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子沛:大停滯難題會困住中國嗎?
關鍵字: 互聯網大停滯美國經濟GDP創新【《大停滯?》作者泰勒·考恩昨日到達中國,吸引中國讀者高度關注。考恩是金融危機之后反思美國經濟的經濟學者之一,但他的觀點,的確可以說頗為有那么點……新穎,他認為,美國經濟之所以停滯,罪魁禍首除了美國一代人不思進取之外,還有,自70年代以后美國人就喪失了根本性的創新能力;他認為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出現,與20世紀初期的技術進步不可同日而語。你沒有看錯,這是他的核心觀點之一。
停滯難題會否困住中國?阿里巴巴副總裁涂子沛為《大停滯》一書中文版撰寫了導讀,文章認為,大停滯是事物發展基本規律,而且他認為,美國即將沖出科技高原,所謂的大停滯時代正在畫上句號。此外,他認為,美國從70年代開始遭遇的大停滯現象,在中國至今沒有出現;美國的這波大停滯,也為中國提供了趕超的機會。經《大停滯》中文版出版社世紀文景授權,觀察者網刊發涂子沛的導讀。】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教授,泰勒·考恩
大凡一位嚴肅學者的著作要在大眾世界引起轟動,除了要有驚艷的理論,還要有生動的語言,《大停滯》這本小書在美國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本書的作者考恩認為,美國的經濟,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已經進入了一個停滯階段。這個停滯,可以歸結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人類的天性,喜歡采摘“低垂的果實”—即貪圖便利、總是挑容易的事先做,向上爬的苦事一定要等有壓力才肯使勁,上百年來美國人就是這樣,他們受益于大量廉價的土地資源、成千上萬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口紅利,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因為忙于收獲第一批容易到手的成果,怠于開拓新的果園,最終走到了這一天—“低垂的果實”摘完、最初的紅利耗盡,經濟也就徘徊不前。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進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一提到高原,大家就會想到氣壓低、氧氣少、空氣干燥、呼吸困難等等不適的反應,考恩的意思是,科技創新也遭遇了高原“窒息”。他考察了人類許多的重大科技發明,發現像電、汽車、火車、飛機、打字機、照相機、藥品器材等等發明都是在1940年以前完成的,這之后,除了計算機,人類幾乎沒有劃時代的發明。考恩對比了現代一代人和其祖輩的生活狀態,認為今天美國人的物質生活,和1950年代相比,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換句話說,科技進步也停滯了。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考恩為他的結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持。例如,1900年,美國僅有6.4%的適齡人口完成高中教育,1960年該比例上升為60%,1969年又上升到80%。但從那以后,這一比例不僅沒有上升,甚至有所下降,這是教育方面的大停滯,他用這組數據證明人口紅利不復存在。又如,從1947年到1973年,美國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翻了一番;而此后增長十分緩慢,直至2004年的30多年間,只增長了22%。這組數據,考恩視之為經濟大停滯現象最有力的注腳。
全書認為,美國已經身處科技高原,遭遇了大停滯的現象,正在焦急地等待新的機會、成長和革命。
美國為什么會有大停滯現象?
人口紅利、土地資源的耗盡很好理解,但科技創新,按說是沒有前沿和止境的,美國為什么會進入科技高原、遭遇大停滯呢?
我認為,這和科技的發展、創新的規律有關。
人類社會任何的技術,都有一個起點,所謂進步,就是沿著這個起點,通過創新,演繹衍生出更加豐富的體系和框架,不斷擴大技術本身的效用。但悖論在于,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其體系本身的復雜性也會不斷提升,新的創新就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困難,最終出現瓶頸、陷入停滯期。
更關鍵的是,科技創新需要資金投入。一條技術道路開辟之后,開始的時候,資本很愿意投資技術改進,因為很容易看到回報,但這之后,隨著復雜性的增加,投資金額開始變大,同時,回報周期開始變長、回報金額開始遞減,最終,資本望而卻步,無力推進。
創新的浪潮也就隨之衰竭。
作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最早遭遇這種停滯,并不奇怪。其實,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大停滯”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技術創新領域,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停滯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一個必然規律。
考恩在他的論述中重點提到了高中畢業率的例子,說美國高中畢業生所占的人口比率在1970年代就開始在80%左右徘徊不前,我考察了美國的大學畢業生所占的比率,發現也存在同樣的規律。從圖1可以看到,大學畢業生所占人口比率的停滯甚至比高中生出現得還略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開始停滯在24%左右了。
不僅是教育領域的畢業率存在這種停滯,甚至人口數量本身的變化也存在這種現象。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的預測報告,美國人口普查局曾經繪制了世界人口的變化曲線,從圖2可以看出,1950年代之前,世界人口呈現緩慢增長,每10億人口的增長需要花上100多年的時間;這之后到21世紀初,世界人口的增速變大,短短50年的時間增長了約35億;但這種增長趨勢將在2050年左右發生顯著變化:增速會明顯下降,人口數量會趨于平穩,即進入一個“停滯”的階段。
其實這種停滯,不僅限于人口,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其數量的變化,其實都受這種規律的支配,會出現停滯期。其根本原因在于,食物、資源是有限的,一個生物種群在擴大過程中內部要競爭,與其他種群間還互相捕食,加上疾病和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其增長速度都是由增轉減,最后在數量上表現為穩定的停滯。而這種停滯的打破,必須等待外部條件的變化。
再舉一個經濟領域的例子。《福布斯》雜志曾經考察過收音機、電視機、微波爐、汽車、飛機、手機、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等等重要產品在市場普及率的生命曲線,發現它們也都存在相同的規律,即在早期的緩慢增長階段之后有明顯的起飛和快速增長階段,當普及率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都進入了平緩期,此后年復一年,都沒有明顯的增長,這也是所謂的停滯(見圖3)。
認識到停滯現象的廣泛存在,甚至認識到它是一個規律,這非常重要。再回到我們上文所說畢業生所占人口比率的例子,掌握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探討教育普及率會在什么程度飽和、什么時間停滯,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條件又有什么關系,在這種因果關系的基礎上,我們就能夠合理調整教育的目標、分配教育的經費和資源以及平衡全社會的人才供需關系,繼而研究如何制造新條件打破這種停滯。
讀到這里,讀者可能要問,我們承認停滯現象的普遍存在,但美國的科技創新真的是到了停滯的階段嗎?1946年出現的計算機、1990年代出現的互聯網難道不是風生水起,正在引領我們時代的巨大變化嗎?
確實,考恩也承認,計算機、互聯網是1940年代以后最偉大的發明,他還認為,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領域是一枝獨秀,其他大部分技術領域都沒有大規模的、革命性的進步。但是,他卻強調說,計算機和互聯網這項偉大的發明,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顯著。
在考恩的眼中,至今為止,互聯網都沒有成為驅動美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原因在于,互聯網帶來的是人人相連,信息的加速流動創造的更多是個人感受層面的快樂,而不是經濟收入和效益,也就是說,互聯網并沒有真正促進經濟增長、就業機會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即使是這種受益,也取決于個人對于互聯網的利用程度,事實上,只有那些具有求知欲、好奇心,愿意快速吸收大量信息、愿意通過網絡營建人際網絡的人從中受益,即互聯網并沒有讓所有人受益。
但電,就不一樣,電力的發明和普及,讓全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受益,并且直接拉動了GDP的成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7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1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7狂砸9億、站隊成功,馬斯克成最大贏家? 評論 260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