦,原來印度“最大國際機場”在北京…
2021-11-26 22:18 印度驚奇 -
中方是否考慮向所羅門群島派遣軍警,外交部回應
2021-11-26 21:33 中國外交 -
羅冠聰稱見了立陶宛外長,趙立堅:玩火者必自焚,這是至理警句
2021-11-26 21:30 中國外交 -
立陶宛能源緊缺供暖價格漲1倍多,俄媒開嘲
2021-11-26 21:25 能源戰略 -
看罷,馬克龍怒斥約翰遜:驚了,太不嚴肅!
2021-11-26 20:43 歐洲亂局 -
英政府:我們不缺,行業協會打臉:你缺
2021-11-26 20:07 不列顛 -
王儲攜百億美元大單到訪,阿土十年“冷戰”結束
2021-11-26 19:51 薄荷四國 -
中國軍艦在澳海岸正常航行,澳媒竟聯想“獵殺紅色十月”
2021-11-26 19:48 -
觀網直播間:席亞洲分享節目制作幕后的故事
2021-11-26 19:34 -
為增出口競爭力,印央行盯緊人民幣
2021-11-26 19:07 -
“中國明年仍將是超級市場”
2021-11-26 18:10 -
習近平就俄羅斯發生煤礦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向普京致慰問電
2021-11-26 17:36 俄羅斯之聲 -
印度首現“女多男少”,官員:我們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
2021-11-26 17:14 印度驚奇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