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飛龍:“一國兩制”進入下半場,國家精神教育可以用這三部電視劇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田飛龍】
2021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發布,幾多“驚艷”,有亮點、有魄力,同時以更長的“附篇”對過去四年“施政”總體情況進行檢討和評估,試圖向香港社會解釋清楚這幾年香港變亂和變制的來龍去脈,對“一國兩制”新路向予以政策說明。這是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的最后一份《施政報告》,具有政治總結和框架規劃的雙重意義。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聞發布會上。圖自新華社
林鄭月娥自稱擔任特首是“人生最大挑戰”,并引述社會意見認為“一國兩制”轉入了下半場,需要有新的認知和作為。這份“施政報告”相對淡化了“民主發展”議題,凸顯了國安法制的體系化、民生議題的中心化與融合發展的戰略化。
無論是以“愛國者治港”重構香港民主,還是聚焦民生回應社會長期痛點,乃至嘗試戰略性思考跟上國家發展步伐,特首及其團隊一定都感受到了來自“一國”范疇的政治精神、政治倫理和政治方法的強大理性和影響力。
香港“一國兩制”正在經歷“下半場”關鍵性的內在結構轉型,“一國”凸顯,“民生”凸顯,“融合”凸顯。這些轉變得以順利完成的關鍵點,正是香港社會對真正的“國家精神”的理解與認同。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及進一步加強憲法與基本法教育,以及國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厚植“愛國者治港”的社會政治基礎和文化土壤。她甚至提及今年9月對新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觀課經驗,計劃親自給“有興趣”的香港教師講解一堂有關“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中行政長官憲制地位和角色的示范課程。
“特首講課”,這在香港“一國兩制”實踐中屬于首次,折射了特首在思考和承擔《基本法》實施責任方面的新思考。
認真檢討回歸以來特首在基本法上的“全面責任”,尤其與以特首為核心的特區政治體制的規范預期相比較,既往作為過于自我節制以及受困于“四座大山”(立法會拉布、公務員抵制、司法復核壓制和社會運動夾擊)的制度性圍困,難有主動、自覺和突破性的政治承擔。
如今,制度性梗阻已然消除,社會民心轉型在即,轉型發展責任壓實,特首積極能動發揮關鍵治理領域的角色,正當其時。《施政報告》多次提及在國安、民生、融合發展中的特首責任及特首督導角色,更加凸顯真正的“行政主導”憲制自覺及其作為。這不只是林鄭個人的見解和責任,應當理解為“一國兩制”下半場的新制度條件下,特區政府形成的新的“施政倫理”。
推動“一國兩制”結構性轉型發展,并始終承擔對香港的最終保護和促進責任的,正是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多次提及的“中央”,即“一國兩制”中的“一國”。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因其屬于新事物,經歷了復雜轉型的探索過程,逐步從“井水不犯河水”式的放任治理變為“全面管治權”下的積極治理,以及在制度體系上尋求中央管治權和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
“兩權”正向有機結合并突出中央管治權的主導性和監督性,而不是“國防、外交”之外中央完全無權,放任香港以接近“完全自治”的方式自我治理,這是2012年以來中央治港方略的關鍵轉變。
這一結構性調整的法理準備現于2014年的治港白皮書,融合政策展現于2019年初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而制度體系的應急式立法和中央管治權的決定性進場則肇始于2019年年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會上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框架構想并迅速轉化為2020年的香港《國安法》和2021年的《新選舉法》,中央治港的體系化和組合拳思維正式形成。
新制度的引入,不再是基本法“釋法”形式的小修小補,也不是簡單寄希望于香港高度自治的放任治理,而是由中央新時代國家體制改革、戰略調整與香港角色再定位而展開的自上而下的自主性垂直立法,是“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結構性擴展。
這一擴展是新時代整體國家精神與民族復興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實際超出了香港社會的既有理解和習慣認知,超出了有關工作部門的固化政策思維和工作習慣,造成一種重新理解和適應的強大壓力。
事實上,這正是“一國兩制”下半場或2.0版的本質所在,是國家崛起、香港融入以及“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有機統一的合理化進程。
無論是香港本地,還是有關工作部門,留戀“過去”并在熟悉和習慣的政策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周旋”是一種極其舒適的行為模式,甚至是政治經濟利益思考的慣常依賴,但新時代的“一國兩制”必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安全、選舉安全、融合發展以及國家角色的主導性,并只有在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有效制度保障的條件下,香港才能獲得國家持續性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以及在應對內外挑戰,尤其是本土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破壞時有足夠的制度力量自我保護。
走出既往的“舒適區”,香港再出發不是原地打轉,而是脫胎換骨,力爭在21世紀新全球化的大洗牌過程中不掉隊、有角色、有前途。
《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是大手筆,深港融合的政策導向是大戰略,深港聯合打造中國“技術主權”體系和先進生產力、先進制度文明的結構取向是大智慧,特首對此已有敏感領悟。但香港社會的精神轉型,包括產業思維轉型與青年價值觀轉型,仍有待時日。
《施政報告》展現了特首歷經“人生最大挑戰”之后的完整思考和表達,有團隊智慧,有中央政策啟發,也有個性化的發揮。政治人格與風格從來都是制度與個體復雜互動的產物,既需要作為制度人格的規范與專業化,也需要作為個體人格的血肉感和同情心。
特首在“一國兩制”憲制秩序中起著溝通連接香港民眾和國家的關鍵樞紐作用。這不是林鄭的孤立角色,而是真正立足“一國兩制”完整架構和發展需求的香港公務員尤其是問責官員的共通角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中紀委機關報:讓侮辱英烈者付出應有代價
2021-10-09 07:50 捍衛英雄 -
國家郵政局長:郵政業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基本業情沒有改變
2021-10-09 07:49 -
山西新絳堤壩決口合龍
2021-10-09 07:12 極端天氣 -
烏魯木齊市委書記徐海榮,赴任廣西
2021-10-09 07:01 -
中央政法委書記:堅決擁護黨中央對傅政華進行審查調查的決定
2021-10-08 23:45 廉政風暴 -
內蒙古:全力推動煤炭產能釋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21-10-08 23:00 -
國家發改委征求意見:將“挖礦”活動列入淘汰類事項
2021-10-08 22:00 -
檢方對羅某平訴訟立案調查
2021-10-08 21:52 -
布林肯稱希望中國對恒大采取負責任行動,外交部回應
2021-10-08 21:15 中國外交 -
趙立堅懟日媒記者:這不是外交問題
2021-10-08 21:08 臺灣 -
CIA組“中國任務中心”,香港保安局回應
2021-10-08 20:52 香港 -
鈞正平:懲治羅某平不是目的,要遏制住虛無歷史歪風邪氣
2021-10-08 20:47 -
嚴金海任西藏自治區代理主席
2021-10-08 20:16 高層人事 -
國常會:糾正“一刀切”停產限產、“運動式”減碳
2021-10-08 20:12 觀察者頭條 -
@羅昌平 被關閉
2021-10-08 19:24 -
“在臺灣問題上,美方對中方是做過明確承諾的”
2021-10-08 18:17 中國外交 -
經濟日報:避免平臺經濟陷入低水平競爭循環
2021-10-08 18:06 大公司 -
一線城市中,深圳為什么性別比最高?
2021-10-08 17:43 中國經濟 -
CIA設“中國任務中心” 趙立堅:典型冷戰思維
2021-10-08 17:12 中美關系 -
美軍秘密訓練臺灣軍隊?中方回應
2021-10-08 17:08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