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美國精英大學的青年,怎么成了容易受傷的“巨嬰”?
常春藤校園來了新年輕人
美國法學院的刑法教授已經無法在課上講授強奸罪了,因為學生總在抗議,甚至通過評教系統投訴,理由是關于性侵犯的課程材料會觸發不安的情緒,甚至喚起了某些同學的童年創傷。“在講授有關強奸的法律時,組織學生討論,挑戰并質疑不同意見,已變得寸步難行”,2014年,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格森教授在《紐約客》上撰文表示。
在這篇題為《講授強奸法的麻煩》的文章中,這位哈佛法學院歷史上首位亞裔女性終身教授開篇就寫道:“設想一位醫學院學生,將來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但在學習時卻擔心會因看到或碰到血液而變得抑郁。這時,他的指導老師應該怎么做?刑法教授現在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法學院學生害怕學習強奸法。”
又一則,2015年,哥倫比亞大學四名本科生在校報上撰文,把矛頭對準學校的一門必修通識課“西方文學和哲學經典”。文章聲稱,西方傳統經典中“充斥著以排斥和壓迫為主題的歷史和敘事”,許多學生在閱讀課程材料后,心理受到創傷,這“在課堂上會導致某些學生身份的邊緣化”。為了保護這些容易受傷的年輕人,“觸發警告”的機制就應運而生了:顧名思義,只要課程材料有可能“觸發”學生的情緒,教授就有義務給出事先警示,提醒孩子們前方有危險。
美國精英大學的青年到底怎么了,為什么總是一副弱不禁風的孬種樣子,不再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或未來的主人翁,反而成為容易受傷的“廢青”或“巨嬰”?這是《嬌慣的美國心靈》所提出并嘗試回答的問題。盧金諾夫是致力于校園言論自由的公益人士,但他怎么都無法理解這屆年輕人。翻遍美國歷史,大學生從來是為言論自由而斗爭的,是進步青年,但近年來,他們動輒以情感安全為由要求校方取消演講安排,消費者永遠是對的,結果總是校方讓步,抗議學生把他們不同意的觀點清理出校園,聽不見為凈。
海蒂特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內建樹頗豐,尤其擅長立足于專業的公共寫作,作為大學教授,他也在教學第一線眼見著學生一年比一年更嬌貴,甚至呈現出一種“脆弱學生”的模式。原本還以為只是太陽底下的兩三件新鮮事,但短短不過三五年,這一屆的年輕人是否將模式化為失敗的一代,已經成為嚴肅的問題了。
簡要解題,也是對整本書做內容摘要式的概括:所謂心靈的“嬌慣”,在作者看來,是父母、學校和社會“過度保護”所致的后果,是上一代人好心卻辦了壞事,因為他們錯誤地相信人生而脆弱,又認定成長路上危險無處不在,所以教養之道,就在于把孩子密不透風地保護起來。尤其是中產階級及以上的美國家庭,父母讀過大學,自然要走精心栽培的教育路線,在一個高度競爭的不平等社會,基于績效的資源分配模式占領幾乎全部社會領域,放養子女,那是想都不敢去想的。
在引用孟子古訓后,作者緊跟著就講了一個花生過敏的故事:為了保護孩子,讓他們遠離過敏源,美國幼兒園禁止堅果類食品進入校園,但一代人過后,反而是患有花生過敏的兒童比例大幅增加。原因很簡單,人體的免疫系統需要得到微小劑量的刺激才能得到鍛煉,從小接觸不到花生,反而更易對花生過敏。花生過敏只是一例,它示范了作者在書中所講的“進步帶來的問題”,進步為何會造成問題。此處不妨腦補中文網絡世界流行的袁隆平表情包:“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吃飽當然是最大的進步,但也讓我們失去了“餓其體膚”的鍛煉機會。
保護是必要的,但凡事不可過度,人類衣食足的日子其實沒過多久,生于安樂很可能已經剝奪了我們發展某些能力的機會。在衣食無憂的年代,中產階級父母的精心栽培,很容易就變成過度保護,遺忘了孩童就其本性而言是反脆弱的。面對著生活中的風浪,孩子們到底是一支蠟燭,風一吹就滅,還是一團火焰,火借風勢?“反脆弱”學說的態度很鮮明,不能把我們的孩子變成蠟燭,“你要成為那堆火,渴望著風”。
從前,孩子們的經典讀物是各種“歷險記”:擺脫大人看管,獨自一人在流浪途中結識朋友,解決問題,增長見聞,打怪升級。在這種童年文化中,“險”是要去“探”或“歷”的,經過鍛煉就是成長。現在則是安全主義當道,書中提到“臉書”(Facebook)上流傳的網文,比如“70年代孩子早該死光的八條理由”,就是用標題黨來嘲諷當今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的寵溺。
大學也慫了。漢娜?霍爾本?格雷,從1978年至1993年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此前還做過耶魯大學教務長,并短暫代理校長),是美國歷史上男女兼收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談到教育,她有一句名言:
“教育,就其本意而言,不是要讓學生感到舒適;它意在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學習從來不是云淡風輕的事,快樂教育的表述本身即包含不可調和的矛盾,難以成立。但現在是公司化辦大學,資本主義模式管科研,行政管理的邏輯首先要免責,而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永遠是對的,享樂學習已經成為時代潮流。
書中指出,美國大學近年在生活設施方面的開支大增,遠遠超出對科研和教學的投入增長。許多學校已經不再是學術的修道院,而成為豪華的“鄉村俱樂部”。安全主義當道,有教授甚至發明并不斷推廣“微侵犯”的概念,把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摩擦或碰撞解釋為他人的侵犯,放縱年輕學生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身邊的人和事,但問題在于,當你戴上了“微侵犯”的眼鏡后,你就會發現這種侵犯如影隨形,安全主義在此意義上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正是感覺著校園危機四伏,校方才開始大張旗鼓地建設“安全屋”,專門辟出一塊空間,配置專業人員,把墻壁涂成粉色,里面放上甜點和玩具,播放著舒緩的音樂……在作者看來,這些近來搞出的新花樣,壓根就不是教育的進步,而是大學的墮落。作者引用了美國進步派名士范?瓊斯送給青年的話,這段話非常精彩:
我不希望你們在意識形態上平穩如故,也不祝愿你們在情感上安然無恙。我想要你們變得強韌。那可是不一樣的。我不會為你們披荊斬棘,鋪平道路。披掛上陣,去學習如何應對逆境吧。當你們經受錘煉時,我從不準備承擔起你們全部的負重;這就是訓練場的全部意義所在。這就是訓練場。
- 原標題:新中產的孩子們 ——讀《嬌慣的美國心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拖欠張藝謀票房分成 張偉平被限制高消費
2019-12-07 07:19 中國電影 -
中國正考慮加入CPTPP?商務部回應
2019-12-05 15:49 中國經濟 -
暴徒免費派發提神藥包:印骷髏頭 成分存疑
2019-12-03 13:31 香港 -
中國曲協痛批張云雷:喪失演員最基本底線
2019-12-01 16:45 中國雷人秀 -
最后一天,成為觀察員就來選禮品
2019-11-30 13:31 -
看好字是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的追求
2019-11-30 09:03 -
最后2天,成為觀察員禮品三選一
2019-11-29 12:42 -
最后三天,本月活動就截止啦
2019-11-28 17:23 -
土耳其首次向我移交兩件流失文物,距今千年歷史
2019-11-26 09:49 -
活久見!奧特曼加入漫威
2019-11-25 08:47 -
剛剛,流沙河去世
2019-11-23 15:19 -
金雞獎改為每年一屆,電影人聞雞起舞
2019-11-23 09:15 中國電影 -
為什么中國率先設立電競專業?“因為我們處在領先位置”
2019-11-22 22:19 -
名字很美,卻因無法錄入錯失保研?
2019-11-20 13:33 -
書籍、觀網抱枕、雨傘,都在這里領
2019-11-20 13:32 -
女子雙11收1617件快遞,快遞站派送到凌晨3點
2019-11-18 07:46 雙11節 -
在吃這件事上,中西曾互相看不順眼,直到……
2019-11-14 16:55 觀學院 -
馬首“回家”
2019-11-13 14:24 -
涉圍襲付國豪,3人續還押1人準保釋
2019-11-12 19:30 香港 -
“不合適,原因,河南人”,女子起訴招聘單位
2019-11-12 08:23 基層治理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